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该不该造国贸102-35-苏光杰摘要:核电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也是应对旧能源枯竭的必须。
但核能利用是把双刃剑,开发利用好核能必须建立在安全可操控的前提下,也要有极强的防御应对措施。
这样才能更安全环保的发展,更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果能正确使用核能那么核电站该造也必须造,如果不能则不能造对环境不好危险性大第一章世界核电发展概况:前不久的日本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爆炸、核辐射泄露的事故由一次将核能的发展推向各国政府的面前。
核能的发展所牵涉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核能发展的最大隐患。
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开始,核能就一步步走向人类的视线,随着核利用技术的发展。
核能成为了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兴能源,核能在人类能源使用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核能的利用主要应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其中又以核电的发展最为迅速。
1957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到2000年3月,世界上有436台运行的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51718MWe,法国是核电占总发电量份额最大的国家,达到75%,美国是核电净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有104台核电机组在运行,装机总容量超过100000MWe。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核电站均为第二代核电站,此次爆发事故的福岛核电站也属于第二代核电站。
第二代核电站是世界正在运行的439座核电站(2007年9月统计数)主力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72亿千瓦。
还共有34台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0.278亿千瓦。
核电发展到现在并非一帆风顺,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克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核电站爆炸事故,由此之后,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等核事故相继爆发。
核能自运用起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受到人们的非议,认为核能不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可设想。
论点一:核能的发展利用必须建立在安全可操控的前提下。
没有安全的核能是灾难性的,没有在可操控前提下发展是具有灾难性隐患的。
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前车之鉴,它就是在没有完全可操控性前提下发生的事故。
1986年爆发核电站爆炸事件的切克诺贝利地区方圆三十公里内仍是无人区。
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
在事故爆发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尘有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
事故发生初期,白俄罗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无法使用,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政府不得不关闭了600多所学校、300多个企业以及54个大型农业联合体。
可见没有可操控性是极其危险的事。
存在问题:缺少对核事故的应对经验。
我们对核能的可操控性不强。
可操控性,是新型能源,尤其是有安全隐患的新能源(如核能)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核能发展较西方国家要晚,在西方国家将之列为常规能源之时,而我们却刚刚将核作为一种新能源来开发。
没有西方国家之间的技术互补,也离开了苏联的指引,我们只能一步一步的自己开发。
这样,我们缺少对核隐患的深入认识,也缺少对核事故的应对经验。
没有这些经验,将核能的利用建立在可操控的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核能的开发不能冒险,技术不成熟的领域不能用于民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切尔诺贝利的无人区,三英里岛核事故,都是没有做到在可操控前提下利用核能而发生的悲剧。
一旦悲剧发生,不仅危害人们的安全,且对土地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解决方法:加强国际核能源的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优势互补,在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相互学习与研究。
如: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和运营就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资源技术互补的成功范例。
这样可以很好的将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其安全度,有节约了资源,更是我国核能开发进程中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之前我国的核能利用多在军工,它的研究开发都在无人区。
对核电的开发研究也应一样,在安全的地方研究透了,对技术能驾轻就熟了,完全可操控了,才能转为民用。
第二章目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所需要能源巨大,而石油、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我国不可避免的寻找替代能源。
而核能的优点成为中国的重要选择。
核能优点: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核电开发的好处固然多,但那是在成功的运作下才能实现的好处。
有了技术,没有预防也是不行的。
论点二:中国的核电发展,必须要有极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和能力。
众所周知,核能自使用的那天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安全问题。
核能主要的危害是核辐射。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正是因为一旦核能使用不当或者发生事故所引起的危害巨大,所以世界上反对发展核能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而中国一个对于能源需求量大且需求增长速度快的核大国来说,发展核电受到的质疑从未间断。
由此观之,核电的开发的利益虽然巨大,但也有危险。
一旦事故发生,对环境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预防核事故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应对更是重中之重。
解决方案:预防与应对是一连串的操作工程,从建设到运营都是必不可少的。
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正确的建设选址。
此次日本福岛核反应堆爆炸事件将中国的核能发展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国的核电发展再一次受到国内民众的质疑。
核电站的选址要求极为严格,核电站的选址就也是预防核事故的第一关。
另一方面还得满足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如所选的地点须有大量的水源,用来带走电站排出的余热和提供生活用水;必须有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使电站排出的带有放射性的气体能容易消散;必须地质稳定和不致受其他自然灾害袭击破坏等等。
第二,运营时合理的废物处理。
核电在中国尚属于新能源,它的发展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
这些技术不但需要用来生产,还要用来环保。
环境保护是核能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其中的难点问题。
核能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有利也有弊。
相比火电来说,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这对于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核能能量巨大,只需少量的核燃料便可转换成巨大的电力资源,因此,核能发电还能减少一些化石资源的消耗,对于环境保护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但是,核能的使用也存在弊端:第一会产生放射性物质,第二会产生热污染,第三核废料的安置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因为核能发电的热量并非来自燃烧,所以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不会排放二氧化碳。
但是核能电厂在正常运转时,仍然会将微量的放射性物质排到外界环境,而且核能发电会产生中低阶的放射性废料,以及具有高强度放射性的核燃料。
上述物质皆会影响生物细胞及染色体,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等症状。
使用过的核燃料中尚有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铀及钸元素,在可见的未来均有可能成为珍贵的能源。
如果这些放射性物质有机会在环境中扩散,亦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一般来说,使用过核燃料中某些超铀元素(例如钸)的半衰期长达数万年,必须长期与生物的食物链隔离,才能避免对人类造成伤害。
正如前面所言,核废料中的某些元素半衰期很长,谁能够保证在将来它不会因为什么意外而泄漏呢?或许,它不会影响到我们这代,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呢?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讲我们不能断了子孙的后路,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把污染环境的后果全让后人承担。
因而,核能的发展运营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核能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核能的发展中尽量发挥其好的作用,将核能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
不乱排污,不乱弃废,妥善处理,正确安置,适时检测,做到滴水不漏的废物处理,也是预防应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少了这一环,就莫谈和电会造福于民。
第三,果断的事故处理。
日本东电公司对核事故处理能力之差全球有目共睹。
处事犹豫,欺骗民众,敷衍政府,拒绝国际合作,造成福岛核电事故往越来越恶劣的方向发展。
这是资本家的悲哀。
倘若在事故一开始就立刻封推,事态的严重性就不会这么大了。
但东电公司的高层们担心损失之心超过了担心民众的生命,犹豫的处理,招来四方指责。
有日本之鉴,核电的生产运营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
这样事故发生时,才会把民众的安全放在经济的前面考虑,才不会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在事故发生后,有技术上的不足,应该果断国际求援,事态恶化后在求援就为时已晚了。
这就是核电发展的三个事故防御应对环节,缺一不可。
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由于旧能源枯竭,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将会越来越广泛。
可操控的发展,有预防的运营,果断的应对才能使核能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社会里,我国既要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发展生产,创造经济,也要保护好环境,造福后代。
我们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只有这样,核能的利用才会永远的造福于民;只有这样,经济与环境才能和谐,才能让中国的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所以我认为核电站该建也必须建不过要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国贸102-35苏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