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大2014年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海大2014年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海大2014年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做好理论准备的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定律D 进化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产阶级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C大资产阶级D中产阶级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但它又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因为()A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哲学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B 它必须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万能的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一般的发展规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D、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近代以前的哲学的基础问题B、欧洲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6、“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这是( )A、神秘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范畴是( )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C、辩证发展观的基石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8、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句话体现了( )A、唯物主义时空观B、形而上学时空观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9、“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 )A、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一切联系C、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各种联系D、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所有联系11、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是一种(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是(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C、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D、事物的内部矛盾13、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 )A、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素的总和B、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C、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D、事物之间联系的环节14、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把物质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属于()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C 唯心主义D 一元论15、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称之为()A 改造B 实践C创造 D 臆想16、人们为了获取某种物质生活资料而变革自然界的活动称之为()A 生产实践B 科学实践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 生产活动17、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A 是否发生在前B是否受到人们的欢迎 C 是否获得利益 D 是否同历史发展的趋势相符合18、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指的是()A 矛盾的独立性B 矛盾的统一性C 矛盾的斗争性D 新事物的发展19、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称之为()A 重要矛盾B 主要矛盾C 次要矛盾D 矛盾的次要方面20、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片面的认识称之为()A 理性认识B 表面认识C感性认识 D 真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集中和综合B、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D、具体科学从哲学取得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E、哲学也是具体科学22、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宇宙大爆炸论D、细胞学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3、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24、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A、矛盾双方直接等同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2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26、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审美实践E、文艺和体育活动27、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是()A、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结构、排列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E、对抗28、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9、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A、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B、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E 、它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性质30、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E、它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四、辨析题(共10分)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五、材料分析题(共14分)1、材料:对当前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发展西部经济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努力发掘西部人才,即把发展立足自身。

另一种观点认为,西部发展最根本是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最大限度地争取外援。

请用相关哲学理论简要分析上述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论述(共16分)1、试述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个人价值。

海大2014年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2、B3、D4、B5、C6、D7、B8、C9、B 10、A 11、C 12、D 13、A 14、A 15、B 16、A 17、D 18、B 19、B 2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CD 22、 A D E 23、 A B E 24、 C D E 25、 B D E 26、ABC 27、AB 28、BD 29、 A B C D 30、A B C D E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

坚持真理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1)相互区别。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两种状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量变主要表现为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体现事物发展的间断性。

(2)相互依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和体现着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方面,量变中包含着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中包含着量变,即质变包含着旧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收缩和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

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量变到质变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四、辨析题(共10分)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世界的本原问题,或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而划分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因此,唯物主义都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当然是错误的,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论。

只有少部分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不可知或思维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

五、材料分析题(共14分)1、请用相关哲学理论简要分析上述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材料中的第一种观点只看到内因的重要作用,第二中观点只看到了外因的作用,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其实,西部地区的发展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立足自身,充分利用西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自己,因为内因是根本的;同时争取外援,因为外因是重要条件。

六、论述(共16分)1、试述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个人价值。

(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

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2)在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个人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依赖于个人的个人价值,就是说,个人只有作为人的存在,才能为社会、他人做出奉献;这表明,任何个人只能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