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的分类
(3)多年生花卉:个体寿命超过两年,能多次开花结实。 )多年生花卉: 又因其地下部分的形态有变化,可分二类。 ①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如萱 宿根花卉 草、芍药、玉簪等。 ②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变态肥大者。如水仙、唐菖蒲、 球根花卉 美人蕉、大丽花等。 (4)水生花卉: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如睡莲、 )水生花卉: 荷花。 (5)岩生花卉: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花卉。 )岩生花卉:
二、主要自然分类系统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 分类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所形成的分类系统为自 分类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 然分类系统。 然分类系统。 关于种子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各学者的意见尚未能统一。现 将最常用的两个自然分类系统的特点简要介绍如下:
二、花卉的分类
花卉的种类极多,范围甚广,不但包括有花植物,还有苔藓 和蕨类植物。其栽培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因此花卉分类由于 依据不同,有多种分类法。有的依照自然科属分类,有的依 据其性状、习性、原产地、栽培方式及用途等等去分。下面 举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依据生态习性的分类
1.露地花卉 露地花卉
变种(Varietas) 也是种内的变异类型,与原种相比在形态 变种 与原种相比在形态 构造上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特点, 构造上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特点,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 分布区域。 分布区域。如腊叶梅:prunus mume var. pallidus。 变型(Forma) 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 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变型 花色不同,花的重瓣基单瓣,毛的有无, 花色不同,花的重瓣基单瓣,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 等等。 等等。
1、恩格勒(A. Engler)系统 、恩格勒 系统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 和柏兰特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 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发表的,是 于 年在《 年在 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发表的, 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恩松勒系统根据假花说的原理,认为无花瓣、单性、 恩松勒系统根据假花说的原理,认为无花瓣、单性、 假花说的原理 木本、风媒传粉等为原始的特征,而有花粉、两性、 木本、风媒传粉等为原始的特征,而有花粉、两性、虫媒 传粉的是进化的特征,为此, 传粉的是进化的特征,为此,他们把柔荑花序类植物当作 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 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毛茛等科看作是较 为进化的类型。 为进化的类型。
2.灌木类 灌木类(shrub) 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无明显主干,多数呈丛生状或分枝接近地 面,高不及5m。许多为理想的观花、观叶、观果、盆栽 观赏树种。又分为: (1)常绿灌木类 在华南常见,四季常青,耐寒力较弱, ) 北方多数温室栽培,如龙血树类、变叶木、红背桂、绿萝 等为著名的观叶树种。 (2)落叶灌木类 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种类多,分 ) 布广,用途广泛,许多种类都是优秀的观花、观果、观叶 树种,被大量用于地栽、盆较观赏。
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全部生长过程,不需保护地,如 温床,温室栽培。但如需提前开花时,可在早春用温床或 冷床育苗。露地花卉可根据生活史分为三类。 (1)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一年生花卉: 既从播种到开花、结实、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一 般在春天播种,夏季开花结实,然后枯死。故一年生花卉 又称春播花卉。如风仙花、鸡冠花、波斯菊、百日草、半 支莲、麦秆菊、万寿菊等。 (2)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 )二年生花卉: 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二年生 花卉,一般在秋季播种,次年春夏开花。故常称为秋播花 卉。如须苞石竹、紫罗兰、桂竹香、羽衣甘蓝等。
植物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缩写) 植物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缩写)
如:Ginkgo biloba L.
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头一个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 词是种名,多为形容词。以此二名作为一种植物的学名。 但是完整的学名,尚要求在双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 缩写,定名人的第一个字母应大写。有些植物的拉丁学名 是由两个人命名的,这时应将二人的缩写姓氏均附上并在 其间加上连词“et”符号。
第三章 观赏植物的分类
● 第一节 植物系统分类法 ●第二节 人为分类法
第一节 植物系统分类法
一、物种的概念与植物命名 二、主要自然分类系统
首页
下一节> 下一节
一、物种的概念与植物命名
1.物种的概念 物种的概念
物种又简称为“种”(Species),它是分类的根据,目前所公 认的概念是:“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 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 “ 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结构, 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结构,表现一定 的生物学特性, 的生物学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而产生遗传性相似的后 在自然界占有一定分布区域的无数个体的总和。 代,在自然界占有一定分布区域的无数个体的总和。人们就 以这种客观存在的类群——“种”作为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种”与“种”之间是有明显界限的,除了形态特征的差别 外,还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即异种之间不能交配产生 后代,即使产生后代亦不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种”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 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的种族延续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化。所 以在同种内会发现具有相当差异的集团,分类学家按照这些 差异的大小,又在“种”下分为亚种 变种 变型 亚种、变种 变型。 亚种 变种和变型 亚种(Subspecies) 是种内变异类型,除在形态构造与原种 亚种 除在形态构造与原种 相比有显著特征外,在地理上也有一定地带性分布区域。 相比有显著特征外,在地理上也有一定地带性分布区域。 如蓝花棘豆(Oxytropis coerulea )原种产西藏自治区、西伯 利亚及贝加尔湖,其叶小,萼齿长有1mm, 花为蓝色。而产 在中国华北的蓝花棘豆花为红紫色,叶大,萼齿长有2.5mm, 则是蓝花棘豆的亚种Oxytropis coerulea sub. Subfalcata。
按照上述的等级次序,植物分类学家即以“种”作为分类 的起点,把“种”定为基本单位,然后: “ 定为基本单位, 集合相近的种为属; 类似的属集合为一科; 类似的科集合为一目; 类似的目集合为一纲; 再集纲为门,集门为界; 选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此外,在园林、农业、园艺等应用科学及生产实践中,尚 存在着大量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这类植物原来并不存 在于自然界中,纯属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植物分类学家 均不以之作为自然分类系统的对象,但是这类植物对人类 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是园林、农业、园艺等应用科学的 研究对象,这类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 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Cultivar)。 “品种” “品种”即在栽培植物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形态变异。 品种”即在栽培植物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形态变异。
第类
<上一节 上一节
首页
一、观赏树木的分类
(一)按生长习性的分类
1.乔木类(tree) 乔木类( 乔木类 )
在原产地树体高大,具明显主干,高一般都在5m以上, 此类树木多应用于园林露地。依叶片大小与形态,又可分 为两大类: (1)针叶乔木 为单叶,叶片细小,呈针状、鳞片状或线 ) 形、条形、钻形、披针形等。松科、杉科、柏科等裸子植 物属此类。 (2)阔叶乔木 叶片宽阔,大小差异悬殊,叶形各异,既 ) 有单叶,也有复叶。种类远比针叶类为多。又分为常绿阔 常绿阔 叶乔木类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不耐寒,四季 常青。和落叶阔叶乔木类 为我国北方主要阔叶树种,较 落叶阔叶乔木类 耐寒,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
3.植物命名法 植物命名法
每一种植物,各地的叫法亦常不同,例如北京的玉兰,在湖北叫应春花, 在河南叫白玉兰,浙江叫迎春花,江西叫望春花,四川蛾眉叫木花树。 由于植物种类极其繁多,叫法不一,所以经常发生同名异种或同种异名 的混乱现象。为了科学上的交流和生产上利用的方便,作出统一的名称 1751年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Linne) 双名法” 是非常必要的。 1751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e) “双名法”。 1867年在国际植物学大会讨论制定了 国际植物学大会讨论制定了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以双名法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binomial nomenclature)作为植物学名 的命名法。
2.分类系统上的等级 分类系统上的等级
分类系统上,分类等级一般为7级,其顺序为:界(Regnum)、 门(Divisio)、纲(Classis)、目(Order)、科(Famillia)、属 (Genus)、种(Species)等7个级次;可根据情况再分为亚级, 即在级次单位前加“亚”(s--)字来表示。现以桃树为例如下: 界…………植物界 Regaum Plantae 门…………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 Angiospermae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离瓣花亚纲 Archichlamydeae 亚纲 目…………蔷薇目 Rosales 亚目………蔷薇亚目 Rosineae 亚目 科…………蔷薇科 Rosaceae 亚科………李亚科 Prunoideae 亚科 属…………梅属 Prunus 亚属………桃亚属Amygdalus 亚属 种…………桃 Prunus persica 桃
2、哈钦松(J.Hutchinson)系统 、哈钦松 . 系统
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 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 1926年在 提出的。 提出的。 他认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的, 他认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的,比 连合、定数较为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 连合、定数较为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 为原始;木本较草本为原始。 为原始;木本较草本为原始。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 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 的,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从木兰目演化出 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 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支 且平行发展的;无被花、 且平行发展的;无被花、单花被则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 成的;柔荑花序类各科来源于金缕梅目。 成的;柔荑花序类各科来源于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 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 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