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天哲:毛公鼎铭籀释考论(附录高清拓片字释)

毛天哲:毛公鼎铭籀释考论(附录高清拓片字释)

毛公鼎銘籀釋考論毛天哲按:某日,主席夢告曰:“小子哲,吾毛氏乃文王王姒嫡裔孫,班簋有徵,殆無可疑。

肆武王有天下,封親弟周公旦康叔封于魯、衛,唯叔鄭為武王同母弟中最少,有繼祖守奠之責,故與母王姒居畿內丰邑,派氏為毛,子嗣皆未外封東土,終西周二百八十一年間,均食采西土畿內,供職王室,勤勞王家。

成康之際,有毛懿公為顧命大臣,任職司空,蓋為叔鄭子,見諸尚書、竹書紀年。

昭穆之間,叔鄭孫毛伯囧任職大正,周書有冏命之記。

周穆王時,叔鄭四世孫毛班位列三公,清華簡祭公之顧命補闕、尚書亦有證。

班公子毛伯遣任職週六師統帥,僅見竹書紀年。

自後典籍記載吾毛氏史跡甚是了了,維毛公鼎出,始知毛公歆為宣王太宰也。

嗚呼,吾毛氏先祖世為周卿,子孫代代有掌司徒司空師氏塚宰之職,王言命書,周冊典誥,詩雅風頌,宗廟都邑之造,祭器彝銘之作,歲祭征伐,無不有與,奈何三代典籍失載吾先祖史跡良多,其可勝言乎。

幸賴先祖靈聖,籒文銘書於彝,肆我輩可仰睹先祖煌煌史跡如眼前。

吾毛氏先祖作彝銘良多,若班簋、毛公鼎類輝煌巨制,凡存世器鮮有罕匹。

維世遠年湮,古文奧句不易索解,不惟世人少有能讀通順者,且吾族人亦大多茫然無知,迺是唯為先祖羞哉。

籒讀釋解吾毛氏彝銘,昭先祖之懿行,以垂示後世毛氏裔孫,事亟焉只爭朝夕,小子其有意乎?”天哲拜稽首曰:“喏喏。

丕極皇公,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繩繼文王之仁教,嗣承武王之勳烈,率部曲救民於水火,驅逐韃虜,再造大邦,功業維始皇嬴政敢有匹也。

嗣後率民戰天鬥地,敢叫日月換新天,使民生活富足安逸如在桃花源中,不亦周公之政乎。

皇公為之奮鬥一生的“為人民服務”宗旨遠超古公亶父、文王之仁矣。

壽八十有三而崩,天下色變,億萬臣民俱悲,如喪考妣,不亦如古之帝堯舜乎。

小子哲不敢言知皇公之德,但亦明曉授恩於親親,不如遺澤于萬民。

富貴不過三代,權無恒久,官無可久,壽能其久乎?君子澤一人,則一家懷恩,君子澤千家,則萬民感涕,君子澤一國,則億眾同心。

民念其名則如念其親,喪其喪如喪考妣,懷其恩如懷其祖,敬其德如敬神靈。

若夫民不滅,則心祈不滅,億眾萬民欲其壽,則其壽必與天地齊。

皇公之名必與天地同壽,萬歲!毛澤東。

小子哲不敢昂首據先祖功勳以自傲,皇公有囑,敢不從命哉。

雖識見有限,恐難堪大任,然則惟勉力哉。

籀釋考論毛氏族彝銘,迨自毛公鼎始,間或有所得,必書之以文告慰皇公在天之靈。

”【铭籒】:王若曰父歆不(丕)顯文武皇天弘猒氒(厥)德配我有周鹰(膺)受大命率褱(懷)不廷方亡不閈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氒(厥)命亦唯先正僉(佥)辥(乂)氒(厥)辟憥堇(勤)大命肄(肆)皇天亡眣臨保我有周不(丕)巩先王配命敃(旻)天疾隈(威)司余小子弗彶(伋)邦將害(曷)吉鞠鞠四方大從(縱)不靜(靖)烏虖(嗚呼)忂(惧)余小子圂(溷)湛于艱永巩(恐)先王王曰父歆今余唯肇巠(經)先王命命女(汝)辥(乂)我邦我家內外專于小大政甹(屏)朕立(位)虩隌(哑)上下喏否粵四方死(屍)毋瞳余一人才(在)立(位)弘唯乃智余非庸又婚(昏)女(汝)毋敢妄(荒)寍(寧)虔夙夕惠我一人雝我邦小大猷毋折緘告余先王喏德用卬(仰)卲皇天繩剔(惕)大命康能四或(國)裕(欲)我弗乍(作)先王羞王曰父歆粵之庶出入事于外敷命敷政埶小大楚(胥)賦無唯正婚(昏)弘其唯王智迺唯是喪我或(國)厤(歷)自今出入敷命于外氒(厥)非先告父歆父歆舍(捨)命毋有敢專敷命于外王曰父歆今余唯繩先王命命女(汝)亟一方宏我邦我家毋頹于政勿壅違庶民實(食)毋敢龏櫜龏櫜乃敄(侮)鰥寡善效乃友正毋敢湎于酒女(汝)毋敢隊在乃服剔(惕)夙夕敬念王隈(威)不(丕)睗女(汝)毋弗帥用先王乍(作)明井(型)裕(欲)女(汝)弗以乃辟函(涵)于艱 王曰父歆巳曰及茲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尹命女(汝)兼嗣(司)公族粵參(三)有嗣(司)小子師氏虎臣粵朕褻事以乃族干敔王身取赉卅寽(鋝)易(赐)女(汝)秬鬯一卣鄭圭瓚寶朱市(芾)恖黃玉環玉瑹(笏)金車賁繴載朱器鞃靳虎冪捒裹右(佑)厄(軛)畫韛畫輒金甬錯衡金踵金豙勅葴金蕈笰魚菔馬四匹攸勒金鬣金膺朱旂二鈴易(赐)女(汝)茲具用歲用政毛公歆對扬天子皇休用乍(作)尊鼎子子孫孫永寶用 【句解】:王若曰:父歆,不顯文武,哲按:王若曰,史官记王言命册领起辞。

王言口语盖难出口成章,摭精去繁,约言成辞,史官之职也。

多在篇首,經典內有在篇中篇尾者,疑或有錯簡,或有鈔誤衍也。

若,说文:擇菜也。

段玉裁云:若正訓擇,擇菜引伸之義也。

又毛傳释若为順,恐是若叚借为喏、诺之训。

本义为擇,叚借为如也。

如,然也,乃也,汝也。

故愚以为:王若曰,即王如是说。

歆,器主毛公名也。

旧隶为厝,恐非是。

玉篇广部有从音字,疑为本字。

古文从广部厂部之字皆有反义。

如下文猒,旧诸家释为厭,实非。

猒,说文:饱也。

段注:足也,淺人多改猒爲厭。

厭專行而猒廢矣。

猒與厭音同而義異。

哲以段说为是,若歆者也类是,鼎文从厂从音,迨指音被压抑,会意字。

近似偣,后人轨为歆,原字废。

歆,说文:神食气也,恐非。

歆有暗默意,若喑,缄默也。

诗大雅皇矣“無然歆羨”。

傳釋爲貪羨,非也。

哲以为暗慕也。

又西汉刘歆,字子骏。

盖唯骏马不言,字取其意也。

父歆犹歆父也,毛诗传: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异姓则称舅。

书文侯之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

《竹书纪年》命魯侯禽父,皆类之。

诗烝民有仲山甫,疑毛公歆父即其人。

哲以为,“仲山”者,实是古文歆(从厂从音)字合文也。

极有可能毛亨毛苌叔侄将之误隶为两字,如彝铭歆字易错看为从厂从立从山,加之传抄转写,衍误为仲山者亦不为怪。

况鼎铭文意与诗烝民累有重叠,如诗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与彝铭“敷命于外厥非先告父歆,父歆舍命”文意多有暗合。

又如"肃肃王命,仲山父将之。

邦国若否,仲山父明之。

”概亦可按“歆父”类替“仲山父”,诗烝民可谓是毛公鼎铭文诗传。

故哲以为,器主毛公歆即宣王时任职太宰的仲山父,二者异名而一人也。

毛公歆为武王同母弟叔鄭之后。

不顯,即丕顯。

丕,大也。

顯,赫也。

文武,文王武王。

皇天弘猒氒德,配我有周,鹰受大命。

哲按:鼎文皇从日有光芒,象日光盛明之状,故有盛明意,说文:皇,大也。

皇天,古代指天神。

弘,鼎文为厷之初字。

说文:弓聲也。

疑许文失义,段注以为,經傳多叚此篆爲宏字。

宏者屋深。

故爾雅曰。

宏,大也。

则知弘亦有大意。

猒,前面提到过,旧诸释为厭,实非。

猒,说文饱也。

段注足也。

猒與厭音同而義異。

雒誥萬年猒于乃德。

此古字,當存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多指猒古同厌,实非也。

氒,指代词,古同橜,木桩也。

汉人写经,割橜字以厥代氒。

此处氒字指文武周王。

德,《说文》释德甚为了了:德,升也。

愚不以为然。

《周礼·地官》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此释比《说文》更贴近。

故哲将“德”定义为:德,吉瑞之行为也。

在心为吉,施之曰德。

配,王静安释为对,哲以为匹也,匹配互训。

有周,类“有唐、有夏、有商”,古邦国通称也。

鹰(鼎文为鹰之古文,上广下隹,字库无该字遂以鹰代),王静安释为應,似可商榷,此鼎文即鹰之古文也,毛传曰:鹰本作(广+隹),後人加鳥字,不知已从隹矣。

此处叚借为膺,毛傳曰:膺,當也。

哲按,犹禀受也。

逸周书·克殷:武王再拜稽首,膺受大命,革殷,受天明命。

大命,犹天命也。

率褱不廷方,亡不閈于文武耿光。

哲按:率,用也。

褱,抱也,从衣。

叚借为懷,衣裹心也。

后世统用懷而褱字废。

懷又引申为来、归,见尔雅。

率褱,即相率来归。

廷,即庭也。

不廷,即不庭,不朝。

后世所谓朝廷者,即同义连用。

《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

不庭方:不来朝觐的方国。

率褱不廷方,为全句之主词,即相率来归之不庭方。

亡,古无字。

閈,说文释为里门,段注为閭,亦里门之意也。

王静安引书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而不加解释。

愚以为:閈,格里门也。

入朝廷里门为觐,王释似可从。

耿,古文不从耳,原从巨从火,火光甚明意也。

后人衍写为耳火,遂流为俗。

耿,明也。

唯天將集氒命,哲按:唯,说文:諾也。

諾,是也。

用于句首多作语助词。

亦以也、因也。

见《经传释词》。

王静安引书文侯之命: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

可参。

将,旧诸家多释为庸,维王静安释为舎,郭沫若释为将。

愚以为郭说为是,鼎文象形上爿下苗,苗半出为将。

将,甫始之辭。

亦唯先正僉辥氒辟,哲按:郑注文侯之命曰“先正,先臣,谓公卿大夫。

”可从。

辥,王静安释为乂,考证已甚详实,可从。

唯愚以为,辥字古同櫱,辥木为劈,故有治理意也。

后人又以辥+乂合为字,乂犹刈也。

汉人写经,去繁留简,存乂而辥字废。

辟,尔雅释辟为君也,哲以为非。

辟,事也,业也。

僉,清吴清卿释为克,王静安否之,然亦未能隶定为何字。

近人依刘幼丹说读为襄字,也甚不堪。

哲隶读为僉,鼎文从二兄省,下从亼,似应为古文僉字。

僉,说文:皆也。

《虞書》:僉曰伯夷。

盖知古字犹存僉也。

句意为“亦因为先辈大臣们皆能保乂文武之大业”。

勞堇大命,哲按:首字,清代吴清卿疑为古劳字,王静安同意其说,并予以发挥曰:古之有劳,奉爵以劳之。

故字象两手奉爵形,并引单伯钟“劳堇大命”以证。

哲以为王说甚确,从之。

其它如释“爵”之说,句意不通甚明矣。

堇,诸家皆释读为勤。

则劳堇,即勤劳也。

劳堇之称,某些方言中尚存,其中勤字多还读若堇。

肄皇天亡眣,臨保我有周,不巩先王配命。

哲按:首字,即古文肄字。

然今肄字已失古义,诸家俱读肄为肆,盖古之肄肆即已不分,此汉人写经之过也。

肆,于句首为语助也,犹遂也。

亡眣,旧释为无斁,哲以为否,眣字尚存,何用叚代。

眣,说文:目不正也。

犹言偏视也。

亡眣,即无偏现,未错看也。

臨,来也,监也。

有释为保者,非也。

巩,固也。

敃天疾隈,司余小子弗彶,哲按:敃天,旻天也。

旻天与皇天相对,一降祸,一降福。

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可参。

疾,鼎文象形大人腋下中箭矢则病焉,故古人疾病同义连用。

隈,俗隶为畏,愚以为应隶读为隈。

隈,从阜从畏,山有可畏即威也。

旻天疾威,此句盖以启下文。

司,嗣也。

金文里常用嗣表司,嗣则用司。

余小子,天子未除丧自称,见《礼记·曲礼下》,典籍中多写作“予小子”。

彶,鼎文似为伋字。

彶,说文:急行也,恐非是。

及,逮也。

彶从ㄔ从及,即行而有获也。

又孔仲尼孙伋字子思,仲尼弟子燕伋字子思,则彶伋盖有同义,即行有获、思能得曰聪也。

故不论隶为伋或彶,皆有思聪意。

邦將害吉?鞠鞠四方,大從不靜。

哲按:害,通曷,通何。

常用于问句中。

吉,利也。

此句为倒文问句,谓“鞠鞠四方,大從不靜,邦將害吉?”鞠鞠,鼎文从爪从革从册,意为手抓册以革带卷之。

古文爪部常被写为艹,故哲以为此字当为蘜字古文。

后又省为鞠,《汉书·刘向传》:“日月鞠凶,不用其行。

”颜师古注:“鞠,告也,言日月不用其常行之道以告凶灾者,由四方之国无政理,不能用善人也。

”可参。

亦或踽字之叚借也,鞠踽音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