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301回采地质说明书2017.5.23

10301回采地质说明书2017.5.23

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水城县比德腾庆煤矿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施工单位: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矿长:编制人:编制时间:2017年5月24日贵能股份腾庆煤矿回采地质说明书审批单措施名称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会审时间会审地点调度会议室主持人编制人参加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单位会审人员签字综采工区年月日通风工区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采掘副总年月日地测副总年月日通风副总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贵能股份腾庆煤矿回采地质说明书意见单会审意见总工程师审批意见签字:年月日矿长审批意见签字:年月日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03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是根据以往地质勘探报告、10301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切眼掘进过程中所收集的实测地质资料,结合邻近区域已掘巷道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而成。

它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施工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指导井下生产,预测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的一份综合性资料,确保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工作面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地表关系10301工作面井下位于井田南翼中上部,东南方向、东北方向均为井田未开采区域;西南方向为煤层地表露头线;西北方向为10304设计工作面;东北方向正上方为10201采空区。

地表地形属荒山陡坡地形无民房建筑物;工作面对应地面标高为+1715m~+1950m之间;10301工作面煤层最大埋藏深度约为278m,最小埋深约为65m,地表无湖泊、河流、池塘,无河流穿过。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构造(断层、褶皱)情况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也是地质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将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

该工作面因受向斜构造及F1、F2断层的影响,煤岩层产状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起伏频繁,总体呈一宽缓的单斜构造,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该工作面回采期间因受向斜构造及F1、F2断层的影响,局部地段顶板围岩会有所破碎;回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冒顶事故,给矿井安全产生带来影响。

回采期间施工单位应提前制定好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断层情况:构造名称性质倾向(°)倾角(°)落差(m)对工作面影响程度F10301回-13正断层102 53 2.3 对回采有一定影响F10301回-14正断层130 58 1.3 对回采有一定影响F10301回-15正断层311 42 6 对回采影响较大F10301切-01正断层76 81 0.43 对回采无影响F10301运-06正断层306 62 6.96 对回采有较大影响10301回采工作面除了以上揭露出来的地质构造外还可能存在其他隐伏构造,隐伏构造会给工作面回采带来一定的影响,为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提前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汇报相关矿领导,待矿领导安排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勘查情况后确认无异常情况,对工作面无安全影响时方可继续施工。

第二节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根据10301运输巷、回风巷及切眼掘进揭露情况可知该工作面内无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

为确保安全生产,回采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相关单位,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煤层产状井田开采的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3-2#煤层,该煤层为我矿第二层可采煤层,回采过程中受F10301回-13、F10301回-15、F10301运-06断层影响煤层赋存厚度会有所变化,局部煤厚不稳定较薄。

1、煤层根据10301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及切眼揭露的煤层情况分析,工作面赋存基本稳定,工作面煤层走向:333°~358、煤层倾角9°~17°,平均倾角13°,煤厚为0.75m~2.8m,平均厚度2m,3-2#煤层局部地段厚度变化比较大,回采过程中应提前考虑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及设备设施。

2、煤岩成分、结构10301回采工作面煤层为黑色、条带结构、半亮型,0~3层夹矸,一般为0~1层,矸厚0.06~0.77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地段厚度会有所变化,全井田基本可采。

工业指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全硫(%)发热量(MJ/工业牌号(%)标kg)0.76 24.78 18.67 61.18 3.06 26.34 瘦煤其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为18.76%,焦渣特征为4,应为中灰、中高硫、高热值的瘦煤(PM):主要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火力发电、一般工业锅炉用煤、气化用煤等。

第三章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变化情况。

1、煤层顶底板岩性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

伪顶:为一薄层泥岩,随采随落。

直接底: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局部夹一薄煤,伪顶:为0.70~0.95m(含根)泥岩。

顶板分类;直接顶类别为Ⅰ类;间接顶类别为Ⅱ类3、顶、底板力学性质岩性抗压强度(kg/cm²)抗拉强度(kg/cm²)自燃饱和自燃饱和顶板泥质粉砂岩28.85 22.30 2.29 1.01粉砂质泥岩25.23 25.50 2.97 1.49 粉砂岩33.19 27.15 3.13 1.85 细砂岩44.13 46 5.45 3.32底板泥岩 6.70 / 1.59 0.54 细砂岩44.13 46.00 5.45 3.32 粉砂岩33.19 27.15 3.13 1.83 泥质粉砂岩28.85 22.30 2.29 1.01 粉砂质泥岩25.23 25.50 2.97 1.49第二节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工作面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4m³/min,属高瓦斯采煤工作面。

第三节煤尘与自燃1、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5年4月10日提交的《水城县比德腾庆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可知3-2#煤层无爆炸性。

2、根据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5年4月10日提交的《水城县比德腾庆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可知3-2#煤层无爆炸性、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3、根据2014年12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水城县比德腾庆煤矿3-2#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可知3-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为突出煤层。

4、依据《贵州省六盘水市黑塘矿区化乐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的资料,井田内地温均小于31°,属于地温正常区。

第四章水文地质第一节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富水性矿区内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依次为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层(Qdl+e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全为隔水层,仅所夹砂岩、粉砂岩可视为层间含水层,均属孔隙裂隙含水小的含水层。

1、地层含水情况:(1)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层(Qdl+el)主要为碎石土、砂土及粘土,厚度0~12m,广泛分布,陡坡地带较薄,缓坡及冲沟地带较厚。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为浅灰色,灰兰色泥质粉砂岩、紫色页岩、砂质页岩,内有明显的滨海型的交错层理,上部为薄层泥质粉砂岩与砂质页岩组成,厚330~480m,平均406m,沿北西、南东向呈带状分布于矿区北侧,约占矿区面积的3/4。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为主,含煤数层,可采煤层一般5层(2、3-2、5、6-1、7),该组岩层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厚250~450m,平均383m,沿北西、南东向呈带状分布于矿区南侧,约占矿区面积的1/4。

2、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水及第四系潜水本区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但矿井开采所产生的裂隙常与风化裂隙沟通,形成地表流入矿井的通道,因此,矿井水的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通道为风化和采动裂隙,由于矿区处于当地较高位置,地表水排泄流畅,通过裂隙进入矿井的水量较小,对矿井充水影响小。

(2)3-2#煤层顶板含水层承压水3-2#煤层顶板含水层由粉砂岩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岩性致密,裂隙不发育,补给水源不足,富水性弱,开采过程中易于疏排,但在顶板冒落带与第四系含水层沟通的情况下,将对开采有所影响,在雨季期间,雨水径流顺山体外泄,对工作面构不成威胁,工作面上复含水层为贫水层,回采过程中顶板会出现淋、滴水现象(3)3-2#煤层底板含水层3-2#煤层底板岩层为极弱含水层,岩溶裂隙不甚发育,加之3-2#煤层之间有较连续的极弱含水层隔水层存在,其水源补给条件差,富水性较弱,一般情况下,对该工作面开采影响不大。

(4)该工作面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工作面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淋水、地表风氧化带裂隙水,水源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10301工作面平均涌水量19.2m³/h,最大涌水量44.7m³/h,掘进过程中局部地段受水害影响,但不会影响矿井安全。

调查本矿老空区内尚未发现积聚老空水。

第二节预计工作面的涌水量预计本工作面回采期间最大涌水量为45m³/h。

第三节、水害威胁情况分析根据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及水文综合柱状图分析:该工作面3-2#煤层顶板岩层中局部地段有淋、滴水,水源主要来源10201采空区裂隙水和地表裂隙水,在揭露10301运输、10301回风巷及切眼时已基本掌握10301工作面积水情况,除雨季区间地表裂隙水有一定的水源补给外,其余无水源补给,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工作面回采应提前考虑将10201采空区低洼点积水放完)。

为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应提前配备好相应的排水设施及排水管路,能做到及时排水,发现异常水情水害情况时,应及时汇报并按《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所描述的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施工人员。

第五章、储量计算1、工业储量:该工作面煤层厚为0.75m~2.8m,平均厚度2m,煤层倾角平均13°。

该工作回风巷走向长300m,运输巷走向长300m,平均走向长为300m,工作面切眼倾斜长169.3m,煤的视密度1.5t/ m³。

计算该工作面可采储量为:Q采=300×169.3×2×1.5=15.2万(吨)2、可采储量:该工作面采用沿走向布置,长壁式后退采煤方法。

采高为2m,放顶煤回采率为98%。

计算该该工作可采储量为:Q采=15.2×98%=14.9万(吨)第六章、存在问题及建议1、工作面可能存在隐伏构造,对回采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