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五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A. 点A、FB. 点B、AC. 点C、DD. 点E、B2. 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A. 0个B. 5个C. 3个D. 4个3. 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A. 23时56分4秒B. 24时C. 23时3分56秒D. 一个恒星年【答案】1. A 2. A 3. B【解析】本题组以地球自转速度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球自转线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和自转周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

图中A、F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选项A符合题意。

图中B点的纬度比和A点大,自转线速度B 点比A点小,排除B选项。

图中C点的纬度比和D点小,自转线速度C点比D点大,排除C 选项。

图中E点的纬度比和B点大,自转线速度E点比B点小,排除D选项。

【2题详解】北极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0,而图中A、C、D、E、F五点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因此,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是0,选项A符合题意。

【3题详解】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就是以太阳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选项B符合题意。

如果以恒星作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因此A、D不符合题意。

地球自转没有一个时间为23时3分56秒的周期,因此C不符合题意。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A. 43º08′B. 46º52′C. 23.5ºD. 26.5º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黄赤交角的大小影响地球自转速度B. 黄赤交角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C. 黄赤交角始终不变D. 图中α是黄赤交角【答案】4. C 5. B【解析】该组试题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4题详解】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

【5题详解】黄赤交角大小和地球自转速度无关,A错误。

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B正确。

黄赤交角不是固定不变的,C错误。

图中β是黄赤交角,D错误。

2010年6月26日出现月偏食,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A. A点后的几天B. B点后的几天C. C点后的几天D. D点后的几天7. 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慢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快C.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速度达最快D.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速度达最慢8. 当地球公转到B点附近时()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B. 北极圈内为极夜C.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D. 南半球为春季【答案】6. A 7. D 8. D【解析】【6题详解】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6月26日是在夏至日之后,图中A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说明为夏至日,因此此次出现月偏食时,地球公转的大致位置是A点后的几天,正确答案为A。

【7题详解】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当地球公转到A点后的几天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且地球向远日点公转,公转速度达到最慢,故正确答案为D。

【8题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B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为二分日,顺着地球公转方向,B点日期之后的C点为冬至日,因此B为秋分。

秋分日时,夜弧和昼弧等长,A错。

该日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B、C错。

此时为北半球秋季,南半球为春季,D对。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下图为2018年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的昼长长短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0. 该日过后,四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A. 甲地昼长夜短,昼渐长B. 乙地的昼长逐渐增长C. 丙地极昼现象立即消失D. 丁地昼短夜长,夜渐短【答案】9. B 10. D【解析】【分析】【9题详解】2018年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平分。

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相比而言,乙地昼长为12小时,昼夜平分,所以乙地位于赤道,纬度最低。

一般而言,地球上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所以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乙地,故选B。

【1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乙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丙地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丁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所以甲地昼渐短,A错;乙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B错;丙地不一定刚好位于南极圈上,若丙地位于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现象不会立即消失,C错;丁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依然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上线速度分布规律: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

②两极点线速度为0。

③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本次世界杯决赛于北京时间7月15日23时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进行。

下图为俄罗斯世界杯赛场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第21届世界杯举办期间,下列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 索契B. 伏尔加格勒C. 莫斯科D. 圣彼得堡12. 第21届世界杯决赛开始时,下列城市收看直播临近正午的是()A. 巴黎(2°E)B. 巴西利亚(48°W)C. 东京(140°E)D. 洛杉矶(118°W)【答案】11. D 12. B【解析】【分析】【11题详解】世界杯开赛日6月14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四城市中圣彼得堡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D正确。

故选D。

【12题详解】世界杯决赛时间是北京时间(东八区)7月15日23时,巴黎(2°E)位于北京西边8小时左右,为15时左右,巴西利亚(48°W,西三区)位于北京西边11小时左右,为12时左右,东京(140°E)位于北京东边1小时左右,为24时左右,洛杉矶(118°W,西八区)位于北京西边16小时左右,为7时左右,收看世界杯决赛直播正值当地正午前后的城市是巴西利亚,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俄罗斯世界杯赛场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黄土柱常出现在沟谷边部,是土体垂直节理被外力侵蚀后,黄土陡坡经崩塌残留的柱状黄土体。

黄土柱可高达数米,多个土柱成群为黄土林,形成该地区特有的风景线。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黄土柱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黄土柱景观最可能位于()A. 贵州B. 陕西C. 新疆D. 广东14. 形成黄土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海水侵蚀B. 冰川侵蚀C. 流水侵蚀D. 风力侵蚀15. 长期受此外力作用可能导致该地区()A. 土壤肥力下降B. 河床深度增加C. 地表趋于平坦D. 森林面积锐减【答案】13. B 14. C 15. A【解析】【分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黄土柱垂直节理发育显著,直立性强,具有黄土的典型特征,故该地形区为黄土高原。

陕西位于黄土高原,B对;贵州、新疆、广东不是位于黄土高原,排除ACD。

故选B。

【14题详解】该地为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侵蚀,黄土陡坡经崩塌残留而形成柱状的土体,C对;该地远离海洋,不会受到海水侵蚀,A错误;该地没有冰川侵蚀,B错误;黄土柱常出现在沟谷边部,排除风力侵蚀,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长期受流水的侵蚀作用,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A正确;河床泥沙淤积加剧,河床海拔会升高,深度会降低,B错误;地表会变得支离破碎,形成千沟万壑,C错误;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加剧,而非流水侵蚀导致森林面积锐减,D错误。

A对。

故选A。

【点睛】本题以我国某地形区黄土柱景观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

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A. 侵入岩B. 变质岩C. 沉积岩D. 喷出岩17. 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A.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D. 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答案】16. C 17. A【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

【16题详解】材料中“岩层层理构造明显,呈波状弯曲”提供了答案信息,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呈波状弯曲进一步说明成层的特点,故C正确。

【17题详解】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经过固结成岩而成,故先有沉积作用;沉积岩在形成时岩层一般是水平,现“呈波状弯曲”,说明因地壳运动受挤压而弯曲变形;大峡谷是地壳隆起流水侵蚀下切而成。

故A正确。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km,南北宽约2km。

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

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需要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C. 海水沉积D. 流水沉积19. “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A. 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B.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沙暴C. 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D.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答案】18. C 19. C【解析】【18题详解】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鸟取沙丘属于海岸沙丘,其形成主要是受海水沉积和风力搬运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AB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