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格的认知理论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3、CPC循环 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 周视期(circumspetion):就是在接触事物的 最先时间,人们首先总是小心谨慎审察该事物, 尝试多种构念,提出各种例题构念或陈述构念。 先取期(preemption) :就是暂时先确定一种想 法在此阶段,个体从前一阶段所衡量过的所有构 念中选择一种。 控制期(control) :就是实现建构的阶段,在 此阶段选择已经确定,行动也已做出。
认知——情Leabharlann 人格系统二、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体系
2、人格的多水平分析
第一个水平是人格的心理加工系统; 第二个水平是行为表达; 第三个水平是关于人格和人的行为“知觉; 第四个水平由一个代表个体生活空间的稳定的 个人情境组成; 在生物社会水平或基质水平上是由遗传组成的先 天素质以及积累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文化影响,他 们构成了人的整个历史和当前的天资。
王某的个人构念 (1)受别人尊重 对 (2)有教养的 对 (3)为人热情、率直 对 (4)容易激动 对 (5)与人容易相处 对 (6)工作上成功 对 (7)与别人相处时有自信 对 (8)在校学习成绩较好 对 被别人轻视 教养差的 冷淡 稳重 难以相处 失败 没有自信 成绩差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4、探测个人构念系统
(1)人们用双极化描述性的个人构念术语来解 释世界,这些个人构念组成了一个构念系统。 (2)构念系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3)我们可以借助个人构念积贮格技术来探测 一个人对生活中重要人物及自己的看法,从而归 纳出对他真正重要的构念。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一、凯利的生平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三、心理问题与固定角色疗法
一、凯利的生平
乔治· 凯利(George Kelly,19051967),美国心理学家,个体建 构理论的创立者,也是一位未曾 接受临床心理学训练而在心理治 疗领域自成一家的人,并与罗特 一起创设了全美最好的临床心理 学课程。贡献在于以人本主义角 度所强调的自我认识、自由选择 及自行负责的理念综合而建构的 人格理论 。
自信、热情、容易相处 理想中的我 母亲 父亲 女朋友 受人尊敬 兄弟 被人蔑视 成功的 失败的 有教养的 缺乏教养 老板 现在的我 不自信、冷淡、难相处 王某对重要人物的看法
三、心理问题与固定角色疗法
1、凯利对心理问题的理解 (1)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构念系统 的紊乱,而不是过去创伤经验的残留。 (2)当人们不能预期未来的事件时,就会产 生焦虑. (4)心理治疗给患者的帮助是:考察并检查 他的构念系统;重新调整他的构念系统。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 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中做出选择。 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 验有关。 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 的制约。 片断推论:个人可连续使用各种不同的建构 系统,而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并不兼容。 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之间 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 中扮演他人的角色,即从他人的立场或认识世界的方式 去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 往。
第六章 人格的认知理论
2010.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格与认知的整合 人格的认知方式理论 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第一节 人格与认知的整合
一、整合研究的必要性 二、认知加工的个体差异 三、人格差异的认知观点
一、整合研究的必要性
1、思考问题:被试进入认知实验室进行智力操作实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2、构念的基本假设与推论
基本假设: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 件。 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 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括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范围推论:一种构念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二)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的框架结构 1、两个基本假设 其一,长期的可及性的个体差异。人们在稳定 的易接近性即特定的认知和情感心理表征或单元 激活的难易程度上存在差异。 其二,单元间稳定关系组织的个体差异。个体 的差异不仅反映了具体认识和情感的可及性,而 且反映了单元中“关系组织”的区别性。
二、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体系
验时,会受到什么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整体性与研究的分离:个体差异心理学与认知心理 学。 2、认知心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 理解人格:在认知过程中考虑人的个体差异 3、整合个体研究与信息加工过程,在人格心理学中已 有重要的理论:威特金的认知方式理论、凯利的个人建 构理论、米歇尔的认知——情感的人格系统等。
三、认知方式的取向与应用
(一)不同取向的认知方式 1、以认知为中心的观点 侧重基本认知过程的特点 2、以人格为中心的观点 侧重认知方式在人格中的反应和作用,以荣格的 心理类型论和格戈里克的能量理论最具代表。 3、以活动为中心的观点 侧重对认知方式进行动态认识,将认知方式看成 活动的调节器。
三、认知方式的取向与应用
1+1=2
第二节 人格的认知方式理论
一、威特金关于认知方式的早期研究 二、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三、认知方式的取向与应用
一、威特金关于认知方式的早期研究
1、认知方式的研究从知觉的实验研究开始, 感兴趣的问题是个体在空间定向中如何维持正确 的垂直方向。 2、三个实验: 棒框测验、身体顺应测验、转屋测验 这三个实验都要求被试判定视野中的有关项目 是否与地面垂直。 场依存性:依据视野线索做出判定的倾向。 场独立性:依据身体经验线索做出判定的倾 向。
二、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3、斯腾伯格的“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该理论以政府的管理为隐喻,按管理的功能、形式、范 围和倾向将思维分为5个维度13种方式: 第一维度是管理的功能,包括立法型、执法型、司法型 三种思维方式; 第二维度是管理的形式,包括君主型、独裁型、等级型 和无管理型四种思维方式; 第三维度是管理的水平,包括全局型和局部型两种思维 方式; 第四维度是管理的范围,包括对内型和对外型两种思维 方式。 第五维度是管理的倾向,包括自由型和保守型。
二、认知加工的个体差异
1、个体认知的差异:“认知图式”——主观的 经验?观念?文化? 2、布罗德本特等的研究表明: 简单任务操作上,内、外倾被试的成绩不存在 差异——个体在认识规律和程序上的一致性; 困难任务操作上,外倾者的成绩优于内倾者, 低神经质被试的回忆量多于高神经质被试——表 明差异性 汉佛莱斯等提出“人格、情境中介及动机状态 对信息加工和认知操作影响的概念行结构模型”。
一、米歇尔的简介
沃尔特· 米歇尔(Walter Mischel, 1930- ),人格心理学家,在用认 知变量解释人格方面做出了最不 平凡贡献的人之一。他提出了认 知——情感人格系统,他的理论 主要受罗特和凯利的影响。
二、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体系
(一)人格系统的认知——情感单元
我们遇到的事件会与一个复杂的认知—情感单元发生 交互作用,并最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认知——情感单元,指的是所有的心理表象,由人格中 的特殊元素组成: 编码:对有关自我、他人、事件和情境的信息进行编码, 并把编码进行分类(建构); 预期和信念:对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将要发生什么进行 预测,对某种特定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进行预期, 对某人的个人效能进行预测;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一)关于“人是科学家”的假设
1、 所有的人都像科学家一样着眼于未来,现存的东西 只不过是用来检验理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人类的行为方式:像科学家一样产生和检验他们的假设, 以及得出世界是什么的新观点。 2、个体被激发去了解所有作用于自身的刺激意义。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就像一个个透明的模板,在认识一种 事物时就取出来其中一块,匹配就保留,不匹配则修改, 以便下一次作出更好的预测。
(二)认知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学生的场独立型—场依存型水平与他们的学校表 现有关。 2、冲动型—沉思型 3、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立法型:喜欢创造、制订和计划问题解决得方案, 并喜欢以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 执法型:喜欢执行计划、遵循规范 司法型:喜欢评价规则、程序或结果
第三节 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 第三节 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
二、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1、柯里的洋葱模型
洋葱模型包括三个层面: 最深层——认知性人格方式,是个体改造和吸收信息的 方式; 中间层——信息加工方式,是个体吸收信息的心智活动 方式; 表层——学习偏好,是指个体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方式; 个体的学习行为首先受到最内层的人格维度的限制,经 过中间层的信息加工维度,再通过与外界因素的相互作 用,最后才体现在最外层的教学偏好层面上。
三、心理问题与固定角色疗法
2、凯利:固定角色治疗 固定角色疗法即心理问题就是知觉问题,而治 疗师的工作就是帮助患者以不同于以往的角度看 待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成了主角,治疗 师成了配角或者助演者。 该方法充分体现了个人构念心理治疗的特色。
第四节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一、米歇尔的简介 二、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体系 三、人格的认知结构 四、人格的认知理论评价
三、人格差异的认知观点
1、问题:个体的认知过程受人格差异的影响, 一个人的人格差异能否从其认知过程得到解释呢? 2、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外界情境的理解和定义 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有机体本身在形成自己独 特人格过程中会有主动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能 起到认知经验的决定性作用。 3、人格差异的认知观点可用一个例子得到说明:
二、凯利的人格构念论体系
(二)构念及构念系统 1、构念的内涵 构念——视为人格建构的单元,其主要功能是 用以描述、理解、预测事件的发生。 构念就是个体在其生活中通过对环境中的人、 事、 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 念。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人构念自然也因 人而异,因此个人构念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