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治疗疟疾药物

主要治疗疟疾药物

主要治疗疟疾药物包括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4- 氨基喹啉类药物羟基哌喹、咯萘啶 ; 氨基甲醇类新药甲氟喹、卤泛曲林、本芴醇、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乙胺嘧啶、甲氟奎、磷酸羟基哌奎、氨酚喹啉。

1 、昆明制药蒿甲醚注射液本品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2 、昆明制药复方磷酸萘酚喹片适用于恶性疟、间日疟的治疗3、奎宁(Quinine),俗称金鸡纳霜,化学称为金鸡纳碱,生产厂家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傣药有限公司、云南省陇川县章凤制药厂。

4、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and Amodiaqu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52 , 2011-05-31生产单位: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每片含青蒿琥酯100mg 、盐酸阿莫地喹270mg( 以阿莫地喹计)5、青蒿琥酯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880057 , 2010-08-12生产单位: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mg6、青蒿琥酯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378 , 2008-05-13生产单位:浙江华立南湖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mg7、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and Amodiaqu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53 , 2011-05-31生产单位: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每片含青蒿琥酯50mg 、盐酸阿莫地喹135mg( 以阿莫地喹计)8、青蒿琥酯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074 , 2011-01-28生产单位: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mg9、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and Amodiaqu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54 , 2011-05-31生产单位: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每片含青蒿琥酯25mg 、盐酸阿莫地喹67.5mg( 以阿莫地喹计)10、青蒿琥酯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880055 , 2010-08-12生产单位: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1g11、注射用青蒿琥酯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For Injection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195 , 2010-09-30生产单位: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60mg12、青蒿琥酯片国产药品英文名称:Artesunate Tablet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075 , 2011-01-28生产单位: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0mg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氯喹 1.2 ~ 1.5g (基质) 3 日分服(第 1 日 0.6g ,第 2、3 日各 0.3 或 0.45g )加伯氨喹 90~180mg(基质) 4~ 8 日分服(每日 22.5mg)。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未产生或低度抗药性地区恶性疟可选用下列方案之一治疗:①、氯喹1.2 ~ 1.5g (基质) 3 日分服(第 1 日 0.6g ,第 2、3 日各 0.3 或 0.45g ),加伯氨喹 45mg2 日分服;②、哌喹 1.5g (基质) 3 日分服(第 1 日 0.3 g× 2 次,第2、3 日各 0.45g ),加伯氨喹 45mg 2 日分服。

疟疾的发作过程和治疗典型的疟疾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发作前几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拌有疲劳、头痛、腰背通、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

1.发冷期或寒战期:此期长约数分钟至 1-2 小时不等。

病人先觉四肢及背部发冷,逐渐漫及全省,同时肌肉及关节酸痛,颜面苍白,口唇及指甲发绀,皮肤起鸡皮疙瘩。

随着冷感的进展,四肢甚至全身发抖,牙齿格格打颤,虽是三伏盛夏,盖上二三床棉被仍感寒冷难受。

此时脉搏细速有力,小便多而清。

常见有头痛、恶心和呕吐,体温迅速上升,多已超过 38o。

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2.发热期:在发冷的感觉消失以后,口唇指甲紫绀消失,面色由白转红,全身皮肤灼热、干燥、结膜充血,口渴思饮。

脉搏宏大快速,呼吸急促,头昏,头痛剧烈,常出现呕吐。

可见口唇疱疹或寻麻疹。

此时体温高达 40o以上,病人烦躁不安,甚至处现谵妄。

小便短赤,有时亦见轻度咳嗽。

虽掀开棉被,袒胸露背,仍感高热难受。

此期持续 1-8 小时,一般为 3- 4 小时。

3.出汗期:高热期以后,先是颜面和双手出现微汗,渐至大汗淋漓,衣被尽湿。

此时体温迅速下降,降至 35.5oC 或 35oC 者也屡见不鲜。

发热期的各种症状随之消退,病人顿感轻快,仅感疲劳及头晕等症状,往往就此入睡。

此期长约1-5 小时。

发热低者出汗也少,在天气较冷时,或发热期受大风吹拂时,在体温已在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出汗期可以不明显,数小时后病人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

4.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

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

就典型者的间隙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 24- 48 小时,间日疟和蛋形疟约为 48 小时,三日疟为 72 小时。

镜检所见疟原虫出恶性疟外,以大滋养体为主。

诊断标准(1) 有蚊季节旅居流行区, 2 年内有过疟疾发作或周内有输血史。

(2) 周期性寒颤一高热一大汗发作,间日或 3 日发作 1 次。

发作间隙无症状,发作数次后脾大。

恶性疟疾热型不规则,可有超高热脑症状、休克等。

(3) 白细胞减少,大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内查见疟原虫。

必要时采骨髓,查见疟原虫。

判定具备第( 1) 、( 2) 、( 3) 项可确诊。

流行季节居住疫区或去过疫区的发热患者,以及输血后 1-2 周发热者均须考虑疟疾的可能。

有疟疾往史当出现发热时亦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周期性发作(发冷、发热、出汗 ) 和症状消失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脾肿大和口唇疱疹的出现也有助于诊断。

血涂片中找到疟原虫,可以确诊。

恶性疟在外周血内可见到环状体和配子体,而其余三种疟疾则可查见各个阶段的疟原虫。

恶性疟以发作时查血最为合适,因间歇期多数原虫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其余3 种疟疾在发作或间歇期均可查到疟原虫。

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引起,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rax) 、三日疟原虫( P.malaria) 、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 和卵圆疟原虫( P.ovale) 等 4 种,其生活史基本相同。

可分为无性生殖(裂体增殖 ) 与有性生殖(孢子增殖 ) 两个阶段,即所谓 " 世代交替 " 。

无性生殖全部在人体内进行,有性生殖除小部分在人体红细胞内发育外,大部分在雌性按蚊体内完成,即所谓 " 宿主交替 " 。

疟疾潜伏期,间日疟与卵形疟为 10~17天,间日疟长潜伏期可达 8~10 个月 ) 三日疟 20 ~28 天,恶性疟 9~ 17 天。

输血感染多数7~10 天。

典型发作分为三个阶段。

( 1) 发冷期:先觉发冷,肌肉关节酸痛,继后有极度寒战,犹如严冬掉进冰水中,面色苍白,唇甲发绀,肢体厥冷,鸡皮样皮肤,持续半小时至 1 小时。

(2)发热期:寒战停止后继以高热,面色潮红,体温可达39~41℃,伴头痛、口渴、脉搏快,呼吸急促,持续2~6 小时。

(3) 出汗期:高热后患者突发全身大汗淋漓,体温骤降,恢复常温,除感到疲乏外,顿感全身轻松,常安然入睡,此时期持续2~3 小时。

典型发作可分为前驱期、发冷期、发热期与出汗期。

4 种疟疾发作的症状大体相似:①前驱期:有疲乏、头痛、全身酸痛、厌食、畏寒和低热等。

②发冷期:持续约数分钟至一二小时,呈寒战状态,先感四肢及背部发冷,逐渐波及全身,颜面苍白、唇甲发绀、肢体厥冷、鸡皮样皮肤等,常伴头痛、呕吐、恶心、体温迅速上升。

③发热期:寒战停止后继以高热,脸色潮红,体温可达39-41 ℃。

病者烦躁不安,重者可出现谵妄,此期一般为时4-8h 。

④出汗期:高热后突发全身大汗,体温骤然下降,病者除疲劳外,顿感轻松,安然入睡,此期约持续 2-3h 。

此后视原虫虫种不同而呈现不同周期的间歇性发作。

起病后3-4d ,脾脏开始肿大,初期质软,有压痛,随着发作次数增加,脾肿大更为显著,质地变硬。

肝肿大发生在脾肿大之后,程度较轻,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

数次发作后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著。

非典型发作缺乏周期性发作的临床过程,常见于:①同种疟原虫的二重或三重感染每日发作。

②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可出现不规则热型。

③疟疾病程后期,免疫力增强,出现不典型症状,呈不规则热型。

3 .间日疟与三日疟的临床特征间日疟和三日疟又称良性疟,其裂体繁殖均在外周血液中,血片可查到发育期的各种形态。

WHO现将间日疟分为三个类型,我国都存在。

第一型间日疟潜伏期 12~20 天,复发频繁;第二型潜伏期短,但初发与第一次复发之间长达7~13 个月,复发高峰在春季;第三型潜伏期长,常在 6 个月以上,初发后有一连串间歇短的复发,流行季节无疟疾病史,次年春季出现临床发作。

间日疟初发时有先兆症状,起病缓慢,发热不高,起始 3~ 5 天呈弛张热型,后转为间日发作的间歇型,发热常持续 1~ 2 个月。

三日疟每隔 72 小时发作一次,发作症状与间日疟相似。

常见于晚秋和初冬。

自然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三日疟现在少见。

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每 48 小时寒热发作一次,症状较间日疟轻。

二重、三重感染少见。

4.恶性疟的特征恶性疟临床症状较复杂多样变化,早期常有畏寒、乏力、恶心、呕吐、头痛、肌痛、烦渴等症状较明显,热型不规则,每日或隔日间歇,但无明显的缓解间歇,热后汗出较少。

重症患者可出现凶险发作。

5.凶险发作凶险发作是指疟原虫所引起的特别严重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重症恶性疟,偶见间日疟。

(1) 脑型:重症疟疾中脑型疟最易引起死亡,约占恶性疟住院病例的 10%和死亡数的80%。

以儿童及外来人员为多见。

成人脑型疟常在发热和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出现数天后才发生,儿童则常见于发病后两天以内。

先有发冷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继而谵妄,昏迷常在全身抽搐后开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