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考研复试班-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
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
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
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
交通运输学院与母校同庚,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教育的发祥地,现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物流工程系及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
交通运输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0余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68人。
学院在册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350人左右。
“交融世界、通达古今”,交通运输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培养交通运输拔尖创新人才、塑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中华民族和谐文化为己任,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交通运输学院。
专业介绍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交通运输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学院,不区分研究方向,2019年计划全日制招生20人(含推免生12人),考试科目为: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 301 数学一④ 942 管理运筹学或 945 自动控制原理复试时综合考试内容:04103 信号与系统或04104 系统工程或04105 计算机应用基础,不招收同等学历,专业课二选一。
复试科目三选一。
报考条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在2019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9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须选择《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中可招收同等学力的专业,在报考前须征得报考学院的同意。
同等学力人员在复试时应提交补修本科课程的证明材料(正式成绩单)、公开发表的相当于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第一作者)或科技奖励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单的原件。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 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报名前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复试内容1. 在复试阶段,我校将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核,考生须交验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或学生证)、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单及学院要求的其他材料。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交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材料。
2. 复试一般在3月中下旬~4月上旬进行,复试具体要求请登录我校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和学院网站查询。
3. 复试费用:按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规定交纳复试费100元/人。
4. 体检在复试阶段进行。
我校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复试所需材料1.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①准考证”(原件)②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③学历证书(原件)④本科学习成绩单(原件)(加盖本科学校教务处公章或者人事档案存放部门公章)2.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①准考证”(原件)②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③学生证(原件)④本科学习成绩单(原件)(加盖本科学校教务处公章)3.国防生、军人须收取军队主管部门同意其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证明。
4.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
网上报名信息中民族栏应与身份证民族项填写一致,复试时不得更改。
5.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6.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要求考生在 4 月 2 日之前提供权威机构的认证证明。
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得列入拟录取名单。
历年复试分数线考试参考范围942 管理运筹学1.线性规划(1)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2)线性规划标准型;(3)线性规划的可行解、基、基解、基可行解、可行解、最优解;(4)线性规划解的四种情况;(5)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6)单纯形表的结构;检验数的概念和计算;最优性判断;(7)影子价格;对偶问题;对偶定理;(8)对偶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9)灵敏度分析;2.运输问题(1)产销平衡的表上作业法初始解的求解方法:最小元素法、差值法;解的最优性判断:闭回路法、位势法;解的改善:换入变量的确定、换出变量的确定、调整量的确定、解的调整;(2)非产销平衡问题产大于销的问题;销大于产的问题;非典型运输问题转化为典型运输问题。
3.整数规划(1)分枝定界法;(2)割平面法;(3)0-1 规划问题的建模;(4)指派问题的匈牙利算法;(5)非典型指派问题4.动态规划(1)阶段;状态(状态变量、允许集合);决策变量(允许决策集合);状态转移方程;指标函数(阶段指标函数、后部子过程);(2)动态规划模型结构;(3)实际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资源分配、生产与存储和设备更新问题)。
5.图与网络分析(1)图、点集、边集、有向图、无向图;相邻、相关、简单图、多重图、偶点、奇点、链、路、简单链、初等链、回路;树、支撑树、割集、网络;邻接矩阵、关联矩阵;图的同构;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关键路线;(2)掌握最小支撑树;最短路径的算法(Dijkstra 法、floyd 法、ford 法);最大流的算法;最小费用最大流的算法;网络图的绘制方法、时间参数的计算;6.排队论(1)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机构;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顾客到达间隔分布、服务时间分布、服务台个数;Kendall 记号:X/Y/Z/A/B/C,符号的含义;(2)单服务台负指数排队系统:各种指标的公式、状态转移图、状态概率的方程;(3)多服务台负指数排队系统:状态转移图、状态概率的方程、一般服务时间 M/G/1 模型、P-K 公式、排队系统的经济分析。
945 自动控制原理1.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反馈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等。
2.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控制系统数学描述的概念和方法,运动对象的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求解,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模型及求解方法,利用梅逊公式、信号流图、结构图简化求解系统传递函数。
3.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系统稳定性、静动态特性的基本概念,运用稳定性判据和系统性能指标分析的方法,控制系统静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4.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法,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线性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函数的基本概念,绘制频率特性波特图,应用频率特性波特图分析系统性能。
5.线性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根轨迹的绘制方法,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
04103 信号与系统1.基本概念。
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学模型、基本运算、典型常用信号等内容,掌握连续时间系统、连续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时不变性以及典型系统。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理解连续时间 LTI 系统时域模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时间 LTI 系统的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和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并掌握连续时间 LTI 系统的冲击响应与阶跃响应,同时理解分析中的卷积法。
3.傅里叶变换。
理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同时掌握傅里叶变换、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理解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以及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
4.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理解拉普拉斯变换与逆变换,系统函数及其 s 平面分析以及连续系统的因果性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并掌握拉普拉斯变换求解法。
5.傅里叶变换应用通信系统。
掌握频域响应系统函数、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理解调制解调、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了解脉冲编码调制、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电信网络的认识。
6.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理解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时域模型的建立方法、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和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击响应与阶跃响应,并能够理解分析中的卷积和法与反卷积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