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摘要:古往今来,探索生命之谜,保护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已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目前已发现许多元素在人体内含量不足人体体重的万分之一,总量之和还不足人体体重的千分之一,故取名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人体中酶、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核心成份,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人类的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索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微量元素健康摄取
1.微量元素的概念
1.1所谓微量元素是针对大量元素而言的。

人体内的大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共有11种: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

习惯上把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人体若缺乏某种主要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

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

图表1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和日需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很低,但又不可或缺。

这些微量元素必须在每天的饮食中具有一定的量。

1.2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
1)运载常量元素,把大量元素带到各组织中去。

2)充当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促进新陈代谢。

3)参与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

如锌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功能,铬可促进胰岛的作用等。

2.几种微量元素具体介绍
目前,对于某些微量元素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下面只作一简要介绍。

2.1. 碘
碘在食物中主要以无机碘化物形式存在,其他形态的无机碘首先被吸收,然后被还原成碘化物。

消化器官中的碘迅速地几乎完全被吸收。

碘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25mg,其中一半分布在甲状腺内。

甲状腺的作用是合成、分泌出一种甲状腺激素,它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激素,特别是对脑细胞的发育起决定作用。

因此碘有“智力元素”之誉称。

缺碘对人体会造成巨大损害,特别是对儿童、婴儿和孕妇。

如果婴幼儿时期严重缺碘,易患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智力低下。

另外,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缺碘还能诱发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

防治碘缺乏症最方便又经济的方法是食盐加碘,同时可经常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虾、带鱼、海带、紫菜等。

2.2铁
一般成年人体内含铁约3~5g,相当于一枚小铁钉的重量,主要存在血液当中。

这些铁主要是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与血红素、蛋白质等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起到运输和贮存氧的作用。

当人体缺铁时,会影响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形成,易患贫血。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缺铁性贫血是世界通病,婴幼儿贫血的根源在于缺铁。

许多儿童呈“豆芽菜”体型,缺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防止人体缺铁最方便的方法是通过饮食调节,多食用含铁质较多的动物肝脏和其它内脏,其次是瘦肉、蛋黄。

在一些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较多的铁质。

另外使用铁锅炒菜也能补充人体铁质。

在酸性条件下人体肠胃有利于铁的吸收,因此在食物中含有带酸性的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

2.3.氟
现代医学已确认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牙齿、骨骼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人骨骼中含氟约在0.01%~0.02%,在牙齿中氟的含量约在0.01%~0.03%。

微量的氟在人体中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并能刺激成骨细胞增生。

微量的氟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当饮用水中含氟量降低时就会患龋齿,不仅危害牙齿,还可导致其他口脑疾病的产生。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

为了预防龋齿,可采取增氧措施,如饮用水加氟、使用含氟牙膏,食用含氟食品及饮料如贝类、海蛰、葡萄酒、茶饮料等。

2.4.钼
微量元素钼在人体内分布很广,成年人体内含钼总量约9mg,在体内分布以肝内含量最高,肾其次。

近年来研究表明,缺钼可导致神经异常,智力发育迟缓,影响骨骼生长。

更为严重的是人体内含钼量降低可提高食管癌的发病率。

钼是一重有实用意义的抗癌元素,它能有效降低亚硝胺前体NO3-和NO2-,抑制亚硝胺类致癌物的产生。

钼的摄入量与饮食有关,动物肝肾、谷物、豆类物质含钼丰富,实为补钼佳品。

2.6.锌
锌是人体中约200种的组成成份,亦是许多的催化剂。

缺锌後各种含锌的活性降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氨基酸的代谢紊乱。

锌对婴幼儿和青
少年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营养意义。

如果缺锌可发生缺锌侏儒,补锌可消除缺锌侏儒。

锌通过乙氨基酸的媒介,增进食欲和消化机能。

现已将食欲降低、偏食、异食癖等列为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

有人认为妊娠初期味觉、嗅觉异常也与缺锌有关。

缺锌损害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

2.7.铜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成年正常人体内含量约为60~120mg,分布在身体各部分,在肝、脑、心脏及肾内浓度较高。

在血液中铜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和血清中。

与铁相似,铜也参与人体内的造血过程,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又是人体内的一些金属酶的组成成分。

若人体内铜的含量降低则神经、肌肉及肝脏等组织中的氧化代谢就无法得到调节,人体就会出现动作失调、神经失常等症状。

若在婴幼儿时期严重缺铜,会导致发育迟缓、肝脾肿大、厌食等疾病。

若成年人严重缺铜则会出现血管破裂、内出血及骨骼变脆等疾病。

当人体缺乏铜时,在膳食方面可多食肉类、蛋类、豆类、粗粮、蔬菜等含铜丰富的食品或服用铜制剂药物。

2.8.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在人体内硒在心脏中的含量最高,它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如果人体缺乏硒,机体细胞就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所以全身的组织、脏器功能缺乏。

在心脑血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脑内动脉硬化加重,脑血栓、脑栓塞的发生也会增多,而且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脑栓塞通常治疗效果不好;在肝脏的急、慢性炎症期,由于硒的缺乏,肝脏也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在消化系统方面,由于缺硒,可出现消化性溃疡、原因不明的乳糜样腹泻。

同时,缺硒后全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甚至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

食物中海味、小麦、大米、大蒜、芥菜及肉类中含硒量较高。

所以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每天通过合理调节膳食,一般可以满足身体对硒的需要。

五、总结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并导致许多疾病,如婴儿母乳喂养不足引起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使婴儿生长发育异常并易患疾病;食物加工的过于精细会丢失某些微量元素从而导致饮食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饮食的过于单调使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引起疾病。

微量元素的补充主要依靠食物,因此人们的饮食应当丰富多样、粗细搭配,以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正常与均衡,如有明显缺乏或过量引起相关疾病者应尽早就医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

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

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

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

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

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参考资料:
1.《微量元素化学概论》原子能出版社(1994)作者:柴之芳祝汉民
2.《微量元素与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作者:陈清卢国
3.《微量元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作者:(日)山县登
4.《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作者:迟锡增
5.《生物无机化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作者:沈敦瑜郭顺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