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思考摘要:大学生就业观念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的同时,应看到其变化的有利趋势,文章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使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契合于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而有效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4-0161-02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速攀升,据统计2000-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从107万增加到558万,8年间增加了5倍多。

[1]加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尚需时日,政府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仍在深入推进,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相关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因素,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具长期性、复杂性。

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和一些学者关注的话题,不肯转变就业观念的大学生也备受多方指责,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高校、社会各方的教育及引导,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发生明显变化。

因此,我们在看到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的同时,更要看到其变化的有利趋势,通过多渠道采取措施,因势利导,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加契合于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而有效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2影响就业观念的主要因素2.1家庭环境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养成最初来自于家庭。

由于每个人受其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父母职业状况等的耳濡目染,加上中国家长对子女个人发展的强势意志导向,使孩子从选择学校和专业到以后从事何种职业,无不在家长的指导范围。

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变化,父母从其个人经历出发影响着子女的就业观念,同时,很多父母省吃俭用供子女读完大学,普遍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较高。

因此,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2.2社会环境职业选择本来是大学生个人的事,但是就业体制、经济文化和舆论等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产生着很大影响。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个人兴趣倾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毕业生间的相互攀比,也使许多人努力追求留大城市、去大企业、去热门行业等;同时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对大学生就业的教育引导、扶持政策、资金落实不到位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此外,一些毕业生凭借社会关系、熟人介绍等方式实现就业,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使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异化。

因此,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3学校教育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各种教育对其就业观念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

从新生入校时的专业教育,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开展的系列实习实践活动,尤其是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立后,面向大学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就业心理辅导等课程,都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产生着积极影响,因此,学校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变化趋向理性的关键因素。

2.4个人认知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其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其心理成熟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往往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就业能力的不足,且比较理想化,表现在择业过程中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追求超出自身能力的职业岗位,甚至有的学生在择业受挫后出现缺乏自信、听之任之等现象。

这些都是由大学生个人认知偏差造成的,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大学生的个人认知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形成的内在因素。

3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新变化观念是一种思想意识,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就业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具体表现为就业意向、就业倾向、就业预期等观念态度。

就业观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是可塑的、动态的。

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3.1对就业的理解更加宽泛目前,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实现稳定就业。

大学生们正在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向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全新就业观转变,对那些从事临时性、有报酬的合法劳动也使就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一些大学生采取并不是长时间而是分阶段、甚至不是完全时间的较为灵活的就业方式。

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以下简称课题组),有79.92 %的被调查毕业生在观念上认同“自主创业或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被调查在校生中更有86.58 %的人认同这一观点。

[2]地处边陲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如此变化,经济发达地区更可见一斑。

因此,大学生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对就业的理解更加宽泛,正在试图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就业。

3.2就业预期更加理性化当前,大学生已普遍接受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这一现实,经过了这几年就业过程的洗礼,大学生们也开始抛弃天之骄子的心态,做好转型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心理准备,把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

具体表现在,大学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姿态放低,薪酬预期下降。

据课题组调查,被调查毕业生中愿意到县及县以下单位工作和愿意去南疆四地州或更偏远的乡镇村等地方工作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2.85 %和71.29 %;就业薪酬预期每月 1 500元以下的占到74.19 %。

[2]因此,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不是所谓的需要高收入、不愿去边远贫困地区就业,而是就业预期更加理性、更加符合实际。

3.3观念的被动改变明显就业观念仅仅是一种想法和态度,与大学生最后的就业取向还有差异。

绝大多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迫于外在严峻就业压力的被动改变,毋庸置疑,目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大学生仍然是极具吸引力的,但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人数少、专业条件限制严格、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使许多大学生一方面怀着对个人发展的美好期待,而被迫选择了其他非体制内就业途径。

据课题组调查,优先考虑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依然占到79.64 %。

[2]因此,在就业的严峻形势压力下被动地改变就业观念的大学生,并不安于现状,仅是权宜之计,这必然造成职业选择的被动性和不稳定性。

4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4.1高校要认真抓好就业指导教育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育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

[3]高校除了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调整设置更灵活、精细的专业方案外,更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需要的现状,使大学4年不间断的就业指导课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分级教育、分专业和分性别教育;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教学实施、师资培养、考核奖惩等方面完善就业指导管理体系,解决就业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时效性不强等问题。

总之,要让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促进就业观念转变的主要途径。

4.2政府要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应尽快清除政策障碍,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服务。

要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整顿就业秩序,规范就业行为,纠正就业过程中的无序状态。

[4]政府全力做好就业服务与保障工作是促使大学生就业观念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积极主动转变的前提,政府加强就业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成熟,将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消除职业差别和职业歧视,保证劳动者平等地位方面的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将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尤其是劳动就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将会消除大学生在选择非正规就业时的后顾之忧;再者,政府还需畅通大学生进入普通劳动者行列后,再向社会各阶层精英发展上升的渠道,消除大学生一次就业不成功而影响其今后一生发展的恐惧心理。

因此,政府导向下的政策规范引导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现实途径。

4.3社会要营造出消除职业差别的氛围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对职业分“三六九等”的看法,以及从职业类型和就业单位来判断人的社会地位的现象,这是职业差别、职业歧视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

因此,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一些人不能正确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的就业形式。

社会要营造出消除职业差别的社会氛围,还有待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等综合因素的改变,但正确的个人价值社会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其关键所在。

尤其是将普通公民对国家纳税的额度作为社会评价个人贡献和国家社会福利回馈依据的标准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

简言之,就是随着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完全社会统筹下的劳动者,将逐步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强化社会对不同职业领域劳动者的认同,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才会主动面向新兴行业就业,甚至创造出全新的行业领域。

目前,大学毕业生在我国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远远没有达到大学生过剩的程度,现在只是一种相对的结构性过剩。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许多大学生深入基层,不惧偏远艰苦,更有大学生不等不靠不要,凭着辛苦和智慧自主创业、快乐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新的道路。

只要高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努力,因势利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才能由被动适应转向主动改变,大学生就业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1 肖云等.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7):81~832 綦群高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3 韩兴房.关于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思考[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176~1774 周广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95~97Gets Employed the Ponder which to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e Idea TransformsTan Gang, Yang Jianying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gets employed the idea to receive community attention, while understood correctly the university student gets employed idea existence question, should see its change the advantageous tendency, the article in analyz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 in the foundation, suggested that takes the effectiveaction, adroitly guides action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caus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the idea even more to agree with in the national employment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n advanc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effectively the work.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idea; career guidanc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