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肾小球
皮质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髓袢
肾小球 肾小囊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集合管
髓质
终尿通往输尿管
1. 近曲小管 重吸收原尿中60~70%的Na+。 水、Cl-被动重吸收。 Na+经被动转运、Na+-H+ 交换至上皮细胞,再经Na+泵
主动转移至组织间液。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利尿药作用部位
低效
中效
低效
低效 高效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第二节 影响电解质转运的利尿药
(一)高效利尿药
呋噻米(速尿) 布美它尼(作用强,毒性小) 托拉塞米 依他尼酸(毒性大,少用) 阿佐塞米 吡咯他尼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呋塞米(Furosemide,呋喃苯胺酸、速尿)
『药动学』
重吸收原尿中的5~10%的Na+。 存在Na+-Cl-同向转运蛋白,将Na+、Cl-同向转运至细
胞内,对水几乎不通透,进一步稀释尿液。 Ca2+在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下,经钙通道至细
胞内,再经Na+- Ca2+交换转运到细胞间液。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远曲小管初段的离子转运
噻嗪类
中效利尿
呋塞米『药理作用与机制』 2. 扩血管作用
扩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肾衰时尤明显。 扩张小静脉,减轻心脏负荷,减轻肺水肿。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呋塞米『临床应用』
①严重水肿: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顽固 性水肿和严重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静注呋塞米扩张静脉,降低心脏负荷, 消除左心衰竭,用于急性肺水肿。能使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 高,有利于消除脑水肿。
近曲小管的离子转运
CA:碳酸酐酶 ATP Na+、K+-ATP酶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
弱效利尿
因以下各段对Na+、H2O重吸收有代偿性增加,HCO3-排出增加易致代谢性酸中 毒,近曲小管不是利尿药产生利尿作用的主要部位。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2. 髓袢降支细段
该段上皮细胞对水通透,对 Na+和尿素不通透。
尿液流经此段至髓袢底部, 管腔内渗透压逐渐升高。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3. 髓袢升支粗段 重吸收原尿中的30~35%的Na+,不伴水的重吸收。 存在Na+-K+-2Cl-同向转运蛋白,Na+泵是同向转运的驱
动力。K+形成再循环。 Ca2+、Mg2+可从细胞旁道重吸收。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髓袢升支粗段的离子转运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十三章 利尿药 Diuretics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内容提要
利尿药的概念 尿液生成的机理及利尿药的作用原理(第一节) 分类及药物(第二节)
高效利尿药 呋塞米 中效利尿药 氢氯噻嗪 低效利尿药 氨苯蝶啶、螺内酯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利尿药的概念
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增加水和电解质(Na+、 Cl-、K+、Ca2+、Mg2+)排泄,使尿量增加的药物。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血管外 毛细血管
静脉
严重心衰或休克时,发挥 利尿作用(氨茶碱、多巴
胺)
滤过 ①
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
肾小囊 原尿
重吸收 ②
肾小管
原尿中的大部分水、一部分无机盐、 全部葡萄糖
终尿
180 L
1~2 L
静脉血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5. 集合管
低效利尿
Na+ H+
+ NH3
H+ HCO3-
H2CO3
CO2 NH4+
CO2+H2O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三)利尿药的分类
高效利尿药 中效利尿药 低效利尿药
❖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干扰Na+-K+-2Cl-同向转运 。常用药物:呋噻米、布美它尼、拖拉塞米、依 他尼酸、阿佐塞米等。
作用于Na+-K+-2Cl-同向转运蛋白,抑制NaCl的重吸收,使尿液 的稀释功能受到抑制。
使尿液的浓缩功能受到抑制。 尿中H+及K+排出增加,致低血钾及低盐综合征。 Cl- 的排出大于Na+的排出,易致低氯性碱中毒。 尿中Mg2+排出增加,产生低镁血症。 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S 同向转运蛋白
离子通道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 肾对尿液的稀释功能:当尿液流向肾皮质时,管腔内渗透压逐渐由 高渗变为低渗,直至形成无溶质的净水。
➢ 肾对尿液的浓缩功能:由于NaCl等重吸收到组织间液,形成肾髓质 高渗区,低渗尿流经处于高渗髓质中的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 ADH (加压素)的影响下,水被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髓袢升支粗段:影响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低渗
皮质
高
Ca2+
Mg2+ K+
渗
髓 髓质
H2O
H2O
质
H2O
H2O
高渗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髓袢升支粗段的离子转运
呋塞米
强效利尿: 肾的稀释功能 肾的浓缩功能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H H2O
4. 远曲小管
临床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高血压、 尿路结石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肾脏解剖图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第一节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基础
尿的生成过程
肾小球滤过(原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终尿)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一)肾小球的滤过
动脉血 入球小动脉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5. 集合管
重吸收滤液中2~5%的Na+。 主细胞:K+-Na+交换 A型插入细胞: H+-Na+交换,受醛固酮的调节:①促进
H+- Na+交换。②促进Na+通道转运蛋白合成,促进Na+向 细胞内转运。③激活Na+泵,促进K+-Na+交换。 只有在抗利尿激素存在下,集合管才对水通透(通过水通 道蛋白)。
❖ 作用于远曲小管,抑制Na+-Cl-同向转运。主要的 药物有噻嗪类(氢氯噻嗪等)和噻嗪样利尿药( 氯噻酮、吲哒帕胺等)。
❖ 作用于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抑制K+、 Na+交 换而产生弱的利尿作用。包括Na+通道阻滞药(氨 苯蝶啶、阿米洛利)和 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螺内 酯);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乙酰唑胺)
作用快而短暂,口服约30分钟起效,1~2小时达高峰,作用维 持约6~8小时;
静脉注射约5~10分钟起效,0.5~1.5小时达高峰,维持4-6小时。 t1/2约1h,肝肾功能不全时可达10h。
血浆蛋白结合率大。 个体差异大。
药理学完整知识利尿药
呋塞米『药理作用与机制』
1. 利尿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