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于煤矿的概况一、交通位置东于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北方向,直距8km处,东于镇新民村—水屯营—线以北。
行政区划隶属东于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37o36'19"—37o39'06",东经112o12'38"—112o16'47"。
井田所处位置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大(同)—运(城)高速公路从井田东南部穿越,由太原—离石的307国道紧邻矿区南部。
交通位置详见图2-1-1。
二、矿井开采条件1、煤层赋存条件东于井田位于碾底断层与清交大断层之间,构造总体为北东-南西及近东西向,本井田构造基本属简单类型,煤层稳定,倾角平缓。
井田中北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顶底板条件尚好,井田南部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较多。
井田内可采煤层03号为特低灰~高灰分、低硫~中低硫分、中热值~高热值贫廋煤;2号煤为特低灰~中灰分、特低硫~高硫分、中热值~特高热值贫煤; 4号煤为低灰-高灰分、低硫~中硫分、低热值~高热值贫煤;5号煤为中灰~高灰分、特低硫~中硫分、低热值~高热值贫煤;6号煤为低灰~高灰分、中硫~中高硫分、低热值~高热值贫煤;8上号煤为低灰~中灰分、中硫~高硫分、特高热值贫煤;8号煤为低灰~中灰分、中硫~中高硫分、高热值~特高热值的无烟煤为主,其次为贫煤;9号煤为低灰~中灰分、低硫~中高硫分、高热值的无烟煤为主,其次为贫煤。
井田内各煤层可作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部分可作为炼焦配煤。
2、矿井安全条件(1)瓦斯据晋煤安发〔2007〕295号文《关于太原市所属34座矿井2006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原东于煤矿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14.71m3/t,绝对涌出量8.5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44m3/min,相对涌出量0.76m3/t。
确定为高瓦斯矿井。
原同亿煤矿2006年度矿井2号煤层瓦斯鉴定结果:绝对涌出量6.16m3/min,相对涌出量为17.75m3/t;CO2绝对涌出量为0.25m3/min,相对涌出量0.72m3/t,属高瓦斯矿井。
原泽渔河煤矿2005年度矿井2号煤层瓦斯鉴定结果:绝对涌出量7.41m3/min,相对涌出量为24.90m3/t;CO2绝对涌出量为1.39m3/min,相对涌出量4.68m3/t 属高瓦斯矿井。
2010年11月,山西美锦集团东于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矿井开采03、4号煤层时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资料,矿井移交生产03、4号煤层配产生产能力达到1.5Mt/a时,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23.0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预测为39.00m3/t。
(2)煤尘原东于煤矿2007年5月该矿于井下采取2号、2008年1月采取03号、4号煤层煤样委托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进行煤尘爆炸性试验,井田2、03、4号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原同亿煤矿2006年12月30日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井下2号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检验,2号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原泽渔河煤矿2号煤层煤样,火焰长度20mm,岩粉用量35%,煤尘具爆炸性。
生产中要洒水除尘,清除浮煤,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3)煤层自燃倾向性原东于煤矿在采取2、03、4号煤样进行上述煤尘爆炸性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煤层自燃倾向性测试, 03、2、4号煤层均属不易自燃煤层。
原同亿煤矿2006年对井下2号煤层也进行了自然倾向性测试,结果:吸氧量1.0352cm3/g,自然倾向性等级Ⅲ,鉴定结论不易自燃。
(4)地温、地压本次工作收集了清徐勘探区的3个井温测井孔资料,其中615号孔在本井田北部矿界处,根据该3个孔的测温结果,整个清徐勘探区地温不高,平均地温梯度小于3℃/100m,属地温正常区,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77号文“关于太原市清徐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补充批复”,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Mt/a。
矿井服务年限为73.2年;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43.2年;第二水平服务年限为30.0年。
四、矿井开拓系统1、井筒井筒特征如表2-1-1所示。
各井筒用途分述如下:主斜井:倾角22º,方位角175º,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井筒斜长375m,井筒净断面积12.68m2,掘进断面13.65m2。
装备一条1200mm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
并设有行人台阶,部分下井电缆及管路沿井壁敷设。
副斜井:倾角22º,方位角173º,三心拱断面,料石砌碹。
斜长405.8m,井筒净宽4.1m,净断面积11.2m2,掘进断面15.93m2,拆除井筒内原铺设的双轨,改为铺设单钩,副斜井提升方式由双钩串车改为单钩串车提升,铺设30kg/m轨道,井筒设有水沟、行人台阶,矿井主要下井缆线沿该井筒敷设。
担负全矿井除人员升降以外的其它全部辅助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行人进风斜井:倾角为13°,断面形式为半圆拱形,料石砌碹。
斜长451.2m,现有巷道净断面7.5m2,矿井兼并重组后,该井筒作为主要进风井,现有井筒断面小,需进行刷大,设计井筒刷大后断面形式为半圆拱形,锚网喷支护,净断面16.4m2,掘进断面18.60 m2,井筒设架空乘人器,并设水沟、行人台阶,矿井排水管路沿该井筒壁一侧敷设。
担负矿井人员升降任务,兼作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回风立井:倾角90º,断面形式为圆形,C25现浇砼。
垂深276.7m,井筒净断面38.47m2,掘进断面47.76 m2。
井筒内设有梯子间,并铺设有瓦斯抽放管路,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2、水平划分及工作面布置根据井田开拓方案,全井田划分为两个水平,一水平布置在+658m,二水平布置在+623m,一水平开采03、2、4、5和6号煤,除6号煤层划分为三个采区外,其余各煤层均划分为四个采区,二水平各煤层划分为三个采区,开采8、9号煤层。
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在03、4号煤层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
03号煤:根据03号煤层各采区储量赋存特点以及采区形状,为保证矿井产量,投产移交采区以三采区为宜,为减少移交时巷道工程量,投产工作面布置在三采区南部,大巷北侧。
2、4号煤:因原东于煤矿在井筒东侧的4号煤层一采区已布置有两个工作面,且采区系统已基本形成,因此,4号煤投产采区以一采区为宜,投产工作面为一采区北侧的4101工作面。
3、大巷布置一水平(+658m)井筒附近共布置两条大巷,胶带大巷和轨道大巷,胶带大巷沿6号煤层顶板布置,轨道大巷以3‰上坡布置在6号煤层底板岩石中,开采一水平三采区各煤层时,设计布置两组采区巷道,即在4号煤层布置一条采区胶带巷和一条采区轨道巷,在2号煤层布置两条采区回风巷,开采一水平03、2号煤层,开采4号煤层时,在4号煤层再布置两条采区回风巷。
重叠该组采区巷,在6号煤层中另外再布置一组采区巷道,开采5、6号煤层,一水平其它采区开采时,均布置三条采区巷,即采区胶带、轨道和采区回风巷进行开采。
4、井底车场硐室(1)副斜井井底附近,轨道大巷东侧6号煤层中,布置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井底水仓、管子道、等候室、信号室等硐室,井下消防材料库布置在三采区,利用三采区胶带巷和轨道巷间的一段联络巷,井底硐室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设置。
同时,井底车场主要硐室按规定设置密闭门、防火门及栅栏门。
(2)井底水仓布置在轨道大巷东侧,主、副水仓平行布置。
根据《规程》要求,主要水仓的容量应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
本矿井正常涌水量278m3/h,最大涌水量583m3/h,水仓最小容积应为2224m3,本次设计在轨道大巷东侧设主副水仓,主、副水仓有效长度分别为170m、110m,水仓净宽3.0m,净断面8.33m2,掘进断面10.8m2,有效容量为2324m3,水仓进口处设箅子,水仓的空仓容量必须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
水仓采用人工清理到矿车上,然后由副斜井提升出井到地面排矸场。
五、地面生产系统1、主斜井生产系统主井生产系统工艺流程为:井下原煤由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提升至地面主井驱动站,经主井驱动站后由带宽1200mm的带式输送机运至筛分间,筛分间内配套两套筛分选矸系统,原煤通过2YAH1848型振动筛进行筛分,筛上物+150mm块煤通过带宽1200mm的带式输送机转载至矸石临时堆放场地。
50~150mm的块煤人工拣出的矸石后通过带宽1200mm的带式输送机转载至矸石临时堆放场地,50~150mm的块煤人工拣矸后与筛下50mm以下末煤汇至一起,由带宽1200mm的带式输送机运至汽车装车仓。
2、辅助生产系统副斜井采用斜井单钩串车提升方式,担负矿井矸石、设备、材料、支架等辅助提升任务。
提矸、设备、材料时,每钩由3辆1t矿车组列。
副斜井已安装一部架空乘人器(猴车),担负全矿井的人员运送,在地面设置等候室。
副斜井井口设置平车场,空车线设阻车器,重车线设挡车器。
在副井井筒中设ZDC-1.5跑车防护装置,防跑车装置为封闭式,即经常关闭,车辆通过时才打开。
地面设有窄轨运输系统,副斜井井口平车场与地面各辅助设施之间通过窄轨运输系统连接。
3、矸石系统矿井矸石来源主要是井下掘进矸石和筛分间手选矸石。
井下排矸量约22kt/a,人工拣矸量约5kt/a,则矿井年总排矸量为27kt/a。
井下矸石用矿车经副斜井提升至地面,再运至主井井口房,经栈桥送至主井驱动站-筛分车间-矸石转载点-临时矸石堆放场地。
矸石堆放场位于工业场地西北侧约1.5km的荒沟内,排矸场地用地约3.3ha。
矿井排放矸石主要以填沟平整场地和填沟造田为主。
矸石堆放1m厚左右压实并喷洒石灰乳,再铺上300m~500m的黄土压实。
对已达到堆积量的地段要及时分片覆土封闭,并进行绿化。
覆土厚度0.5~1.0m为宜。
锅炉房炉渣等废弃物掺与矸石中,与矸石一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