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

长安大学汽车运用工程

1、主动安全性: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2.附着率:令轮胎与路面间传递的切向力与地面垂直反力的比值称之为附着率。

3.侧偏角:是轮胎接地印迹中心位移方向与x轴的夹角,外倾角是垂直平面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4.侧偏现象:弹性轮胎受到侧向力时会产生侧向变形,因此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 未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方向。

这种现象称之为弹性轮胎的侧偏现象。

5.汽车的操纵性: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的限制,能够正确遵循驾驶员通过操纵机构所给定方向行驶的能力。

即:驾驶员以最小的修正而能维持汽车按给定方向行驶,以及按驾驶员的愿望转动方向盘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性能。

6.汽车操纵稳定性: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指汽车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这两个性能是相互联系的,很难截然分开。

所以,通常笼统称之为操纵稳定性。

7.稳态转向角速度增益:定义为汽车的稳态转向角速度增益,表示单位转向轮转角输入使汽车产生的转向角速度8.不足转向:α1>α29.稳态转向角速度增益;10.过度转向:α1<α211.中性转向:α1=α2,即转向半径R和转向角速度Wa与刚性路相等时具有中性转向的特性。

12.被动安全性:指交通事故发生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害和货物损坏的能力。

13.滑移率;14、货物运距:是货物由装货点至卸货点间的运输距离,一般用千米(km)作为计量单位。

15、装载质量利用系数:载货汽车的实际容载量与汽车的额定装载质量、车厢尺寸物密度有关。

其额定容载量利用程度用装载质量利用系数qz评价。

Qz=mvVm/ qo式中mv ——汽车额定装载质量,t; Vm——汽车车厢容积,qo——货物容积质量。

16、牵引系数:—— -驱动轮静态反力,前(后)驱动时17、零担货物:一次运输货物不足3t小批货物为零担货物。

18、比装载质量:说明某车型装载何种货物能够装满车箱,且能使额定载质量得到充分利用。

20、动力因数:21、汽车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少的燃油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

22、紧凑性: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利用的指标。

汽车紧凑性主要用长度利用系数、外形面积利用系数以及比容载量面积和体积来表示。

23、行驶的附着条件:地面切向作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否则将发生驱动轮滑转现象。

24、汽车使用经济性:为了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

25、车辆机动性:汽车在最小面积内转向和转弯的能力被称为汽车机动性,用于表征汽车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开不可越过障碍物的能力。

汽车机动性评价参数主要包括前外轮最小转弯半径RH、转弯宽度A、突伸距a和b。

26、运输条件:由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车辆运用的各种因素。

27、道路循环试验:指汽车完全按规定的车速—时间规范进行的道路试验。

28、动力特性图:根据动力因数的定义,利用汽车的驱动力图可以得到汽车在各档下的动力因数与车速的关系曲线。

29、负荷率:负荷率指在某一相同转速下节气门部分打开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与节气门全开时发出的功率之比。

30、汽车技术使用寿命:汽车的技术使用寿命指汽车从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到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因技术落后丧失其使用价值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

31、间隙失效:当通过坎坷不平路段和障碍时,由于汽车与不规则地面的间隙不足,可能出现汽车被托住而无法通过的现象,称为间隙失效。

32、第二类有形磨损:汽车闲置过程中,由于零部件与外部介质发生化学、电化学作用,使金属零部件腐蚀,非金属制品老化变质,甚至丧失工作能力,称为第二种有形损耗。

33、汽车经济使用寿命: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指综合考虑汽车使用中的各种消耗,以取得汽车使用最佳经济效果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保证汽车年平均总使用费用最低时的使用期限。

34、附着质量系数:即汽车附着质量 与总质量M 之比。

35、汽车通过性:在一定载质量下,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及无路地带和克服各种障碍的能力。

36、汽车技术状况:指能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的外观和性能的参数的总和。

37、汽车平顺性:指汽车行驶过程中,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评价,因此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38、汽车工作能力: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39、有形磨损:汽车运用过程中,由于载荷或周围介质的作用,使汽车实体发生损耗。

这种发生于汽车实体的损耗称为有形损耗。

40、汽车物理寿命:汽车物理寿命又称为自然寿命,指汽车从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开始,直到不能保持正常生产状态,在技术上不能按原有用途继续使用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41、汽车使用条件: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包括气候、道路、运输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

42、最小离地间隙: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43、无形磨损:(1)第一种无形磨损第一种无形损耗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同样结构汽车的再生产价值降低,致使保有的原型汽车价值降低。

(2)第二种无形磨损。

第二种无形损耗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出了性能更为完善的新型汽车,从而使保有的原型汽车价值降低动力经济性分析主传动速比对汽车直接档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答:选择较小的主减速器传动比,在相同的车速和道路条件下,可以提高汽车的负荷率,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

但若主减速器传动比过小,因动力性不足,会导致车辆经常使用较低挡的挡位,使最小传动比挡位的利用率降低,反而使燃油消耗率增大。

20.分析超速档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答:汽车传动系中,使用直接挡时的总减速比(主减速器传动比)是根据良好道路上车辆动力性的要求确定的。

为改善汽车在水平良好道路上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在不改变主减速器传动比的情况下在变速器中增加一个传动比小于1的超速挡,则可以提高汽车中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从而降低中速行驶时的百公里油耗量。

21. 某全轮驱动的汽车起步时,车轮在地面上打滑,分析此时汽车的加速度。

此时,所以可以写为,因为G z=G*Z,忽略升力,即得F z1+F z2=G,从而Z=<Z grenz,又Z=-/g,所以=-gZ=-g22. 说明利用功率平衡图和发动机负荷特性确定汽车行驶时发动机有效油耗率的方法。

23.在同一段有较滑陡坡地路面上,为什么后轴驱动的货车满载时能通过,而空载时反而通不过?24.分析说明汽车的最高极限车速受那些因素影响(需有分析过程)?25.汽车空载和满载时的动力性有无变化?为什么?26.分析说明发动机油耗与汽车油耗之间的关系27.说明什么是汽车的后备驱动力,汽车的后备驱动力怎样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答: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以等速行驶,此时阻力功率为,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该剩余功率被称为后备功率。

汽车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

利用后备功率也可确定汽车的爬坡度和加速度。

功率平衡图也可用于分析汽车行驶时的发动机负荷率,有利于分析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后备功率越小,汽车燃料经济性就越好。

通常后备功率约10%~20%时,汽车燃料经济性最好。

但后备功率太小会造成发动机经常在全负荷工况下工作,反而不利于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

28.汽车行驶过程中,以下情况对汽车的燃油消耗量有何影响?为什么?①使用不同车速②使用不同挡位1、、用高速档行驶与采用低速档行驶相比哪种情况节油?为什么?答:当主减速比一定时,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用高速档行驶较为省油。

这是因为在同样的道路和车速条件下,虽然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差不大,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越高,发动机有效比油耗越小。

所以一般尽可能选用高档位行驶,以便节油。

2.汽车传动系的功率损失有哪些?分析其影响因素。

答:传动系的功率损失有:(1)机械损失;(2)液力损失。

机械损失是指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磨擦损失,与相互啮和齿轮的对数、传递的扭矩有关。

液力损失指消耗于润滑油的搅动、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磨擦等功率损失,与润滑油的品种、温度、箱体内的油面高度以及齿轮等旋转零件的转速有关.3.变速器各档速比如何确定?答:(1)最高档:即传动系最小速比,由要求的最高车速决定的①Vmax设计—最好车速对应于发动机最大功率点的转速n(Pmax)②高速设计—最高车速对应的发动机转速高于n(Pmax)③低速设计—最高车速对应的发动机转速低于n(Pmax)(2) 最低档:即最大传动比,由驱动轮最大转矩和最低稳定车速的要求 3中间档速比分配与发动机工作稳定性有关若为5档变速器,且Vq5=1,则各档位传动比与q关系为:Vq4=q,Vq3=q的平方,Vq2=q的3次方,Vq1=q的4次,则各档位传动比4.说明轮胎变形阻力形成的原因。

答:加载变形过程曲线与卸载变形恢复过程曲线的差异,导致了轮胎接地面上压力分布的变化,进而导致阻碍车轮滚动的阻力偶和阻力的产生5. 用高速档行驶为什么比用低速档行驶节油?当主减速比一定时,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用高速档行驶较为省油。

这是因为在同样的道路和车速条件下,虽然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差不大,但是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越高,发动机有效比油耗小。

所以一般尽可能的选用高档位行驶,以便节油。

6. 说明压差阻力(形状阻力)形成的原因。

答: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压差阻力。

压差阻力与车身主体形状有很大关系,因而又称为形状阻力,约占整个空气阻力的58%。

车辆向前运动时,由于其主体形状所限,表面上的涡流分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被车辆分开的空气无法在后部平顺合拢和回复原状,这样在车辆后部形成涡流区),产生负压,从而使运动方向上产生了阻力。

涡流分离的范围越大即涡流区域越大,压差阻力也就越大。

7.试分析汽车传动系设置超速档的作用。

答:按照低速设计,增加档位作为超速档,车辆以Vmax速度行驶时,即经济,噪声和磨损又低,且又具备一定的后备功率,以提高发动机的负荷率,降低发动机的有效比油耗。

8.某些载货汽车起步时,Ⅰ档的加速度小于Ⅱ档的加速度,分析其原因。

答:由于有的载货汽车Ⅰ挡的值很大,使用Ⅰ挡时,其旋转质量产生的惯性力矩过大,反而使Ⅰ挡的加速度小于Ⅱ挡的加速度。

9.分析超速档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答:汽车传动系中,使用直接挡时的总减速比(主减速器传动比)是根据良好道路上车辆动力性的要求确定的。

为改善汽车在水平良好道路上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在不改变主减速器传动比的情况下在变速器中增加一个传动比小于1的超速挡,则可以提高汽车中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从而降低中速行驶时的百公里油耗量。

10. 汽车以最高车速行驶时,发动机达到最高转速,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