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小学教师培养
学者和组织关于卓越教师的特征以及教师素质的 研究,对于我们制订卓越小学教师指标体系具有 借鉴意义。 我国研究者们通过对教师素质的调查分析, 运用逻辑概括和综合的方法,借鉴国外的研究经
验,从不同的关注点或视角提出了我国教师素质
的结构,其代表性主张见表1:【5删
表1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研究者 教育部师范司 叶澜 谢安邦 彭森明 教师素质结构
等教育中的以小学教师职业导向为基础的综合性 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任务的复杂 性,也决定了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和素质要 求,卓越的小学教师应具有鲜明的教师职业情感 与倾向性,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有宽 厚的学科基础和执教学科的专长。随着小学入学 人数的减少,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一名教师应能 担任多学科的教学,同时,小学课程的综合化也
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课程
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通过课 程管理来实现。为此,我们依据上述小学教育专
业卓越教师培养标准采取了课程化实施途径,合
理建构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一)采取“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面 向、多维评价”的素质拓展模式 一个目标是指以拓展学生专业素质,打造为 小学教育服务的卓越教师为目标;两个结合是指 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和师范学院教育研究优势 相结合,以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三个 面向是指面向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可持续发
201
1年第6—7期合刊 (总第1 80—1 81期】
沈氓柱青i乞丝
THE MODERN EDUCATION JOURNAL
No.6—7,201 I General.No.180—18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卓越小学师标准的研究,呼唤培养越来越多的卓越教师。通过 制订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研究相应的教师素质结构、专业标准,采
.3.
万方数据
它素质的发展。 (1)职业道德。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 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应 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具体指标包括: 热爱教育事业,敬业、勤业; 以身示范的职业精神; 尊重知识,加强自我修养,不断追求专业创 新; 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个性,热爱每一个学 生; 致力于成为其他教育者的良好合作者,具备 合作精神。 (2)专业情感。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对教 育教学工作的情感体验和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包 括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 和使命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 责任感和义务感。具体指标包括: 积极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品质的专业追求; 对通过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带来变化充满信
唐松林 饶见维
1.认知结构;2.专业精神;3.教育能力。 1.教师通用知能;2.学科知能;3.教育专业知能;4.教育专业精神。
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素质结构的 关注主要集中在知识、能力、个性品质和教育观 念等方面,这是人们对教师素质内在构成的一种 框架性理解。大学教育应为人的专业成长奠定基 础,作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不仅使学生具有 宽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具有高于专科的教 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能力,并且在专业情感上 更具有特征,在某学科方向上更具有专长,使学 生不仅能教课,而且要教好课,真正懂得小学教
心;
理道德的基础知识; 普通的科学知识; 人类不同文化传统的知识。 (2)学科知识。教师只有深入透彻地掌握所 教学科的知识,才能居高临下地进行学科教学。 具体指标包括: 学科内容知识; 学科的特点和价值的知识; 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的知识.。 (3)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 育专业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选 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 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专业知识 包括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 教学情境知识。具体指标包括: 有关小学生的知识;
・
万方数据
力;
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小学教师培养,虽经多 正确评价学业水平和学科教学效果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处理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与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 与其他教育者合作的能力; 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能力; 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小学教师不仅能 年努力仍难以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做法,学
教学,还要会担当班主任工作,教育管理学生并 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成 长。具体指标包括: 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 组织教育环境的能力; 班级管理工作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与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
展,匮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素质的要
求综合化的现实,面向国际化小学教师培养的未 来发展趋势;通过各种交流途径,充分借鉴其他 专业卓越计划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小学教育卓越教 师的培养经验,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价值,培
取教师素质结构化、素质标准指标化、实施途径课程化策略,将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落到实
处。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素质结构;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刘久成,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大学肩负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三 大职责,其中培养人才是其根本职责。2010年6 月,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发文(高教函『201017号)批准 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这是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 迈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我国部分高校也开 始了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卓越教师等教育改革 的探索。 “卓”有“高超、高远”之意, “卓 越”即为“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的意思。如今 “卓越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追寻 的目标。 一、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的目标 内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教师标准的研 究,人们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培养 出越来越多的卓越教师。从现阶段情况看,我国 大部分地区新人职的小学教师以本科层次为主, 硕士及以上学位属凤毛麟角。我国本科层次小学 教师培养始于上世纪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小 学教师教育,经十余年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认为,作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高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将能力标
准定义为:一套使得个人可以按照专业标准的要 求有效完成特定职业或工作职责的相关知识、技 能和情感态度。具体包括:专业基础、计划与准 备、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估与评价、教学管理等 五个方面18项能力指标。是一个较为权威的、最 新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川可以看出,上述所谓的 “能力标准”实际上是综合性的标准,包含了称 职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述
应对课堂隋境和实际困境所需要的知识;
根据不同知识、不同学生予以个性化教学设 计的知识。 3.能力结构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育目标,取得教育 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因素 组成,反映出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直接 有效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小学学科教学能力、 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小学教育反思能力、小学 教育科研能力。 (1)小学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是教师工 作的主要内容,随着小学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和小 班化教学的实施,一名卓越的小学教师应能担任 多学科的教学,同时还应具有某一门学科教学的 专长。具体指标包括: 学科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 学科教学的设计能力; 组织和监控教学的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能力; 利用板书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辅助教学的能
International Board of Standards for Training
育规律,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反思和研究
教学,逐步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小学教师。为 此,我们提出以下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素质结 构。(参见:扬州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素质结构
职尝僻"忭""1l霸剐酬镊
1.专业知识;2.专业能力;3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
1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2.文化修养;3.能力结构;4身心素质。 1.普通修养;2专业知能;3.专业信念与态度;4.人格物质; 5.专业学科素养。
教育大辞典
1.良好的个人品德;2.职业道德;3.有比较广博的知识,精通所教 学科知识;4.教育理论素养;5.语言素养;6.能力;7.身体健康。
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1)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
感;(2)稳定而持久的工作动力;(3)对工作 的事业心与上进心;(4)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 望;(5)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 力。。1美国学者肯・贝恩认为:卓越教学是包含正 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个方面的教育。并认为卓越 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 判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 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 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 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 (the
’
3.掌握小学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的 特殊方法和技能,掌握教育教学的普遍知识和技 能,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
.2.
万方数据
有所专长。 4.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环境而 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能 力、教育科研能力、专业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 不断创新能力。 二、基于卓越的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素质结构 和指标体系 (一)素质结构 教师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教学人员,从事教 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础性和通识性素养。”1它是以 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 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 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教师素质是在一 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应体现历史 上对教师职业素质要求中的“相对稳定的”、 “一般的”方面,也应体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 教师不同职责和任务下,对其素质要求的具体方 面。唧 早在1987年,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 (NBPTS)制订的优秀教师标准为美国教育事业 提供了可靠的后备军。他们认为美国优秀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