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融资的特点介绍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
下面跟一起来看看关于融资融券的介绍吧!债券的特征都有哪些呢?债券体现的是债券的持有人与债券的发行者之间的债权与债务的关系,债券代表了债权债务的关系,要有确定的还本付息日。
当债券到期时,债务人就要进行本金偿还。
那么债券的特性都有哪些呢?今日王海英律师就债券的特征为我们解读相关方面的问题。
一、债券的特征1、期限性债券是一种有约定期限的有价证券。
债券代表了债权债务关系,要有确定的还本付息日。
当债券到期时,债务人就要偿还本金。
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债券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转让流通。
债券是具有流动性的,持券人需要现金时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随时进行卖出或到银行以债券的形式作为抵押品来取得抵押借款。
债券的流动性一般是仅次于储蓄存款。
3、收益性收益性是指债券持有人可以定期从债券发行者那里获得固定的债券利息。
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存款利率。
债券的收益率并不完全等同于债券的票面利率,而主要取决于债券的买卖价格。
4、安全性债券的安全性,表现在债券的持有人到期能够无条件地收回本金。
各种的债券在发行时都要规定一定的归还条件,只有满足一定的归还条件下才会有人进行购买。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相关利益,债券的发行者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只有信誉度较高的筹资人才会被批准进行发行债券,而且公司发行的债券大多需要进行担保。
当发行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要优先进行偿还债券持有者的债券。
债券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比其他证券的投资风险要小得多。
5、自主性债券具有自主性,企业通过进行发行债券筹集到的资金是向社会公众的借款,债券的持有者只会对发行的企业拥有债权,而不能像股票那样会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而筹集的资金,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的需要自由地运用,不像是银行借款那样有规定的用途,其资金的使用情况要接受银行监督。
二、债券的基本要素1、债券面值债券面值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币种,二是票面的金额。
面值的币种可以使用本国货币,也可以使用外币,这完全取决于发行者的需要和债券的种类。
债券的发行者可以根据资金市场的情况和自己的需要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币种。
债券的票面的金额是债券到期时偿还债务的金额。
不同债券的票面的金额大小会相差得十分悬殊,但现在应该考虑到买卖和投资的方便,多趋向于使用发行小面额的债券。
面额则要印在债券上,固定的金额不变,到期必须足额偿还。
2、债券价格债券价格是指债券发行时的价格。
由于发行者的多种因素考虑或资金的市场上有供求的关系、利息率的变化,债券的市场价格常常会脱离它的面值,有时会高于面值,有时会低于面值。
债券的面值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它的价格却是经常来回变化的。
发行者计息还本,是以债券的面值作为相关的依据,而不是以其价格为依据的。
3、债券利率债券利率是债券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率。
债券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
债券利率一般为年利率,面值与利率相乘就可以得出每年的利息。
债券的利率会直接关系到债券的收益。
影响债券的利率的因素主要有银行利率的水平、发行者的资信状况、债券的偿还期限和资金的市场的供求情况等。
4、债券还本期限与方式债券还本期限是指从债券发行到归还本金之间的时间。
债券还本的期限长短不一,有的只有几个月,有的长达十几年。
还本的期限应在债券票面上进行注明。
债券的发行者必须在债券到期日之前偿还本金。
债券还本期限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发行者对资金需求的时限、未来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和证券交易市场的发达程度等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债券的特征”的相关解读,王海英律师对此特别提到,债券除了具备了上述的四个基本要素之外,还应该包括发行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发行日期和编号、发行单位的印记及法人代表的签章、审批机关批准发行的文号和日期、是否存在记名、记名债券的挂失办法和受理的机构、是否可转让以及发行者认为应说明的其他事项。
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怎么选:一种通俗解释这是一个从公司角度出发的问题,这里面有好几个方面的要素要考量。
首先,我们从大逻辑上理解一下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区别。
简而言之:(1)债券融资需要企业有更好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
因为你一发债券,你就得保证定期支付债券利息,否则你就有信用降级、债券违约,甚至破产的风险。
而股权融资对于企业的现金流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因为股息的配发不是强制的。
(2)另外,从盈利的角度来讲,当企业预期盈利很大的时候,发债券能给既有的股东带来很大的收益,因为债券的利息是一个固定的金额,所以比方我一年营收赚20%,付掉利息以后所有剩余的都是既有股东的。
而如果发股票的话,你还要把盈利按比例分配给新股东,无形中冲淡了老股东的利益。
(3)从风险角度来讲,债券违约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会带来很高的破产成本,极大的影响既有股东的利益。
而股票(笼统地说,不代表优先股等特殊的股票,下同)不存在违约的情况。
所以,要理解这个问题,当企业需要决定是发债券还是发股票的时候,第一个要素就是要考量自己是不是能够承受得起接下来强制的现金流支出?如果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能盈利,能有现金流,或者没有现金流的时候总会有大哥救火),觉得付得起那些债券利息,那理所当然应该发债,原因就是上一段(2)中所述,那样可以给老股东带来最大的利益。
相反,如果我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底,那我当然要规避发债券以后给我带来的破产风险(如上段中(3)中所述),因为万一拿不出现金流付利息付本金,就麻烦了。
而发股票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因为如果亏了,新股东还能帮老股东挡一把,都是一条船上的,要亏一起亏。
第二个方面,是从市场对于企业的角度来考量。
在公司金融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委托代理问题。
市场中的投资者把钱给了企业,企业拿去干嘛了?是不是都做了符合投资者利益的事情?委托代理问题在股权融资中是最突出的,因为企业不需要强制付股息,因此投资者的收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故而就会很担忧企业会糟蹋自己的投资(所以他们要成立董事会)。
债券融资的委托代理问题要好一点,原因在于它是固定收益证券:我作为投资者,把钱给你,说好了,我就要利息和最后的本金,只要你把本金和利息按期足额兑付,我不非常担忧你把我的钱拿去干嘛了——只要你付我利息,我们还是朋友。
而万一一旦搞砸破产,债权人是第一个获得清算资产的,而股权人往往颗粒无收。
所以,因为有一部分这种问题的存在,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要高于债权融资。
因此当企业觉得前景可观的时候,他们不担心支付利息,并且能通过发行债券向市场发送一个积极的信号:我行我可以,而债券融资又比股权便宜,何乐而不为?其三,是一个行为学角度的问题。
企业发行股票,本质上是卖出自己的所有权。
那么一个笼统的问题就是:一个理性的人或企业在什么时候会选择卖东西?答案很显然:在我觉得我想卖的东西的价钱高于它的价值的时候。
股权同理:企业会倾向于在自身价值被市场高估的时候发行股份。
因此反过来,对于市场而言,每当看到企业要发行新股,就会有股票价值被高估的预期,因此企业的股价往往会下跌——这是企业不喜欢看到的。
就像题主引述的,企业感到前景黯淡的时候发行股票是因为这个时候往往市场还没有察觉到企业远景不佳,因此企业更清楚自己是不是被高估。
基于此,发行股票当然是上策。
除此之外,一般的金融教科书上还会提到债券融资在税收上优于股权融资的福利,这也是一个原因,单不做赘述。
以上谈了几个比较显然的原因,可能不全面,但是基本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金融学理论和实际金融市场里面,一个成熟、健康的企业的融资的理想顺序是:内部融资、债权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当然作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困难,所以并不表现出经典金融学理论所预计的那样。
但是,企业间的拆借等影子银行业务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现象。
债券融资优势分析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两种方式,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融资往往更受企业的青睐,企业的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权融资的3~10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企业债券融资同股票融资相比,在财务上具有许多优势。
1.债券融资的税盾作用。
债券的税盾作用来自于债务利息和股利的支出顺序不同,世界各国税法基本上都准予利息支出在税前列支,而股息则在税后支付。
这对企业而言相当于债券筹资成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国家负担的,因而负债经营能为企业带来税收节约价值。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也就意味着企业举债成本中有将近1/4是由国家承担,因此,企业举债可以合理地避税,从而使企业的每股税后利润增加。
2.债券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
所谓财务杠杆是指企业负债对经营成果具有放大作用。
股票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和抗风险能力,但股票融资同时也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其结果是通过股票发行筹集资金所产生的收益或亏损会被全体股东所均摊。
债券融资则不然,企业发行债券除了按事先确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外(衍生品种除外),其余的经营成果将为原来的股东所分享。
如果纳税付息前利润率高于利率,负债经营就可以增加税后利润,从而形成财富从债权人到股东之间的转移,使股东收益增加。
3.债券融资的资本结构优化作用。
罗斯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与负债率正相关,越是高质量的企业,负债率越高。
债券融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