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保护: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
示例:保护眼睛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就业技名词定义: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实施实际的行为;实践,执行,施行世界经济论坛(WEF)23日发表的年度《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今年在135个调查对象国中中国排行第69位成都加强女性就业保护主观点:1. 男女平等. 男权主义产生于封建时代男女于体力上的生理差别(农牧生产,战争等), 现代社会已经由体力劳动占主导改变成脑力劳动占主导, 建国以来, 妇女都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所以当今的局势, 男女是平等的. 这么多行业都不存在重男轻女的问题,它们还应不应该保护?当今社会要争取男女平等,要培养女士的权利意识,就业保护这种行为绝对不利于女性正确权利意识的养成. 据国家统计局2004的报告,女性就业比例不断上升,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2.2%.从就业的绝对规模分析,2004年的国民经济新行业分类中,在教育、金融、住宿和餐饮、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男女就业比分别达到1:1;0.83:1;0.73:1和0.49:1. 在美国,2000万的人通过在家中上网赚钱工作,其中70%是妇女对方一直强调男女确定不平等,是没有分清男女分工,是不注意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和权利竞争意识,是没有看清形势..2. 社会分工. 对方辩手在一些具体职业中抽取的数据是片面的, 因为这是社会分工的外在表现, 基于女生的生理特征(生理周期,怀孕)以及女性特有的亲合力,领导能力,语言能力及表述能力. 不论是高学历妇女,还是一般妇女,女性在职场上都有宽广的选择空间. 主要为创意服务, 专业咨询, 科技服务,补教看护,生活服务; 精英行业主要有外交,公关,传媒,体育,影视,保险,金融,旅游,销售等.她们在不断为女性重新进行定义!3. 男性就业形势同样严峻. 这是人才市场供求压力巨大的缘故. 如果是职业要求,哪种性别更合适,那自然是无话可说的,如果是人为的,这才不对,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为的因素呢?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许红梅介绍说,公司进行招聘时,不会考虑应聘者是男生还是女生,只是根据职位的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大学生,把合适的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潜能……4. 中国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的影响. 许多妇女在面临家庭,感情,事业的抉择时,自愿将为家庭作出贡献,撑起半边天,这是自由而不是不公,不需要保护. 根据中国妇女报的一份调查,在考虑选择事业和家庭时,大多数女性更看重家庭,对『事业比家庭更重要』这句话,百分之六十三点五的女性表示不赞成,比赞成的比例高出三十点三个百分点,赞成度也只有二点四八分,属不太赞成范围。
此外,妇女潜意识内有被保护的倾向,正是如此,我们才强调提供一个独立自由竞争的环境,避免只是培养温室的花朵.5. “保护”和”保障””照顾”是不同的概念. 我们强调的女性就业所指”保护”仅仅是指女性就业得到工作的一个过程,这点是不言而喻的. 而诸如妇女就业后的升职,孕期保护,社会保障,服务措施等等是另一个话题,应归入妇女保护或者就业保障,而非就业保护. :从广义上来讲,制定法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社会赋予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说财产权、人身自由,都是需要保护的。
如果按对方这样来误解,显然“保护女性就业”的内涵就太广泛了。
6. 真正的平等和和谐的概念. 平等和和谐是指在就业过程中, 每个人以自己所受的教育,能力,素质,品格而去独立自由地竞争工作岗位. 不因种族,肤色,年龄,性别等作为选择的标准. 我们强调的是过程的平等, 结果的数字不是固定的,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而我们当今的社会已经趋于成熟理智,追求女性真正的自我实现,应该让女性独立争取和自由竞争. 再去保护女性就业只是一种对男女平等的变相歧视.7. 市场经济已经取代计划经济. 以历史的极左极右的教训,我们不宜过多地进行干预, 以保双向自由选择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否则既然表面上提高了妇女就业的数字, 但以不合理的方式(保护温室花朵)来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新的一轮不平衡.质问对方:1. 对方承认男女需要平等吗?2. 对方认为当今世界男女的就业是不平等的,所以需要保护对吗?3. 假如你说的是对的,你认为保护是需要多方面的手段和努力对吗?4. 对方辩友认为,在你们理解的保护下,企业单位要充分保证妇女就业,而就业者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只是次要的,是这样吗?5. 在你们理解的保护下, 政府应该做的,是保护妇女就业而不是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整体就业, 对于同样严峻的男性就业形势视而不见, 是这样吗?6. 在你们理解的保护下, 正常的社会分工是可以人为破坏, 从而, 无论男性产业还是女性产业都应该达到所谓的结果平等, 是这样吗?AronQiu 2005-10-18 22:127. 在中国很多妇女真心地认为家庭远比事业重要, 在你们理解的保护下, 就仅仅因为现在女性就业比例不高这些表面数据, 是否应该强迫这些妇女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加入到社会就业的队伍中,从而无法顾及家庭?8. 在你们理解的保护下, 那些已经在公关,传媒,体育,影视,保险,服装,金融,旅游,销售等女性主导的众多领域中的无数优秀女性还需要所谓的保护,是这样吗?9. 在你们理解的保护下, 妇女象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加重了依赖心理而不是独立的权利竞争意识,而不是主动去提升自己,这样的保护也算是保护吗?10. 对方大谈应该保护女性就业,大谈男女需要平等. 然而这样用不平等的手段解决当今社会的支流问题, 而造成一系列新的问题, 你们还执迷不悟,认为应该保护女性就业吗?对方一直强调在就业数量上女性不如男性,在财富的占有上女性不如男性,在政治的舞台上,女性的身影也明显少于男性, 女性要就业,最根本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你要是有能力了,自己素质强了,比那些男性就业者要强,你会就不了业吗?只要你自己愿意,什么业就不了啊。
很多东西知识女性自己不要而已。
男性可以做搬运工,女性愿意吗?世界上不可能有条件丰厚,有轻松的事业等着你来做的,作为一个女性,不要这边喊着要男女平等,那边又叫着要就业保护,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那男性该怎么办,凭什么他们就不能享受保护政策? 作为一个女性,我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保护就业,难道我们就比他们男性弱,就要被保护吗?那我们又怎么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成功啊!!新华社消息:近5年来,中国女性就业大幅增长。
2002年,全国妇女就业人数已占就业人口总数的45.5%。
女性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在技术、知识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女性比重明显增加。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日在中部城市武汉公布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国家报告》说,1994年以来,中国基本形成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中国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参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报告说,现在,中国妇女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事务。
2002年,全国的女干部已占干部总数的近40%。
各级政府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女性干部。
报告同时指出,妇女在入学、就业和升迁等方面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现象依然存欧盟呼吁保护女性就业权《性别平等条约》上议来源:作者:日期:11-03-21“三八”国际妇女节前欧盟委员会下属的官方民意调查机构Eurobarometer公布了欧洲女性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高学历、低工资、少休息、多长寿,是欧洲女性生活状况的主要特征。
对欧盟25个成员国进行的调查表明,欧洲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优于男性,完成中、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就业率和平均工资明显偏低,33%的就业妇女从事非全职工作,仅32%的女性能够进入管理层;女性进行家务劳动的时间超出男性3倍,因此休息和空闲时间相对较少。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指出,这一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女性虽受教育程度优于男性,但在欧洲劳动力市场上却未受青睐。
针对这一现象,瑞典、法国、西班牙、芬兰、德国和捷克等国建议在即将召开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讨论通过欧盟《性别平等条约》,以进一步保护妇女权利。
女性就业现状分析 (一)、性别歧视的阻碍 女性作为和男性共同存在的群体,势必要拿来做比较。
女性就业受传统因素的影响,被性别歧视有形无形的牵制着。
因此不仅是城市女性就业,且是全世界女性就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性别歧视问题,主要表现在择业、职位情况以及酬劳差距等方面。
1、就业求职中的性别关卡 根据2001年发布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提供的资料,中国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总体差距和分层差距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就是女性就业率降低,再就业困难。
统计结果表明,至2000年年末,18岁至64岁的城乡女性在业比例为87%,比男性低6.6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男性从90%降至81.5%,女性则从76.3%降至63.7%,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下降幅度更大。
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更表明,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1.4%。
这份材料充分说明,择业中的歧视成为女性就业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受传统性别分工意识的影响,女性在社会劳动领域受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择业的过程中,女性受到的歧视有多种表现形式。
我国女性择业中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年龄、身份、性别、身体条件等方面的歧视。
女性往往在就职起点时就因为性别原因受到隔离,很多招聘单位已经习惯以受”禁不起出差折腾”拒绝女性求职者,成为了求职”软肋”。
择业中的性别歧视使女性正在成为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人群,城市下岗女工和城市女大学生这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2005年3月,智联招聘网与新浪网联合就”进入职场男女是否平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毕业时是否感到就业性别歧视”的一项中,只有5.59%的应届女毕业生认为求职很顺利,认为女性必须比男性付出更多努力才行的却有28.90%,承认性别歧视的确存在的则高达32.75%女性就业受保护来源:作者:日期:11-03-21聘用女性员工多支出一些成本是很正常的事。
用人单位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规避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就业促进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尽管该法明确规定不得对女性就业进行歧视,然而,职场上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依然存在。
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工作后,特别是处于婚育年龄的女性,会因为怀孕、生育影响工作,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此,避免“性别亏损”,就成了这些用人单位掩盖对女性就业歧视的借口。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10月9日表示,即将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