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课件
写餐具贵重 、酒菜佳美、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表现友人送别的隆重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找出句中四个动词,并谈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内心世界?
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 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象征理想的追求 象征艰难险阻
比喻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 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弟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 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 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著有《东坡全集》。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李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水调歌头——苏轼
第一课时
行路难
(唐)李 白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 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重点)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 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难点)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 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素养)
zhǎng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歌赏析
这里指被贬官离京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译文: 巴山楚水是个荒远凄凉的地方,
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交代: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 痛苦、孤寂。
老朋友 白白地
反倒好像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两个典故: 西晋向秀 晋人王质
作者介绍
谁能帮我简单介绍一下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 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是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 白全集》。
这样一位豪放浪 漫的诗人为什么发出 “行路难”的感叹?
写作背景
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 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 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 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 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放眼别人风风光光,唯有你一直孤独寂寞。 满朝文武都在升迁,只有你却频遭种种不幸。
你的才名太高,按理说遭受点挫折也正常, 但是遭遇二十三年的曲折,这磨难也太多了。
朗读诗歌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kē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pàn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达对死去的友人的悼念之情 表达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译文: 回到家乡故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 向秀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感觉自 己反倒好像那个神话中烂掉斧头的人。
心情: 百感交集,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 之意,不胜感慨。
自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译文:
比喻新贵们仕途得意。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争春。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 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后人用此诗句比喻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新事物必将 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醉赠……》 暂时凭借 振作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今日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作用: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
课堂检测
1.《水调歌头》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转朱阁 , 低绮户 ,照无眠 。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朗读诗歌 行路难(其一)
zūn
dǒu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理解大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 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2.运用典故表现自己也许有古人能有的机遇的 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路艰难 ,诗中具 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 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重点)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 受诗歌的艺术魅力。(难点)
3.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 积极向上的人。(素养)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 哲学家 。有“诗豪”的美称。 河南洛阳人,官至监察御史。
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 的执著追求。
情感变化
从作者的情感变化中,你看到 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行路难 展望未来,前途艰难 (其一)
缅怀古圣,光明在前
回到现实,无路可走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苦恼
艰难 希望 迷惘
积极 乐观 自信 坚强
自信
主旨归纳
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同 时也表现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理 想执着追求的顽强品格。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课时
苏 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 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 位和审美情趣。(重点)
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重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 的人生思考。(素养)
题解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 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分 上下阕,共95个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一同狂饮,我 为你拿着筷子敲碗碟吟唱诗歌。
哪怕你的诗在全国排在前面也没用,命不由 人啊,不能出人头地也是无可奈何。
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刘禹锡哪些作品?
秋词
竹枝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杨柳青青江水平,
我言秋日胜春朝。
闻郎江上踏歌声。
晴空一鹤排云上,
东边日出西边雨,
便引诗情到碧霄。 陋 道是无晴却有晴。
乌衣巷
室
望洞庭湖
朱雀桥边野草花, 铭 湖光秋月两相和,
乌衣巷口夕阳斜。
潭面无风镜未磨。
旧时王谢堂前燕,
遥望洞庭山水翠,
飞入寻常百姓家。
写作背景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 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因与王 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 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 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济南,兄 弟七年没有见面,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望 月思亲,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朗读诗歌
水调歌头 (宋)苏轼
艺术手法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 四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 奈之情。
2.象征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 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 的追求。
3.运用典故——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 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 有希望。
内容分析 “表如古达何难了理全词解”人““怎归但样去愿的””心和几理“句?高表处现不什胜么寒?”
几时有
苦闷
水 调
饮酒问月
是何年 归又恐 在人间
向往
追求美 好生活
矛盾
乐观 旷达
歌
照无眠
美好
头
月有恨 豁达
祝福
对月怀人 古难全
探求人
但愿人 祝福 生哲理
写作特色
探求 盛赞“东坡《水调歌
头》一出,余词尽废”的原因: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奉诏入京,自 以为将大展雄图。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 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 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 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被皇帝重用,还 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 撵出了长安。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 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情感主旨分析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辛酸、愤懑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乐观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坚强
辛坚
酸定
愤乐
பைடு நூலகம்
懑 的 感 情
观 的 精
神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