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及眼表疾病p27Kip1基因RNA干扰对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黄渝侃1张明昌1王勇2范可顺1张光红1 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2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细胞周期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的小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对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设计有发夹状结构的三条p27Kip1-shRNA对应模板DNA序列,并构建无关序列HK-shRNA作为阴性对照。
构建并鉴定重组质粒Pgenesil-P1、Pgenesil-P2,Pgenesil-P3和Pgenesil-HK。
以脂质体法将4种重组质粒分别导入牛角膜内皮细胞。
稳定转染后RT-PCR法和Westem blot法检测牛角膜内皮细胞内p27KiplmRNA及蛋白水平,筛选出抑制效果最好的阳性siRNA质粒。
用MTT法检测该质粒组及对照组细胞生长情况。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分布。
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4个重组质粒均构建成功。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genesil-P1、Pgenesil-P2,Pgenesil-P3各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尤以PgenesiI-P3抑制效果最明显。
空白对照组与Pgenesil-HK无显著性差异。
与空白对照及阴性siRNA 相比,Pgenesil-P3组牛角膜内皮细胞生长增快,增殖能力增强,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比例增加。
结论针对细胞周期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的shRNA可有效降低其的表达水平,并可使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提高。
RNA干扰介导的p27Kip1基因沉默可能是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再生的有效手段。
角膜Q值的测量分析沈政伟商旭敏尹禾吴金桃李丽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430070【摘要】目的研究中国人轻中度近视眼角膜Q值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Allegretto wave 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检测122例(244眼)轻中度近视眼角膜地形图,计算角膜Q值,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2例轻中度近视眼角膜平均Q30值右眼为-0.30±0.15,左眼为-0.31±0.14,左右眼Q30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Q值与K值及屈光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中国人轻中度近视眼角膜呈中央屈力高而周边屈力低的长椭圆体,其角膜Q值基本呈正态分布。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临床观察王媛唐逸斐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眼科 430040【摘要】目的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O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眼压控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I组2O例)行单纯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II组2O 例)行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二组患者眼压、视力情况。
结果 I组术后平均视力O.5,术后平均眼压13.3mmHg(1mmHg=O.133kpa),II 组术后平均视力O.5,术后平均眼压11.8mmHg两组比较眼压及视力情况均无显著异常(P>O.05)。
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若发病时间短,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范围,采用单纯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恢复有用视力控制眼压满意的理想效果。
角膜移植治疗角膜及眼表疾病98例临床观察曾波周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 430070【摘要】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及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疾病及眼表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8例(101眼)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及板层角膜移植或角膜移植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排斥反应、继发青光眼及原发病复发情况。
结果随访6-24月,平均13.8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排斥反应11例(12眼),原发病复发3例(3眼),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
未见排除反应、原发病复发及继发青光眼。
结论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及眼表疾病有效手术方式,积极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可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
角膜干细胞移植或带活性角膜缘板层移植联合羊膜移植在眼表成型中的应用姜冬玲陈宏黄琼肖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眼科【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干细胞移植或带活性角膜缘的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在眼表成型中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结膜囊狭窄、睑球粘连、结角膜假性胬肉、血管化角膜混浊等引起眼表变形、泪液动力学改变、眼球运动障碍、眼内翻倒睫及视力下降等患者应用角膜干细胞移植或带活性角膜缘的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行结膜囊重建及眼表成型。
结果57例患者平均随访4~27月,2例因同种异体排斥反应,角膜再次血管化混浊;5例轻度、3例中度结膜囊缩短;其余患者均能较好的重建眼表。
结论角膜干细胞移植或带活性角膜缘的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眼表成型效果良好。
翼状胬肉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初步观察彭斌万玮黄琼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430060【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翼状胬内显微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5年1月-2006年4月对46例56眼翼状胬肉(包括8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显微镜下根治性切除术,而后取自体上方游离的带角膜缘的球结膜修补角巩膜暴露区。
术后用贝复舒滴眼液qid连用一周,停药。
术后第一天开始用典必殊滴眼液q3h,并逐渐减量,持续用25天。
结果随访观察3~12个月,平均7个月,翼状胬肉治愈率96.5%。
术后视力:0.1以下者0眼,0.12~0.3者40眼,0.4~0.6者14眼,0.7以上者2眼。
所有病例角膜上皮3~6天内修复,结膜充血水肿在2~4周内消退,刺激症状轻微。
结论显微镜下翼状胬肉根治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最大限度地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配合术后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局部应用Everolimus延长大鼠同种植片存活的实验研究李晓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摘要】目的 Everolimus是一种新型的增生信号抑制剂,它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
以前的研究显示全身应用该药能显著延长实验性同种角膜移植的存活时间。
通常局部应用免疫调节剂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本实验研究局部应用Everolimus防治大鼠同科,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
方法将MHCI/II完全不相容的供体DA大鼠的3.5mm 角膜植片移植给45只Lewis雌性大鼠。
并随机分为三组:0.025%Everolimus治疗组,0.05%Everolimus治疗组,载体治疗组。
所有治疗于手术当天开始,一日五次。
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混浊水肿情况并进行分级。
另外取角膜移植术后7天的植片行realt-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IL-1O、IFN-及细胞表面标记CD3、CD25的表达。
结果局部应用0.05%、0.025%的Everolimus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1±6.57days,16.4±2.3days。
与对照组比(MST13.3±1.7days)有显著差异。
(P<0.001)real-time PCR显示局部应用Everolimus后,CD3,CD25,IL-1O和IFN-的mRNA水平均有所升高,但仅IL—10有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5)。
结论这些资料显示局部应用Everolimus能显著延长大鼠同种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ATB FUNGUS 2与E-test法检测眼部感染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比较曾庆延吴凤英牛晓光秦光勇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ATB FUNGUS 2试条检测眼部感染真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8月-2006年3月临床分离眼部感染真菌标本66株,分别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US 2试条与E-test法检测眼部致病真菌对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 ATB FUNGUS 2试条与E-test法同时检测伊曲康唑(ITR)、氟康唑(FCA)和两性霉素B(AMB),这3种药物药敏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7.8%、94.2%和100%,经配对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ATB FUNGUS 2试条操作方法简便,价格适中,可判读抗真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适用于进行眼部感染真菌药敏试验。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泪膜的变化柯敏张分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430071【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变化。
方法跟踪观察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0例(80眼)A组,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8例(158眼)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d、30d、90d角膜知觉,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It)等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比较,A 组BUT缩短,Fl增多,SIt减少,角膜知觉减退、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干眼症状,差异无显著性(P>0.05)。
术后7d:与术前比较A组和B组干眼症状加重,角膜知觉减退,BUT缩短,SIt和Fl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
术后30d:与术前比较,A 组干眼症状加重,角膜知觉减退,BUT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Fl和SIt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干眼症状,BUT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知觉,Fl和SIt差异无显著性(P>0.05)。
术后90d:与术前比较两组干眼症状,角膜知觉,BUT,Fl 和SI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的易患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且恢复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探讨李家璋李拓李红艳宋秀胜吴青松杨方列饶玉萍包煜芝王静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 445000【摘要】目的对1997年-2006年期间角膜混浊合并白内障患者作穿透性角膜移植(PKP)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疗效分析。
方法对11例(11眼)患者施行三联手术,随访6-36个月,观察视力及屈光状态,角膜植片情况,术后并发症。
结果 11眼中有8眼视力获得不同程度提高(72%),角膜植片透明9例(81.8%)。
混浊2眼(18%),3例患者发生高眼压,1例行抗青光眼手术,结论三联手术具有手术次数少,减少了对角膜移植片的损伤,有利于角膜移植片的存活,同时恢复视力周期短、手术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