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大岩类地质填图要求2——岩浆岩

三大岩类地质填图要求2——岩浆岩


c.岩体定向组构发育程度可分为: .岩体定向组构发育程度可分为: 弱定向组构:少量(5—10%)柱状或片 弱定向组构:少量 % 柱状或片 状矿物具有优选方位排列, 状矿物具有优选方位排列,在露头看不是 很明显;中等定向组构:较多(10一 % 很明显;中等定向组构:较多 一50%) 柱状或片状矿物具有优选方位排列, 柱状或片状矿物具有优选方位排列,在露 头上可明显看出;强定向组构:大部分 头上可明显看出;强定向组构: (>50%)柱状或片状矿物具有优选方位排列。 柱状或片状矿物具有优选方位排列。 % 柱状或片状矿物具有优选方位排列 3 围岩构造主要观察与岩浆侵入就位有关 的围岩变形构造,如围绕岩体的环状褶皱、 的围岩变形构造,如围绕岩体的环状褶皱、 片理等,必要时应采集定向标本进行研究。 片理等,必要时应采集定向标本进行研究。
1.3 地质点的布置 .
1 凡遇到岩体与围岩及其内部各单元 凡遇到岩体与围岩及其内部各单元 岩体与围岩及其 的界线、或岩性、岩体内部构造发生变 的界线、或岩性、岩体内部构造发生变 特殊地质现象处 化及特殊地质现象处、主要样品采集点 应定点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都应定点观察记录,不能以地质路线分 段描述代替。 段描述代替。 2内部岩性点最大点距不要超过 内部岩性点最大点距不要超过1000米, 内部岩性点最大点距不要超过 米 一种岩性如已有详细描述的点, 一种岩性如已有详细描述的点,其它同 一的岩性点记录可以简单。 一的岩性点记录可以简单。
岩石的结构是岩体填图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要详细观察并准确描述。 岩石的结构是岩体填图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要详细观察并准确描述。
1.4 岩性观察和描述。 . 岩性观察和描述。
5 要认真观察描述岩石的构造特
征,同时要分清是原生构造还是 同时要分清是原生构造还是 原生构造 区域构造活动造成的构造 构造活动造成的构造。 区域构造活动造成的构造。
1.6 岩体构造调查 .
岩体构造包括岩体的三维空间形态、 岩体构造包括岩体的三维空间形态、 三维空间形态 岩体内部构造及围岩构造三个方面。 岩体内部构造及围岩构造三个方面。 1 岩体的三维空间形态主要是通 准确圈定岩体和侵人体的界线, 岩体和侵人体的界线 过准确圈定岩体和侵人体的界线, 测量接触界面的产状 结合岩体内 界面的产状, 测量接触界面的产状,结合岩体内 部构造研究进行确定 因此, 研究进行确定, 部构造研究进行确定,因此,在野 外要注意接触界面产状的测量。 外要注意接触界面产状的测量。
肖厝二长花岗岩的塑性流动变形特征
二长花岗岩的塑性流动变形特征
湄州岛花岗岩中密集节理
1.8 接触关系的观察与描述 .
a.接触面的形态特征; .接触面的形态特征; b.内接触带有无细粒边、冷凝边、长 .内接触带有无细粒边、冷凝边、 石边、伟晶岩边等; 石边、伟晶岩边等; c.岩体有无平行接触面的流动构造或 . 变形构造, 叶理、线理等 变形构造,如叶理、线理等; d.岩体有无岩枝插入围岩; .岩体有无岩枝插入围岩; e.岩体有无围岩的捕掳体; .岩体有无围岩的捕掳体; f.围岩有无变形、烘烤和接触变质现 .围岩有无变形、 象。
1.7 岩体包体的调查 . 1 注意岩体有无包体?包体大小、形态、 注意岩体有无包体 包体大小、形态、 岩体有无包体? 边界是否清楚、有无蚀变、 边界是否清楚、有无蚀变、熔蚀及其排列特 征。 2 各类包体要分别采集代表性薄片,必要 各类包体要分别采集代表性薄片, 时采集化学样品, 深源、 时采集化学样品,研究其成分和类型 (深源、 深源 浅源、同源)。 浅源、同源 。 3 对具有层理、片理等岩石的包体,要测 对具有层理、片理等岩石的包体, 量层理、片理产状,观察包体有无受岩浆流 量层理、片理产状, 动影响而转动,研究其动力学特征。 动影响而转动,研究其动力学特征。
A 西村南花岗闪长岩侵入南园组 西村南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侵入南园组 B 坪岐东 花岗闪长岩侵入早白垩世潜花岗斑岩 花岗闪长岩侵入早白垩世潜花岗斑岩 C 后井村北花岗闪长岩侵入南园组第二段 后井村北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侵入南园组第二段 1.残坡积 2.斜长流纹岩 3.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4. 酸性粒状碎斑熔岩 5.花岗斑岩 残坡积 斜长流纹岩 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花岗斑岩 1. 硅化 7.细粒冷凝边 8.接触蚀变带 (A、B引自 ∶5万金沙、闽清县、池园、白 引自1∶ 万金沙 闽清县、池园、 万金沙、 . 细粒冷凝边 接触蚀变带 、 引自 云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引自 引自1∶ 万福安 三沙镇、浮鹰岛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万福安、 云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C引自 ∶20万福安、三沙镇、浮鹰岛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侵 入 岩 体 接 触 关 系 素 描 图
图 例 ② 斑状细粒晶 洞碱性花岗岩 ③ 捕虏体 ④ 冷凝边
霍童南东闪长岩侵入南园组流纹质晶 屑熔结凝灰岩 1.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 2.细粒石英 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 细粒石英 硅化、 闪长岩 3.冷凝边 4.硅化、黄铁矿 冷凝边 硅化 化
1.4 岩性观察和描述。
4 岩石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直径大小分为: 岩石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直径大小分为: 按矿物颗粒直径大小分为 细粒结构 0.2—2mm 、中粒结构 2—5mm 、 粗粒结构 >5mm 按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分为 等粒、不等粒、 分为: 按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斑 似斑状结构等。 状、似斑状结构等。 斑状、似斑状结构按(似 斑晶粒径大小分为: 斑晶粒径大小分为 斑状、似斑状结构按 似)斑晶粒径大小分为: 细斑结构 <2mm 中斑结构 2—5mm 粗斑结构 5—15mm 巨斑结构 >15mm 斑晶含量分为 按(似)斑晶含量分为: 似 斑晶含量分为: 含斑结构 <5% 少斑结构 5—10% (似)斑 % % 似斑 状结构 l0一50% 多斑结构 >50% 一 % %
1.4 岩性观察和描述。 . 岩性观察和描述。
1 用颜色 构造 结构 暗色 特殊 矿物 用颜色+构造 结构+暗色 特殊)矿物 构造+结构 暗色(特殊 +岩石名称概括,如灰白色片麻状中粒 岩石名称概括 岩石名称概括, 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然后进行详 细描述。 细描述。 2 颜色以新鲜面颜色为准,半风化、 颜色以新鲜面颜色为准,半风化、 风化色要加以说明。 风化色要加以说明。 3 要用放大镜观察描述各种矿物成分、 要用放大镜观察描述各种矿物成分、 放大镜观察描述各种矿物成分 形态、大小及含量。斑状、 形态、大小及含量。斑状、似斑状岩石 的斑晶与基质要分开描述。 的斑晶与基质要分开描述。
3 查明侵入体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 查明侵入体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 流动和变形构造)、 结构构造、组构 (流动和变形构造 、 流动和变形构造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形态、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形态、 规模、与围岩关系。 规模、与围岩关系。 2 查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 查明岩体内外接触带 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 同化混染作用及分异作用的特征。 用、同化混染作用及分异作用的特征。 4查明侵入体内包体、脉岩的组分、产 查明侵入体内包体 的组分、 查明侵入体内包体、脉岩的组分 规模等。 状、规模等。 5 研究侵入体的就位机制、与矿化的 研究侵入体的就位机制、 就位机制 关系,探讨岩浆作用的演化历史。 关系,探讨岩浆作用的演化历史。
侵 入 岩 体 接 触 关 系 素 描 图
图 例 略
冷凝边与烘烤边 斑状正长岩
正长斑岩
冷凝边与烘烤边
2.8 接触关系的观察与描述 2 沉积复盖关系的观察内容: 沉积复盖关系的观察内容: a.岩体有无侵蚀面和古风化壳,上覆沉积岩 .岩体有无侵蚀面和古风化壳, 的产状与接触关系; 的产状与接触关系; b.沉积岩底部有无下伏岩体的砾石、有无长 .沉积岩底部有无下伏岩体的砾石、 石晶屑与下伏岩体的长石矿物特征相似的碎屑岩。 石晶屑与下伏岩体的长石矿物特征相似的碎屑岩。 3 断层接触关系的观察内容 a.接触带有无挤压、破碎、擦痕、片理化带、 .接触带有无挤压、破碎、擦痕、片理化带、 断层角砾岩等; 断层角砾岩等; b.破碎带中有无热液蚀变、脉岩侵入等现象; .破碎带中有无热液蚀变、脉岩侵入等现象; c.岩体的定向组构与接触面有无斜切关系。 .岩体的定向组构与接触面有无斜切关系。
1.6 岩体构造调查 .
2 岩体内部构造的观察描述 a.认真观察岩体内部有无叶理、线 有无叶理、 .认真观察岩体内部有无叶理 韧性剪切带等组构及其分布 组构及其分布、 理、韧性剪切带等组构及其分布、强 弱程度等特征,测量产状, 弱程度等特征,测量产状,分别用符 号表示在工作图上。 号表示在工作图上。 b.区分岩体定向组构是岩浆侵位时 . 形成的, 形成的,还是定位后受区域构造作用 形成的。 形成的。两者区别是前者仅限于岩体 内部,而后者则可延入围岩。 内部,而后者则可延入围岩。
上述各现象要详细记录,进行必要的素描照相, 上述各现象要详细记录,进行必要的素描照相,并表示在 工作图上。 工作图上。
岩 体 包 体
坛下二长花岗岩中基性包体形态特征 肖厝二长花岗岩中变粒岩捕虏体
高山二长花岗岩中南园组流纹岩捕虏体
西龙二长花岗岩中包体形态
岩 体 包 体
西叶二长花岗岩中“鱼群状构造”特征
A 半地洋细粒正长花岗岩侵入龙北溪组;B 深溪长林组不整合于中细粒母正长花岗岩之上 半地洋细粒正长花岗岩侵入龙北溪组; 深溪长林组不整合于中细粒母正长花岗岩之上
1 凝灰质砂岩 2 黑云斜长变粒岩 3 细粒二云母正长花岗岩 4 似斑状中细粒二云母正长花岗岩 5 细粒化 边 6 底砾岩
1.8 接触关系的观察与描述 4 脉动侵入接触关系: 脉动侵入接触关系: a.接触面的形态特征; .接触面的形态特征; b.接触带有无伟晶岩团块、似伟晶岩带、角砾岩 .接触带有无伟晶岩团块、似伟晶岩带、 带等; 带等; c.晚期侵入体有无冷凝边。 .晚期侵入体有无冷凝边。 5渐变(涌动)侵入关系: 渐变( 渐变 涌动)侵入关系: a.早晚侵入体之间接触带的宽度及其特征,有 .早晚侵入体之间接触带的宽度及其特征, 无混杂岩带或混合带; 无混杂岩带或混合带; b.侵人体岩石成分、结构、色率等变化特征; .侵人体岩石成分、结构、色率等变化特征; c.晚期侵入体有无平行接触带分布的长石斑晶 . 或黑云母条带。 或黑云母条带。 6 野外要尽可能寻找二侵入体先后顺序的依据, 野外要尽可能寻找二侵入体先后顺序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