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 ppt课件
4.【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5.【不为已甚】 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如:我也不为已甚,宽恕他过去的无礼。
6.【望洋兴叹】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如:作为大运会指定的移动通信唯一运营商,移动公司 终于如愿以偿——“独吞”大运会短信之利,而无缘介入的 联通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 7.【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如:他的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实投机取巧, 不足为训。
8.【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如:我们要自力更生,决不因人成事。 9.【弹冠相庆】 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 将有官可做。 如:小人得志,一旦升迁,他的狐朋狗友们就弹冠相庆。
10.【久假不归】 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如:我的《汉语大词典》被同桌借回家了,久假不归, 我该怎么办? 11.【独步天下】 天下没有第二个。 如:意大利石材:从独步天下到正在失去市场份额。
34.【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35.【危言危行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对象为人。 如:他的国际象棋水平一流,象棋俱乐部里数百个高手 无出其右。
识记储备 一、识记成语
1.分类识记
2.比较识记
一、成语辨析及造句示例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 黄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是 九月初九,而明日是指九月初十 , 所以明日黄花表示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 如:想先请您尽快批阅拙作,恐怕稽留时间过久,将成 明日黄花,因此急急付邮。
2.【火中取栗】 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的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 处。 如: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 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3.【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 迎等盛况。 如:喜讯传来,首都北京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 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仪式。
30.【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 到了很高的境地。 31.【高山仰止】 像仰望高山一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32.【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3.【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 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多误解为人多团结力量大。
4.易混虚词可以从其基本含义、语法作用、妥当位置 等方面进行准确的推断。
5.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 等。要准确把握熟语误用的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②误用褒贬,③搭配不当,④用错对象,⑤重复累赘, ⑥自相矛盾,⑦谦敬错位,⑧不合语境等。
6.高考重在“正确使用”能力的考查,是以识记、理 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
22.【祸起萧墙】 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3.【一衣带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 阻碍。 24.【进退维谷】 形容进退两难。 25.【春风化雨】 比喻良好的教育。
26.【炙手可热】 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7.【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人。不满而又惧怕地看。 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8.【曾几何时】 时间没过去多久。 29.【大方之家】 大方,指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 于某种技艺的人。
12.【盲人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如:只凭空想象,不评估实际情况的做法,无疑是盲人 瞎马,自讨苦吃。 13.【水清无鱼】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如:水清无鱼,要做一个能包容别人的人,你才能有更 多的朋友。
14.【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5.【下车伊始】 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如: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 很不合适的。 16.【司马青衫】 形容极度悲伤。
二、考情分析
1.命题特点。
(1)弱化实词虚词的考查。就新课标全国卷来说,实词 和虚词呈现出空前弱化的趋势,没有单独的试题进行 针对性的考查。
(2)成语考查常态化。成语试题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 题。选择题,3分。
(3)能力点考查突出。近几年的命题,特别注重检测考 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 意将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非常 大。
第五部分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1.“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 2.“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
3.辨析近义实词。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 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辨析时可以从词义的轻重、 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多个角度进行。
2.命题前瞻。
(1)命题将会继续保持稳定。试题的题型和分数方面, 命题将会延续近几年课标全国卷的命题思路,应该不 会有太大的变化。
(2)选词或有新变化。在考查的内容上,仍将会以成语 为主,但是将实词、虚词与成语(熟语)结合起来,进行 综合考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3)将会更加强化情景运用能力的考查。命题仍将会在 动态的语境中进行,题材将会更贴近时代和生活。
17.【数典忘祖】 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如:台独分子吕秀莲数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 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 邻”的关系。 18.【大动干戈】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如:这么大动干戈,有损政府形象,影响不好,也伤了 老百姓的心。
19.【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如: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20.【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如:叛乱的三十万大军破城而入,京都不绝如缕。 21.【不翼而飞】 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如:糟了,我昨晚放在桌子上的蛋糕不翼而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