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传统现象学方法的超越
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对传统现象学方法的超越
其现象学的“悬搁”具有不彻底性,。在进行了这个还原
与认识对象的本质联系,因此必须依靠本质直观这种核
心方法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唯
——种贯穿在胡塞尔整个哲学生涯中的方法,是胡塞尔 哲学研究的坚实依据,他认为本质直观是现象学“一切 原则之原则”:“每一种原初给予的直观都是认识的合法 耀采。在主观中原初的(可说是在其机体的住了感知的本质。
直观意识伸展的有多远,相应的‘观念直观’或‘本质 直观’便伸展得有多远。”【8】(P.79)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断、喜爱、记忆等)中,当我们纯粹地探询这个体验本
或先验意识领域的本质进行描述,“我们只能去观察、描 述所有这些作为自在的本质的知觉判断等等.去确定一 切与奉质相关的方面或在本质中的明证所予物”。l,1 (P.229∞o)更确切地说,现象学的描述是对先天意向性
只能对这个幻觉进行本质直观来把握幻觉的本质。只有
在对几个个体进行直观而想把握作为类本质的本质时, 运用自由变更才有意义。因此,自由变更法只是本质直 观的细节修改,并不构成本质直观的全部,更不构成本 质直观的本质。
2.现象学的核心方法:本质直观
通过现象学还原,胡塞尔将超越之物排除在现象学 研究的范围之外,为现象学的研究确定了研究领域,但 这并不等于研究本身。由于现象学认识论在于考察认识
得了一种新的经验方式、思雏方式和理解方式,可以在
世界之上来观察世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通过悬置,
世莽成了为我的世界,成为现象”圈(p.121)。 但胡塞尔在1905年以后为什么还要进行先验转向, 提出所谓的“先验还原”呢?其原因主要是胡塞尔认为
的范围,这种超越的东西就要被排除考虑或放入括号。
的前提条件,因为它为现象学研究对象提供了研究领域。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现象学的建立是没有可靠基础的, 或者毋宁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通过这种“悬搁”或“加括号”,是否意味着认识范围的
缩小昵?事实并非如此,“哲学家通过悬搁一无所失。自 然世界仍然存在,精神世界也仍然存在,但他却由此获
10
万方数据
徐县中: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及其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
的看法,统统放进括号里面,悬搁起来存而不论;第二、
是只被设定为此世界的主体。
因此,无论胡塞尔在‘逻辑研究)时期,还是在先 验转向后的先验现象学阶段,现象学还原都是必不可少
存在括号法,即放弃一切有关外部世界存在的判断。如 果—个判断或命题包含了对外部世界存在的判断(肯定 或否定)。那么该判断或命题就已经超出了自身被给予性
的分析描述。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设有事物,意 识也就是无。意向性,即我们朝向事物的方式,或事物 在意识中的被给予方式。这种被给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现实的和非现实的、过去的和将来的、被欲求的、被
判断的等。现象学的还原保证了意向性的纯内在性。现 象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须对意向性及其结构因素,尤其
对于胡塞尔来说,本质直观既是把握意识对象本质
过程,称之为现象学还原。在胡塞尔思想发展过程中还
原的名称、途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倪梁康先生的看 法,原则上可以划分出两种对现象学还原的理解:一种 是指现象学悬搁,它与现象学还原完全同义的加以使用; 另一种指先验还原j【21(p.3%)
实际上这意味着要从自然科学的认识还原到思维的 直观认识、从超越认识还原到内在认识。用胡塞尔自己
的过程为;在朴素的经验,例如对一张红纸的感知,为
以先验还原为基础。胡塞尔的确可以宣称自己彻底
超越了心理主义,尽管他仍然坚持观念和意义是由意识 括动构成的,但这种意识却不再是心理之物而是先验的 绝对意识。并且所谓的“主体性悖论”也不复存在,因 为“先验自我”不再是存在着的世界内的实在客体.而
万方数据
加于任何一种流动的具体物上。而且对于它的每一种直 接和同样是流动性的抽象因素而言.情况也是一样”。u1
(.p.182’因此,既然现象学只能通过直观来把握研究对象 的本质,那么相应地它的方法只能是描述的方法,也就
之物,或者说,是在变项中的常项,它就意味着一般的
红,即红的“爱多斯”。
是说描述方法是现象学的内在要求。 我们再来看现象学描述的特点。一般的描述主要是
2007年第5期
铜仁学院学报
但由于只有在体验中,对象才能出现,而体验处在不断
的流变之中,因而现象学决不能用寻常的演绎法、归纳 法等来阐明其对象,“不可设想将一种确定的概念和术语
我们提供了一个出发点、—个“前像”之后,想象便在
以后的操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经验进 行自由想象也就是说可以创造出任意多的后像,即任意 多的“变项”,譬如我们设想各种各样的事物,在此同时 关注这些事物中的那个红的因素,它在“前像”中巳经 引起我们的兴趣。这个红的因素是在“后像”中的共同
行为方面,则要求排除一切自然科学和实证科学的思维
过直观而被给予的,提出了“观念直观的抽象”这一概 念。他认为我们能够以对个体对象的直观为出发点,转 变自己的目光,使它朝向观念对象。“我们观看这十红的
目素,但却进行一种特刺的行为,这十行为的意向朝向
态度和思维成果,并最终排除心理学的自我。其二、先
验还原标志着通向先验主体性的方法通道,其先验还原
第1卷第5期
2007年9月
铜仁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ongren
Unlvers时
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及其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
徐县中
(湘潭大学哲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最有特色的无疑是它的“方法”。
奉文认为现象学的还原、本质直观、描述方法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井以其鲜 明的特色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 关键词: 还原; 直观; 描述;
海德格尔对此亦有疑问;而且,他的这种现象学还原还
会导致所谓的主体性悖论:即“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的。
曼构成了整个世界”。因此.胡塞尔的先验转向势在必行。 所谓“先验还原”指的是使内在的思维或意识流由
学来说,直观才是知识的真正的开始,也是知识的必然 的归宿(它直观到的是本质知识),因此本质直观在现象 学方法中的核心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逻辑研究'时期,胡塞尔已经对传统的直观观 念做出了突破,即传统的认识论认为,直观只能将个别 之物作为自己的对象,而观念之物或一般之物要通过抽
1.现象学的逻辑起点:现象学的还原
一般说来,“现象学还原”指的是将超越之物从研究 对象领域中排除出去,而向自明的被给予性领域回归的
德布尔在《胡塞尔思想的发展》指出的:“惟有在《逻辑 研究>中才可能出现严格意叉的外部世界的悬摘理论。
正是在<逻辑研究)中而不是在《纯粹现象学通论)第
一卷中,胡塞尔第一次把实在置于括号之中。”【4l(p177)
・观念,,朝向这个・一般之物・*口】(p27,4)。这就是说, 这个目光指向感性感知或感性直观的被给予之物的,但
它并不指向纸的红色,也不指向这种红的程度,而是指 向红本身。在进行这种目光转向的时候,红本身原本地、 直接地被给予我们。 而在1927年夏,胡塞尔在其《现象学的心理学>的 讲座中,对本质直观理论作了细节上的修改,即已经放
哲学思雏和特殊的哲学方法。““仲.24’而我们认为“现
象学还原”、“本质直观”和“描述方法”构成了胡塞尔 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具体来讲就是以现象学还 原为逻辑起点、以本质直观为核心方法、以描述方法为 内在要求。对这三种现象学方法的探析和把握,可以使 我们获得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一种总体理解。
自1913年《纯粹现象学通论》第一卷问世之后,其
予我们的东西,只应接如其被给予的那样,而且也只能 在它在此被给予的限度之内被理解。”f7】(P.“)对于现象
之后,世界信仰仍然在暗中起作用,因为现象学的心理
学家最后还是就它的研究对象理解为是‘它的’或‘人
的,心理”【6】‘P_395)。因而,胡塞尔自身也面临在‘逻 辑研究>第一卷中自己批判过的心理主义的指责,甚至
对自然事物的表面的颜色、气味、形状等现象进行描述.
那么“本质直观变更法”是法语本质直观异样或者
说构成本质直观的本质呢?其实在对单个对象进行直观 时,不使用本质直观变更法我们仍然可以进行本质直观。 甚至有时单个对象是无从进行变更的,如我们仅仅经历 过的一次幻觉,那么我们无法提供几个幻觉的变项,我
而现象学的描述则必须坚持在现象学还原的前提下。在 本质直观的基础上,对—个本质的认知领域——意向性
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不能作为存在和有效性奉身, 至多只能作为有效性现象。”【l】《p.11’意思就是将所有超
越之物“悬搁”起来,将它们置人括号中,具体包括两 方面:第一、历史括号法,这是指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不论是科学的、宗教的、或者是日常生活方面的对世界
收稿日期;20074)3-10 作者简介:撩4t-{,(t976-)男,湖南岳阳人。相潭大擘硕士生.主要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宽。
象才能被我们所获得。胡塞尔则认为一般之物也可以通
一种实体的存在转化为一种先验的存在,从而使思维保
留一种绝无可疑的性质:—个纯粹认识的主体。事实上,
先验还原并非与现象学悬搁不同的另一种还原.其特点 主要表现为:其一、它是对现象学悬搁的一种彻底化。 一方面,先验还原在意识对象方面要求排除对于世界的 存在设定,并从根本上切断世界与意识对象的联系,不 再把意识现象看作世界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意识
方法
中圄分类号:B51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2007)05.0010.04
埃德蒙德・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发起了一场独具特
不可测的困难,即“认识如何能够确定它与被认识的客 体相一致,它如何能够超越自身去有把握地切中客体?” [11tp・”为了解决认识的可能性这个认识的基本问题。胡 塞尔认为必须进行认识批判,必须停止对自然知识的占 有和利用。据此,认识批判必须进行现象学的还原,即 “超越之物(非内在之物)我不能够利用,因而我必须 排除进行一切超越的假设”。f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