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专业(040104)

教育技术学专业(040104)

教育技术学专业(040104)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应用教育新技术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4.具有软件开发、网站维护、网页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5.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6.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7.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和从事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能力;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 高等数学 3. 大学外语
4. C程序设计
5. 教育技术学导论 6.教学系统设计
7.信息技术与教育 8.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9.网络教育应用
10.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1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1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理学学士
专业外语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教学系统设计、传播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
制订人: 薛继伟院系负责人: 衣治安教务处长:马瑞民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71201)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分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2.掌握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等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3.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5.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
1.高等数学2.大学英语3.C程序设计
4.电路分析原理5.通信原理6.算法与数据结构
7.信息论与编码8.信号与系统9.计算机网络
10.数字信号处理11.数据库原理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外语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数据挖掘、Internet网络技术、信息专业英语、网络安全
制订人:李建平院系负责人:衣治安教务处处长:马瑞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0605)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据库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嵌入式计算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
7.掌握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高等数学3.大学物理
4.大学外语5.离散数学6.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
7.数据结构 8.计算机组成原理 9.操作系统
10.计算机体系结构 1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外语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
制订人: 袁满院系负责人:衣治安教务处处长: 马瑞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02)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数理、外语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掌握信息分析、组织与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具备管理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知识基础与基本能力、能在国家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理论与技术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
主干课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高等数学 3.大学外语4.C程序设计 5.西方经济学 6.管理学原理7.应用统计学 8.运筹学 9.数据结构10.数据库系统原理 1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外语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Internet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概论、信管专业英语
制订人: 戴庆院系负责人: 衣治安教务处处长: 马瑞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080611w)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软件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21世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用型、工程化、国际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以及应用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以及项目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在软件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服务外包、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专业方向: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嵌入式技术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接受至少半年以上的IT企业工程实训,具有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2.熟悉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3.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
4.具备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系统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
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6.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以及在本领域内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主干课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高等数学3.数据结构4.操作系统5.软件工程6.大学英语7.多媒体技术8.C#程序设计9.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10.软件测试11.程序设计12.服务外包概论
学制与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外语或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数字逻辑、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建模技术、Linux操作系统、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实用英语、IT职业英语
制定人:刘晓明院系负责人:衣治安教务处处长:马瑞民
软件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