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1.从学习“视听语言”的角度来看,视听语言也是“看电影、电视的艺术”,掌握它就相当于掌握一个思维工具,能拿来分析别人的东西。

22.“视听语言”中的语言一说是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

23.如何学习视听语言?2-3(1)要理解进入影像的形象;(2)必须以新的眼光和思维看电影和电视中的形象;(3)掌握关于视觉、镜头、画面创作过程和规律的知识,才能对自己的、别人的作品,在画面视觉上、叙事特点、声画关系上有所见解,作出自己独到的评价,进一步在自己的创作中全面运用。

4.视听语言的元素包括镜头、场面调度、画面造型、声音、剪辑。

35.视听语言的特征:3-5(1)有意义的形象;(2)叙事性的视听语言;(3)表现性的视听语言;(4)象征性视听语言;(5)视觉构成。

6.“视听语言”是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的。

47.视觉构成是指如何运用画面造型语言来拍摄,从而控制视觉元素的成像效果,造型语言对视觉构成的作用相当于文学写作中的“修辞”。

58.电影视听语言分为四部分:画面造型语言、镜头形式、剪辑和蒙太奇、声音和声画关系。

69.学习视听语言的目的:6(1)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2)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3)建立起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10.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作。

包括景别意味着距离及暗示空间。

81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812.景别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813.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814.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可以交代特征和强调细节。

915.景别的划分与功能:9-14(1)大远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适用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

一般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常用大远景。

(2)远景: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用于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和所处的具体位置。

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

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也是对具体的某个场景的介入,情绪表现比较超脱。

(3)全景: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

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

也可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较突出,人物的形体表现明确。

(4)近景对画面主体人物取景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中近景一半对主体人物的取景到腰部。

近景和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提升他的重要性,暗示物体或人物表情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5)特写与大特写:大特写经常用来拍摄重要的物件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捕捉细微表情变化。

在视觉上具有强制性,在画面风格上较为极端。

16.最适合表现人物动作景别的是中景。

1217.中景镜头对空间和人物主体都能展示清楚,有良好的叙事能力。

其镜头比较中性、平稳、客观。

1218.影视作品中景别的意义:14-16(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3)建立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19.景别不仅能交代空间环境,还常常表现人物之间情感距离。

1520.景别变化是由镜头切换、人物运动、摄影机运动形成的,可以体现作品叙事风格。

1621.景别的剪接规则:17(1)相邻景别不接;(2)不轻易使用两级镜头;(3)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长,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短。

22.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指从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1723.一般来说,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和被摄主体的距离不同。

1824.一般来说,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长焦镜头离被摄物距离最远。

焦距越长,视角范围越小。

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背景越虚。

而焦距越短,视角范围越大,画面背景越实。

焦距是影视导演对画面视觉中心、造型效果控制的重要手段。

焦距改变景物中主体成像清晰度,从而控制视觉中心,也改变画面中的景物和主体关系,实现某种造型效果。

1825.广角镜头具有较大的景深。

1826.大景深镜头或全景焦点镜头又称为深焦距、全景深。

由远及近地被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像。

1927.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

即所表现的分置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1928.角度是创作者态度的表达方式,它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画面中的人物。

角度又可以被称为摄影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和机位角度。

29.角度的作用:21(1)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

(2)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

(3)有着自己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所以不同的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30.角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22(1)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2)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信息;(3)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情感态度的导演手段;(4)角度建立影片的影像风格。

31.俯角度拍摄能看到物体的顶部。

俯拍拍摄的人物,会显得渺小,被环境所包围。

2332.角度的选择经常是由拍摄场景空间的要求决定的。

2533.画面是电影构图的基础。

画家与图片摄影师以画面适应构图。

2934.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将对象以及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3035.画面创作者对拍摄对象有所选择、删除无关紧要的部分以实现以下目的:30(1)造型性:使画面构图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美感;(2)叙事性:突出主体形象;(3)象征性: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36.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30-31(1)位置原则:一件道具或一个演员被置于画面内某一特殊位置,便会不同的含义,“形式本身就是内容”。

(2)面积原则:视觉重量是衡量画面内容在视觉注意力上的一种说法,它不能完全量化,在画面中人眼首先观察或者着重观察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反之视觉重量较轻。

视觉重量原则对于理解画面构图的均衡和制造隐喻效果都很重要。

37.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33(1)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或画面两条对角线交叉点。

(2)视觉中心:是四个点,按“黄金分割律”的分法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

38.趣味中心:不以视觉因素的结构为主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以被摄体动作、表情、形态、事件的情节点为中心来吸引观众注意力。

3339.构图的重要原则:34(1)平衡原则。

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

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2)变化原则。

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3)动态构图的原则。

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

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40.构图的视觉要素有形状、线条、光线、色彩、景深、透视等等。

3441.画面均衡: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

3542.由波长决定的不同种类的色彩叫色相。

4143.色彩的亮度指标叫色值,也叫色彩的明度、色彩的亮度,它是画面中的亮与暗的比例关系,是从黑与白的对比中得来的。

4144.色彩纯度也就是通常说的饱和度,色彩呈现的量化指标,是根据色相组成的数量来划分的。

4145.色彩的同时对比是指人眼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接受两种以上的色彩时产生的视觉比较关系。

4446.色彩的相继对比是指人眼在连续的时间、空间内所接受的两种以上的色彩对比时产生的视觉关系。

4547.色调是彩色电影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以某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4548.色调的功能:45(1)可以表现很多微妙的、丰富的内容。

(2)可以呈现空间,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作为画面的装饰。

(3)建立一种视觉连续性,强化动作、运动、情绪和某种意义等。

(4)使场景、画面之间和谐一致或者实现某种对比,从而具有表达的意义。

49.电影色彩手段中的“对比”手段呈现重点色、主题色。

4650.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手段:46-49(1)色彩可以呈现空间和描述事物、装饰画面,并和其他造型元素一起,实现特定的视觉风格,它能对场面戏剧性的暗示及微妙地达成对观众情绪的控制,以及由色彩线索建立的影片戏剧逻辑。

(2)和谐和对比是电影色彩手段中的重要的两个关系。

“和谐”手段强调主色调的完整性,“对比”手段呈现重点色和主题色。

①和谐:在影调方面镜头持续的和谐来自于各个视觉元素的调度和使用,和谐元素的组织。

色彩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影片整体色调的基础。

②对比:色彩对比是基于色彩的相继对比和同时对比的物理原理,作用在于能够直接地引起愤怒、激动,或者戏剧性的能量。

对比关系常常是在与主色调的对比中呈现重点色,在某一时刻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色彩手段。

(3)主题色的呈现。

主题色是指全片主题思想传达的色彩符号,主题色都是被影片的创作者在影片的叙事逻辑中编码的。

①主题色的呈现频率和面积。

②利用色彩同时对比与相继对比中突出主题色。

③视觉元素中的色彩控制。

51.正面光为主光源拍摄的物体,成像清晰,但立体感较差,画面显得平淡,没有起伏。

5252.侧面光被摄体明暗反差大,缺乏明暗过渡、细腻的影调层次。

5353.侧顺光物体表面的凹凸层次能够得以体现。

5454.按光效反差的性质可分为硬光和软光。

硬光光源是直射光,软光是散射光。

硬光可以塑造有力量的人物形象,软光表现温暖平和、没有尖锐矛盾的生活场景。

5555.简单来说,视点是摄影机的位置。

5756.分析电影中的视点和拍摄中设置视点时要考以下问题:57(1)摄影机从什么位置和通过怎样的“眼睛”看动作?(2)摄影机的位置和特定的“看”的方式对观众反应的影像?(3)我们对视点变化会有怎样的反应?57.剧情片中的视点有:57(1)客观视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2)主观视点:摄影机作为动作的参与者;(3)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的视点;(4)间接主观视点:观众去看的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