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第三章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和K,生产两种产品X和Y,L=LX+ LY;K= KX+ KY 。 4、说明:生产要素L和K的组合不同,X和Y的产量不同,只有通过交换L和
K才能使产量最大。 5、分析过程:(1)分别画出X和Y的等产量曲线
K
K
QX5
AX
QXQ3 X4
QX1 QX2
L BY
QY1
QY5
QY3 QY4
QY2
L
(2)将BY的等产量曲线图转180度与AX的等产量曲线图合成艾奇沃斯盒形图
◆在E4、 E3点处,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相等,总产量均达到最大。即: MRTSLKX= MRTSLKY
◆生产契约线:是生产的艾奇沃斯盒形图内等产量曲线切点的轨迹。契约 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经过交换L和K,使达到产量最大的组合点。此线以外的 点均为非均衡点。
对X产品来说,用的L少,K多。 MPL大,MPK小,增L减K,能增加产量。Y 反之。
要增加X,就要沿着QY2用L替代K,到E4,使产量从Qx3提高到 Qx4。 要增加Y,则要沿着Qx3,K替代L,到E3,使产量从QY2提高到 QY3, 在E4点处,总产量Q= QY2 + Qx4, 在E3点处,总产量Q= QY3 + Qx3 ,
◆交换的路径:取决于(1)生产要素最初的组合状态,(2)X、Y产品的 社会需求状况以及价格比率
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两种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时的两种产 品的组合。当把这些组合点转到产品空间时,就可以得到表示两种产品产 量关系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斜率称为边际产品转 换率(marginal rate of product transformation)
Y
XB1 XB2 XBE
OB
艾 奇 沃 斯
X
IB1
YA1
IB2 C
E5
YA2 IB3 YAE
IB4
D· E4 E3
IA5 IA4
交换契约线
YB1 YB2 YAE

E2
IA3

IB5 E1
IA2

IA1
OA
XA1XA2 XAE
X Y
◆交换契约线[Exchange Contract Curve] :是交换的艾奇沃斯盒形图内无差
品X和Y,X=XA+ XB;Y= YA+ YB 。 商品的总量和产品与价格既定; 4、说明:消费者A和B对商品X和Y的偏好不同,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使A、B
双方的效用达到最大。
X
A
B
1、A和B的无差异曲线
Y
Y
IA5
IA1 IAI2A3IA4
OA
X OB
IB5 IB1IB2IB3 IB4
X
2、将B的无差异曲线图转180度与A的无差异曲线图合成艾奇沃斯盒形图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一、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瓦尔拉斯 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 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
他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 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一个市场的均衡被打破,其他的市场的均衡也会相继 被打破。引起一系列的调整与再调整,最终实现新的均衡。要素市场的一般均 衡也是同样。
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或维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对一种商品X消 费的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对另一种商品Y消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
它衡量的是从无差异曲线上的一 点转移到另一点时,为保持满足 程度不变,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 比例。边际替代率是一个点概念, 即其在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取值 不同。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 边际替代率等于该点上无差异曲 线的斜率。
在E4点处,社会总效用等于IA4 + IB2 ;
在E3点点上,A的边际替代率与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总效用最大即:
MRCSXYA= MRCSXYB
Y
X
XB1 XB2 XBE IB1
OB
交换契约线
YA1
IB2 C
E5
YA2 IB3 YAE
X对Y的边际替代率,实 际上是其边际效用之比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保证效用水平的不变,在增加一种商品X消费数量的同时,必须减少 对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随着对X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该商品 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少,增加一单位的X商品所能替代的Y商品的 数量不断减少。也即消费者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X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 数量不断减少。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 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 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
2、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 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即福利水 平越高。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的任 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 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 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LK 非均衡点
LY2 LY3 LY4 QY1
KX2
QY2 C
E5
KX3 KX4
QY3 QY4
· D
E4
E3
QX5 QX4
均衡点
E2 QY5 E1
QX3 QX2
QX1
AX
LX2 LX3 LX4
BY
生产契约线
KY2

KY3

KY4







L图
K
◆盒内任意一点C的含义:是L和K的最初组合状态,
◆C点不是一般均衡点,在C点总产量Q= QY2 + Qx3 ,
盒内任意一点C的含义:是X和Y的最初分配状态;
C点是非均衡点,在C点,社会总效用等于IA3 + IB2 ,在C点,对A来说,X少,
MUX大;Y多,MUY小;
A愿意用Y换取X,B反之。A希望沿着IB2以Y换取X,到E4 点,使效用从IA3提高
到 IA4;B则希望沿着IA3以X换取Y,到E3点。使效用从IB2提高到 IB3;
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生产可能 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 时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 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生 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 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 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 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假定每个 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其斜 率一定为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 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 即斜率为正。
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 产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 对值是递减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异曲线切点的轨迹。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A、B两者经过交换达到的效
用最大的商品X和Y的组合点。表示交换处于均衡状态;此线以外的点均为
非均衡点。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一方效用减少为代
价;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总效用将减少。
◆交换的路径:取决于最初的分配状态和A、B的实力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存在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致。这实质上也 是典型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 随着商品性质的改变或者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无差异曲线也不一 定就凸向原点。例如完全替代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为一 常数,这是无差异曲线为一直线,斜率不变。这种情形表明消费者关心 的是两种商品的总数量,而非其差异。又例如完全互补的两种商品,它 们之间不存在任何替代,而是始终以一种固定比例捆绑消费。这是其无 差异曲线就呈现为一直角线。
IB4
D· E4 E3
IA5 IA4
YB1 YB2 YAE
E2
IA3
IB5 E1
IA2
IA1
OA
XA1XA2 XAE
X Y
生产的一般均衡分析:
1、分析的目的:通过生产要素的交换使产量达到最大 2、分析方法:艾奇沃斯(英经济学家)盒形图。 3、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者A和B,运用两种生产要素L
第三章 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理论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 本世纪初形成于英国。主要从社会经
济福利的观点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1920年,马歇尔(Marshall) 的学生庇古(A.C Pigou)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标志着福利经济 学的创立。30年代以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在对庇古的 福利经济学批判基础上加以补充修改,创立新福利经济学,其主要研究 内容包括: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
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 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 组合的点的轨迹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 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 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