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现代文化

西方现代文化

我们选择了自己的路?
(这学期修读西方现代文化与现代艺术这门课,初衷只是因为必修两门艺术设计类的课程,而这门课看起来对技术要求比较低,对我这种艺术的门外汉来说会相对容易。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很有收获,尤其扩展了自己看问题的思路。

所以这次课程作业,没有选择比较专业的论题,只因我对现代艺术的了解不多,实在写出来也只能是整理别人的成果而已。

这里主要谈一点对老师的上课内容以及《艺术的阴谋》这本书个人的一些思考,没有以论文的形式来写。

)在《艺术的阴谋》这本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什么叫宣传?大呼小叫喊口号、贴标语散发传单广告,这是宣传的小儿科。

1950年7月1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指令”显示了惊人的老谋深算:“最有效的宣传”就是“宣传对象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走,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

这段话确实如当头一棒,令人深思。

老师在课上举到的一个实例让我印象深刻,一幅没有多大艺术价值的作品,被天价拍下,而真正的艺术却遭到冷落,采取多种手段来达到“顺美者昌,逆美者亡”的目的。

由此讲到了美国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传媒机构和宣传策略,成功地掌握了艺术领域的发言权;利用文化宣传将其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使其成为世界深信不疑的普世价值;甚至通过文化的渗透使苏联倒下,现在又以同样的手段对付中国。

然而大多数的中国人也被裹挟其中,尤其是我们这些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好莱坞大片长大的一代。

姑且不论这些宣传的内容正确与否目的何如,这会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艺术文化等等各个领域,但仅仅就宣传本身,就足够让人感到触目了。

大多数人就如同那井底之蛙对此还不自知,并得意看到了全部的天,殊不知这“天”是别人安排好的布景。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真的是在独立思考?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还是别人想要我们看到的世界?进一步而言,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又是否建立在谎言上?
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力量?拥有权力者。

这种权利可以是经济实力、可以是政治权力、也可以是文化霸权。

实现控制的手段有许多,宣传是重要的一环,而现代社会的信息来源大多依赖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媒体就可以掌控世界。

在这样一个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更是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建构的世界里,而且还没感觉到被蒙蔽了。

这也就是李普曼所说的“伪环境”及其“自然化”。

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会了解,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机构去了解认知,所以我们认识世界的渠道是间接的,这导致现实世界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有很大差异。

如果媒体被政治、经济力量控制,利用其优势资源而刻意制造刻板成见,并使其自然化:而在政治方面,政治团体、政党喜欢利用借助媒体为自己宣传造势,恐怖分子也利用媒体鼓吹,通过媒体绑架人民;随着传媒的改变,刻板印象也随之改变,政治权利的分配规则也被改变了。

为什么在电视机普及后美国总统都有一张英俊的脸庞?绅士的风度?迷人的微笑?这是传媒媒介改变之后带来的变化。

当这种巨大的力量完全被利用,世界会怎样?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赛奇.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中说道:古希腊在一代人中也许能造就一万个或者两万个希特勒,而现在的德国能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就造就几百万个小希特勒。


们不禁要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究竟有没有真实性?基于社会契约,人们结合成人们共同体,组建国家。

国家的领导者由全体国民投票选举,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一个大国,大多数人们无法直接接近参选者,此时了解他的渠道只有通过宣传了。

所以竞选团队必须有财团的支持、宣传顾问、就连每次出席活动的着装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笔者不赞成专制制度,然而,这样的民主具有真实性么,是不是另一种不为我们觉察的专制?
以上是从媒体的影响力谈一点看法,以下从国家层面谈一点笔者的看法。

当一个国家利用自己的实力,以和平的方式推广文化和价值观时,会有怎样的效应?中国人常常谈到国际化和全球化,喊着“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但什么是全球化?我们常常会以达到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先进,但是,这标准却是别的国家制定的,在商业、政治领域,这样的标准往往就是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

但之所以有现在的局面,有其客观原因。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所震服,于是举国都以西方为先进。

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到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我们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学习西方的历史。

更何况,五四运动对传统的“打倒”,加上建国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否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和近年来国学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中国人在文化上总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笔者不否定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文明之间正是在冲突和融合中不断发展的,完全封闭的文明发展缓慢。

但是,当别国以其实力强势地推行某种对其自身有利的文化,将其作为“普世真理”的时候;当全球化,实际上的美国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当停下脚步想想这是我们需要的吗?还只是他们使我们以为这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是不是按照别人的规划一步步做着“自己的选择”?在法国,长期有着反美主义的思潮,就是出于对法国文化的珍视与保护,不愿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消磨和同质化。

最近受关注的一个小国不丹,经济不发达,然而幸福指数却最高。

生活在其中的国民善良安宁,他们不去追赶所谓的时代潮流,不积极与全球接轨,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满足人最真实的需求。

这样的实例值得浮躁的中国人好好思考。

最后从人生道路选择的角度来谈一点切身体会。

对于国际、外交、政治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一般很难觉察到,但是价值观人生观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从书店里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成功学书籍,**CEO的成功经验,***的牛人,学校里的宣传,老师的谆谆教诲,家长的殷切希望,我们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这多半是挣大钱,找个光鲜的工作之类。

从大学里基础学科受冷落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不是不肯定这些的价值,只是我们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倘若只是遵循别人的意愿活过一生,岂不是浪费?
市场经济运转基于一个假设“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在此情况之下,生产者和服务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创造利润。

充斥生活的广告告诉你拥有这辆车就是幸福,奢侈品才能显示你的尊贵身份,你还不够白不够瘦,你的手机该升级换代了,你还需要更多,不断地创造者欲望以维持经济的繁荣!于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拼命工作赚钱,成为金钱的奴隶,成为物质的奴隶,并且自以为这是享受。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永远不满足。

笔者认为这实在违背人的本性,我们自己把自己变为奴隶。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比致他死命的东
西高贵得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人的可贵就在于“自知”。

如果失去了这一点,人就不是人了。

在当今时代,面对全球化汹涌的浪潮让国家、民族失去方向,抛弃自己的传统、特质和优势去接受“普世价值”,市场的规律让人们追逐欲望,抑或是每个人的自我选择变成社会选择,我们实在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他国、当权者和社会潮流所裹挟,判断和选择才不至于走向别人挖好的陷阱。

课程:西方现代文化与现代艺术
姓名:刘烁
学号:3100103989
专业:人文科学-法律
指导老师:黄河清
2012/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