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摘要:旧在当前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倡导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高品质、低经济、宜居住的城市,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风水学以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的沉积而渗入到城市规划之中。
要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现代城市规划要达到更高的水平,风水学是一把重要的钥匙。
关键词:风水理论、生态和谐、现代城市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规划建设加速发展。
在当前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倡导下,当前城市规划的主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高品质、低经济、宜居住的城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中有科学道理,包涵有非常丰富的哲理,对现代人的生活、居住乃至城市的规划发展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风水理论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
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较,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木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其中包括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群的空间布局组织,有着与古代及
近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风水的很多基本思想是前人长期经验的积累,不仅合理而且实用。
这是最值得吸取的部分。
传统文化景观里包含了很多风水理论中有价值的成分,考证、吸取并古为今用是正确的态度。
但少数迷信的糟粕要注意摒弃。
另外,新时代、新环境下,传统的风水理论要发展、提高,盲目迷信不足取。
风水理论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人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环境互相协调。
风水学以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的沉积而渗入到城市规划之中。
要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现代城市规划要达到更高的水平,风水学是一把重要的钥匙。
二、风水学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中国古代都城、宫殿的选址,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春秋时,伍子胥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来规划都城苏州。
“相土尝水”就是寻找适宜于建城之地方,对苏州的地形和土质及水质调查研究。
“象天法地”就是把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布局形态结构等模仿上天,效法大地,模拟天文星相和自然界天地灵气,与天体感应相通,把城市营造成一个阴阳互补互助的活体。
伍子胥是最早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规划思想的,是中国古代风水学在城市规划史上较早的体现,对后代的的城市规划有很大的影响,之后的城市规划非常重视慎重选址和科学布局。
历史证明苏州城城址位置优越,城市与周围自然山水环境和谐相融,
城市布局科学合理,深得天时地利。
二千多年来苏州城市形态、格局相沿至今,是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
古都规划中,秦汉都城咸阳的规划也应用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风水理论,如将渭河的天上的银河相比照,咸阳宫象征天极,并把它作为中心,其它宫殿环绕四周,形成拱卫之势,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风水模式是体现中国古代先人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从人类最本能的生殖崇拜到安全格局的基本需求,逐渐形成一个由山水形胜与血缘社会关系结合的人文空间,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宇宙一体的境界。
北京是从元代起作为全国的首都的。
城西,巍巍太行山山脉婉蜒逶迤,由南向北奔腾而来;城北,浩浩燕山山脉罗列簇拥,拱卫着京师。
两股山脉交会、聚结,形成风水上所谓龙脉。
森林覆盖着山峦,山色苍茫,云气郁积。
就在这青山之中,来自黄土高原的桑干河与来自蒙古高原的洋河会合为永定河。
永定河汹涌澎湃,穿行于深山老林之中,到京西三家店,陡然冲出山谷,在北京小平原的西缘伸展流淌。
甘冽的河水透过石灰岩渗滤,形成了西山诸泉,把那里滋润得林丰树茂,鸟语花香,并造就了北京小平原形同蛛网的河水、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海、淀泊。
山川襟带之间,北京城温润丰饶,土肥人美,遂成天府。
这符合风水上要求的“藏风聚气”、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
三、风水理论与现代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所谓
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
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在追求多元文化融合的今天,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现代城市规划也融入了对风水理论的分析、理解、和包容,以形成二者的交融统一。
首先,风水理论对具体物象的关注与规划学科相渗透。
城市规划设计非常重视外部环境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水源、山林、气候、地质等,而风水学理论也非常重视地形山体,注重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来综合考虑。
其次,城市规划中所关注的非具体的环境影响因子在风水理论中也有存在。
它们都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人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天地万物一切环境因子也都归属于这个大系统中。
环境中的每一个系统都具有相互制约、依存的关系。
现代城市规划非常注意与水文学科、地质勘测相结合,在取样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论证地下水环境、土壤属性、周边微量元素、电磁场、地质承载力、及化合物存在等对规划地块的影响。
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上看,需要考虑整个建设基地的生态系
统及其自然地理条件。
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气候、构造、岩性、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互相补益,使整个环境内的气象相得益彰,充满生机活力,造就出理想的“风水宝地”。
这也正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对于风水理论的直接分析与应用。
结语
选择适合于人们居住的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当利用风水的理论为城市规划服务。
风水学宝贵的哲学思想,有强大的魅力。
风水学历来都是有争议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就上而提到的风水学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来看,积极成分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处理城市规划中一些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当年的祖先就是凭借掌握了这样的自然科学,很好的结合当时的社会,才有了几乎超自然的神奇,我们应当重视这份遗产,研究它,剖析它,从而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让城市群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今天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温新建. 建设山水型的城市环境[j].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09,( 6).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2] 张睿智,聂炎 . 风水文化与城市规划 [j].科教文汇,2008,( 2) .
[3]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