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医养生ppt课件

浅谈中医养生ppt课件

25
春捂秋冻
中医养生学认为,早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 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所以早春宜保暖, 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升发。春季的气候特点 为天气多变,温差幅度较大,故衣服要随着增减,同 时注意棉衣、毛衣不可脱得过早。
26
春捂秋冻
而秋季则不同,不是要捂,而是稍许冻一冻。这样天气虽 冻未寒,故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以便身体逐渐适应 寒冷气候,增加御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
23
秋冬养阴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 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气候基本特点之一是干燥,常使 人皮肤干裂,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易秘结等。 这时须注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适当补充水分,并避免过度剧烈 运动造成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
24
秋冬养阴
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之季,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 热的身体,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养生理念
——法于自然,顺时养生 顺应自然以养生的两重含义: 一是顺乎自然之意。即顺乎自然而然的状态以养生。 二是指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以养护调摄。
12
第一节 四时调摄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 开它。人类不仅从自然界摄取营养、水分、空气和阳光以满足机体 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也在自然界的影响下,生活、学习和工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用以说 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
浅谈中医养生
1
人应该能够活到多少岁?
120岁!
2
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 是不长寿? 为什么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患高血压病、糖尿病?
3
看看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
吃: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饮食结构不平 衡;
睡:饭后睡觉、熬夜; 生活习惯:如大便时看书、打电话 精神:过度紧张、劳累、长期生闷气
13
1、四季养生的原则
中医养生学里一条极其重要养生的原则:
春应肝而养生 长夏应脾而养化 冬应肾而养藏
夏应心而养长 秋应肺而养收
14
2、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五脏盛衰,与四时相应,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是要注意肝脏的保养, 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容易在春季发病。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 液循环加快,因而,心脏的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机能旺盛, 方能适应夏季气候变化。秋季,由暑转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一切 生物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
食”。
21
春夏养阳
在夏季,宜晚些入睡,以适应自然界阴气的不足, 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夏季多阳光,不要厌 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
夏日养长之气。
22
秋冬养阴
秋季的饮食调理,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绳。 多吃些柔润的食品,例如芝麻、乳品、糯米、蜂蜜等等, 少吃葱蒜之类的辛燥食物。冬季饮食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 如鳖、龟、藕、木耳、胡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
逢人便分享自己的养生之道。 有病不吃药。
8
我们应该怎样去“伪”存“真”呢? 需要……健康宣传教育……
……学习和积累……
9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内经》
10
中医养生的方法
1.适应自然,外避邪气; 2.调摄精神,保养正气; 3.节制饮食,顾护胃气; 4.劳逸结合,不妄作劳; 5.慎房事,以维先天;
16
3、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清晨起来,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体力都十分 充沛;中午则是人体在一日之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 及至傍晚,则由于一日的活动,人体略觉疲乏,而夜半, 则机体处于相对静止休息的状态。这种变化,随着太阳 的出没而呈有规律的发展,也即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
节律”。
17
4、月亮盈亏对人体的影响
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月亮盈亏 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月初天空出现 一弯新月时,人的气血运行使开始趋于活跃,而月中天空出现 一轮明月时,人的气血冲盛,新陈代谢机能较强,当月末之时, 则人的气血运行趋缓。
18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谓“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之时,由于自然界阳气升发, 万物生机盎然,地气上升,具体言之,春养少阳,以助生发之气, 夏养太阳,以助盛长之气。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之时, 由于万物敛藏,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 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
19
春夏养阳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辛、甘、 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如葱、枣、 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物,如参、茸、附子等。 因为少吃苦寒之食,可避免伤阳气,多食辛味食物可养肺气, 以免心火过旺而制约肺气的宣发。
20
春夏养阳
夏月饮食不可过用热食,以温为宜。饮冷无 度会使胃肠受寒,引起疾病。故有谚语说: “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
15
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一些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 始加重,冬季寒冷,万物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 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 适应自然界变化。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 常说的“火力”。A:五脏盛衰与四时相应。B:适应寒温的自 我调节。
5
谁来给公众养生保健“治未病”!
《健康报》2010年5月31日
6
“悟本”现象?
“伪养生专家”——大行其道 胡万林,刘太医,张悟本、、、、、
“伪养生理论”——渐趋泛滥 喝芒硝,牛肉汤,生吃茄子,吃生泥
鳅……
7
案例: 每天早上蒜泥拌长茄子 中午黑木耳 晚上绿豆粥 时常吃两条活泥鳅“驱寒” 包里永远揣着一本养生书,
炒股玩心跳; 外界:烟酒不离口、手机、电脑的辐射
化妆品的化学伤害、过度性生活,不 洁性生活;
4
2009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 48%。
山东省卫生厅5月31日公布《山东居民健 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
山东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8. 16%,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老年人 健康素养更低,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不足4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