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概况、来源和特点
现象学小结
现象学研究意识,采用还原、直观等方 法,从整体上把握意义。
面 对
现象学突破了传统哲学对现象与本质之 间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将二者之间的 鸿沟缝合起来。
事 情 本 身
传统哲学的困境
凭什么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形式呢?我们能 够从现象中去抽象概括出本质吗?事实上, 面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现象中归纳出本质,是因 对 为我们脑中早已有了定见,我们的成见早就 实 走在了前面,我们所做的并不是归纳,而只 事 是发现那个共同点。所以在现象与本质之间 本 有一道天然的鸿沟,于是从古至今一般认为 身 对于本质的研究都要通过抽象、通过思辩、 通过辩证法等等,这便是西方哲学“唯理论 ”的由来。这样一种“唯理论”的学统一直 以来支配着西方科学世界,讲求理性至上, 而渐渐忽略了作为主体的人类世界。
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有若干 亚世界构成,每个亚 世界都有各自不同的 认知风格。从一个亚 世界进入另一个亚世 界需要借助“跃迁” 梦幻世界 。
科学世界
面 对 实 事 本
历史世界
生活世界
身
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
回
生活世 界
到 旅 游
旅游世界
本 身
旅游世界
旅游世界是一个由若干个旅游情境构成的 相对独立的世界,开始于游客离家,终止于游 客回家。对愉悦的体验是旅游世界的硬核。
回 到 旅 游 本 身
三、现象学对旅游研究的启示
对认识旅游本质的启示
回 到
对识别旅游研究起点的启示 对分析旅游资源若干问题的启示 对旅游教育的启示
1.2
旅 游 本 身
对认识旅游本质的启示
当旅游被视为“现象”的时候,意味 着什么?也就是说,游客意识中的“旅 游”是什么?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认 识
内在
意识的焦点——意义
现象学用了一个术语是“意向性” (intentionality)来描述意识活动的过程。
面 对 事 情 本 身
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
面 知觉、回忆、 想象、情感…… 对 实 事 本 身
意向行为
意向对象
意向行为与意向对象
知觉、回忆、 想象、情感……
观念世界
意向行为
意向对象
客观对象
现象学的视角
“现象学”其实是真正把现象/本质缝合起来 ,将客体与主体缝合起来。现象学认为被我们当 作真理和本质来认识到的只是现象,不是物自体 。因为我们去认识世界的这种方式已经为我们的 认识对象注入了本质框架。 本质框架是什么时候存在我们的头脑当中的 呢?胡塞尔认为那是先验的,这样的理论构想注 定了现象学是一门讲求先验主体的哲学。从此之 后,我们不必想当然地以为可以通过归纳、抽象 、思辩等等把握到本质,而是通过纯粹的直观把 握本质。
1900-1901年发表了《逻辑研究》一书,第一 次公开而坚定地提出以“现象学”命名的哲学 理论和方法,此后,在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场 轰轰烈烈的“现象学运动”。 ● 发展:20世纪中期迅速发展,形成存在主义哲 学(海德格尔、萨特等)
● 衰落:20世纪中期后被结构主义取代,后来又
面 对 实 事 本 身
外壳层面
内涵层面
实证研究方法:
…… 常人方法学 拟剧理论 符号学方法
游 本 身
效应层面 旅游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现象学方法
现象学在旅游研究领域中具有 广泛应用价值
美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文化研究
心理学研究 人类学研究
旅游美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文化研究
旅游心理研究 旅游人类学
回 到 旅 游 本 身
……
……
面对爱情
在少林寺,令狐冲和岳不群比 武。令狐冲必须在这场比武中必须 获胜,少林寺才会放走任盈盈。岳 不群在比武中暗示,只要他假装失 败,可以把岳灵珊许配给他。当时 令狐冲对岳灵珊可以说相思入骨、 爱如性命。令狐冲觉得与岳灵珊结 婚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但是他想 :“我贪图一己欢乐,却负人一至 于斯,那还算是人么?”终于挥剑 击败了岳不群。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对旅游资源普查、评价的启示
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反思 ------定量评价的依据何在?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旅游课程的现象学分析
构建以旅游世界为起点、以旅游体 验为核心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回 到 旅 游
旅游体验 旅游世界
本 身
旅游教材与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的是培养旅游体验(旅 游世界)的设计者、经营者,为此,基 础课程应涵盖哪些学科?内容应如何整 合?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 济学、旅游文化学……应如何回归旅游 本身?旅行社经营管理该如何改革?
面
现象1 现象2 现象3
对 实 事 本 身
本 质 现象4
个别(现象)——————————一般(本质)
西方哲学简史
1、起源——提出了存在概念 2、柏拉图时期:存在——理念 3、亚里士多德: 4、迪卡尔:我思故我在 5、康德:
现象学运动
面 对
意识现象学 现 想象现象学 象 感知现象学 学 本体现象学 此在现象学 生活世界现象学 ……
回 到 旅 游 本 身
生活世界的自然态度
他人是具有肉体的存在
他人的身体具有和我自身在本质上一样的意识 外在世界中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是同质的,意义也基本相同 我可以与他们打交道,并相互采取行动。我可以使自己为他 人所理解 社会文化是作为一个参照框架被预先给与的,这种给予被自 然人认为是自然的事情 我自己置身其中的情境只有一小部分是我个人所创造的
有所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新现象学
现象学出现的背景与来源
背景——20世纪初的西方 现象学是由西方二千多年来主流哲 学中存在的内部困难和内部问题所引发 的一场哲学运动。这个问题就是个别与 普遍(一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由西方唯理论的出现引发的。
传统哲学的观点
西方传统哲学认 为现象和本质是对立 的,并且始终认为本 质高于现象。认为本 质都是从现象中抽象 概括出来的,本质存 在于客体当中。
面对疾病
令狐冲得了不治之症,杀 人名医平一指也无法医治。平 一指劝他戒酒、戒色、戒斗, 守这三戒,便还可以苟延残喘 几年。令狐冲一听就大笑道: “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 连酒也不能喝,女人不能想, 人家欺到头上不能还手,还做 甚么人?不如及早死了,来得 爽快。”
面对武林追杀
令狐冲在少林寺,方正和尚要 传给他《易筋经》治病,条件是必 须入少林之门。令狐冲不愿意。方 正说他已经被岳不群逐出华山派, 现在正派和左派人士都想杀他,入 了少林寺就安全了。令狐冲说:“ 大丈夫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靠别 人来保全性命,还算什么英雄好汉 ?” 方正劝他,这件事有关生死大 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令狐冲还 是一笑出了少林寺之门。
对认识旅游本质的启示
1、将旅游经济论、旅游文化论的观点搁置。 2、将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搁置。 3、直观旅游的意义何在,如实描述。 4、多次变换旅游者,如实描述。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最简单的旅游活动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悲剧审美和旅游愉悦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对识别旅游研究的起点
生活世界是人的生活的“原本”世界,它不同 于日常生活,它不具有“目的结构”,而人的 任何活动总是有目的性的。在这个世界中,人 以直接的生活经验(生命经历)来直观世界, 也直观自身。处于生活世界中人的态度是自然 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不 言自明的现实,人们想当然地接受这个世界。 人的任何行动,是一这个不言自明的生活世界 为前提的,而超验性、客观性等观念正是从这 种自然态度中产生出来的。
面 对 事 实 本 身
二、旅游研究为什么需要现象学
在旅游体验研究中,现象学是最基本的 方法 现象学在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旅 游营销、旅游文化、旅游效应、旅游教 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旅游学研究迫切需要体现“现象学精神 ”
面 对 事 实 本 身
现象学是旅游体验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回 到 旅
面对威逼利诱
令狐冲救出任我行之 后,任我行要他加入日月 教,任光明右使,并且威 胁他,如果不入教,便不 传给他对付“吸星大法” 的疑难问题的方法,内伤 难愈,性命不保,而且让 华山派遭到灭顶之灾。令 狐冲对威逼利诱不理不睬 ,扬长而去。
面对利益
任我行夺回日月教,杀上华山,扫 荡了五岳剑派,封令狐冲为副教主,并 打算传他治病的方法。但令狐冲对日月 教的奴颜婢膝、言不由衷、阿谀奉承极 为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 须过这种奴隶般的日子,当真枉自为人 ,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怜之事,令 狐冲可决不干。”还是拒绝了任我行。 这次还不得不放弃和未婚妻任盈盈成婚 的机会。
事 情 本 身
现象学大师与作品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舍勒: 萨特:《存在与虚无》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伽德默尔:《真理与方法》 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面 对 事 实 本 身
现象学精神
回到实事本身 朝向事情本身 面对实事本身
面向活生生的事情本身,你自己睁开你的 眼睛去看,去听,去直观,然后从这里面得出 最原本的东西。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王阳明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对旅游资源普查、评价的启示
旅游资源分类的疑问与反思 ——旅游资源单体的认定?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对旅游资源普查、评价的启示
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反思 ------是否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 体系?
面 对 旅 游 本 身
对旅游资源普查、评价的启示
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反思 观光价值 旅游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科研价值
旅游研究迫切需要现象学精神
现象学倡导“回到事情本身”,通过还原和 直观,始终忠实于现象,因而在现象学研究中 ,总是脚踏实地地分析与描述,而不是虚无缥 缈的思辨和构想,不是泛泛去论证,而是去接 近实事本身。 纵观旅游学术界,太多的浮躁、太多的构想 和雄辩。许多旅游研究都没有“回到旅游本身 ”。旅游学术界迫切需要现象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