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XXX小学党支部 XXX 教师古今中外,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发达文明是不重视教育的。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也就是说,要建设发展一个国家,教育最为重要。

作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文明源头的古希腊,也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国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超级大国美国,从建国伊始就非常重视教育。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曾明确指出,如果我们要想建设一个发达的民主国家,我们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扩大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增进人们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和对社会生活进行有效参与的素质准备。

教育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的《义务教育法》已经以法律的形式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定了下来。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任务,河南省人民政府也下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
见》。

可以说,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是我国适龄儿童、少年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更加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本质上应当是均衡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指出,政治民主化与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公平是否进入国家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

教育资源是开发和发展教育产业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

教育资源有软、硬件之分:软资源是指在发展教育产业过程中对硬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所显示出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称为无形资产,包括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硬资源是指可以直接使用或开发其存在价值的资源,又称为有形资源,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或其他投资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将所拥有的有限的教育资源,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和科技资源等,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和程序配置到各级各类学校中,以取得好的办学效益。

其中:财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市为发展教育事业而进行的经费投入:物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发展教育事业中所需的固定资产的投入,包括教学场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实验设施等;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所拥有的师资与生源的总量与规模。

科技资源主要是指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所
引进的各种相关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资源。

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解决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问题。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包括:合理配置政府、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各级财政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以及合理配置各级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

这里所说的合理分配,主要是指资源的总量和比例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保证重点;第二是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包括:减少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减少专业、设备以及楼堂馆所的重复设置,降低生均成本费以及与教学、科研无关的费用等;第三是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包括提高各级教育的入学率,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生师比,力争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即:以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出更多的成果,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等;第四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这里主要是指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大量闲置或聚集于高校中的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和无形资产(信息、技术、发明和创造),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在教育机构内部,通过相应的措施、手段和方法,使教育资源从低效益的环节、地方,向高效益的环节、地方流动,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到基础
好、效益高、质量高、成果多的学校或学校内部的其它环节,使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成为了当前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今后,我市要不断拓展教育资源,逐步使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和学生,使运行更加公平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基本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办学条件上实现均衡:具体来说,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大体相当;通过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即可由名校为首组成“大学区”,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其他学校参与,共同组成一个教育联合体,学区内所有学生共享各类教育资源。

在师资队伍上实现均衡,加强队伍建设,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促进师资力量科学配置:(1)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促进学校师资均衡。

(2)统筹发放教师结构工资,缩小校际间教师收入差距。

在学校管理水平上实现均衡:实行校长交流制。

在经费拨付上实现均衡。

我们建议实现两个“统一”:
校际间生均公用经费配置标准的统一,校际间同职级教师工资待遇的统一。

制定教师结构工资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市区内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

这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将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在生源配置上实现均衡。

积极推进将招生指标均衡地分配到市区内的招生制度,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压力,逐步抑制择校过热现象。

建立各类特色学校,通过英才教育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公平。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