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专题一:美元之殇
一、国际货币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1.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

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

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4.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
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

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5.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6.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

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

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

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二)布雷顿森森体系的特点
1.汇率计算基础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不是按各国的铸币平价来确定汇率,而是根据各国货币法定金平价的对比,普遍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例关系。

2.汇率调节机制改变
战前,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自动地调节汇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为地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的波动是在基金组织的监督
下,由各国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

3.货币自由兑换受到限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对国际支付一般不采取限制措施。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许多国家不能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对外支付受到一定的限制。

4.国际储备发生变化
金本位制度下,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储备资产则是黄金、可兑换货币和特别提款权,其中黄金与美元并重。

在外汇储备上,战前包括英镑、美元与法国法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美元是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5.各国自由结算受限
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

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有不少国家实行外汇管制,采用贸易和支付的双边安排。

6.黄金流动受到限制
国际金本位下,黄金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的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作条件
1.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

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

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3.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

(四)布雷顿森林系的缺陷
1.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

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其一,美国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

其二,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

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2.储备制度不稳定。

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数量充足、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
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危及国际货币制度。

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

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这种制度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4.内外平衡难统一。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

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根据固定汇率原则,其他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这一行为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若这些国家不加干预,就会遭受美元储备资产贬值的损失。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 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2.1950年以后,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3.20世纪60-70年代期间,美国对越战争,多次美元危机,使美国
的黄金储备大量减少,难以维持金汇兑平价
4.1971年,第七次美元危机后,美元不再兑换黄金
5.1973年,欧共体取消对美元固定汇率制,实行联合浮动。

二、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获得的利益
1.奠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2.全球内享受“铸币税”收益
3.全球范围内享受“货币兑换”的收益
4.全球范围内享受货币支付职能。

5.全球原材料供应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
三.美元的危害
一.传输世界性通货膨胀,美国不需支付成本
二.美国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以及监管不力加剧增加了金融危机的风险。

三.大量境外美元“离岸市场”加剧了美元的不稳定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动荡。

四.美元汇率的不稳定性危害各国的国际储备
五.无法防御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
六.传输金融危机
结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美元不再履行中心货币的责任,却继续享受该体系所带来的利益,美元造成危机,却要其它国家买单,美元的地位和利益却不肯退让一丝一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