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指导

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指导

公开课教案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指导【教学目标】:1、识记《考试说明》规定的8部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识记主要故事情节、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

2、学会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

【重难点】:注意故事的细节和文字叙述题答题要点。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学名著的命题范围福建省2007年高考语文“文学名著阅读”题的考试范围,主要是《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7部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欧也妮·葛朗台》。

二、分析2008—2012年福建卷中“文学名著”的相关作品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第一次考查文学名著阅读,在命题上主要采取简述题的形式,考查了中外名著4部,分别是《家》、《红楼梦》、《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

2008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增设了双项选择题,考查的范围增大了,难度也相应地增大了。

结合2008—2009年福建卷“文学名著”命题特征列表,对三年来福建高考语文中“文学名著”部分作简单的分析,并对2012年高考做初步的预测。

相关分析和预测:首先,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2009、2010年高考文学名著部分考查的范围很广,《考纲》所列的大部分篇目都有涉及到,参照2012年《考纲》所列的考查范围来看,其他基本都涉及到了。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考生要特别注意。

第二,文学名著简述题部分都是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中国和外国的各一题以供选择。

第三,从选择题上看,3年都是考查3部本国名著和2部外国名著,2013年如果继续考查双项选择题的话,这个命题模式应该基本保持不变,仍然呈现3:2的命题特征。

只不过外国名著连续两年都考《复活》和《欧也妮·葛朗台》,这点在2010年高考时也许会变化,应多注意其他两部。

本国的名著变化也属正常。

第四,从3年选择题的答案上看,虽然连续两年都是要求考生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但2011年可能出现变化也不一定,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千万不要犯习惯性错误。

另外,这三年的答案都是选一项国内的一项国外的,这样的答案不知道是设题者故意平衡的缘故还是巧合了,考生不妨也注意到这点。

第五,2011年命题模式如果出现新的尝试,比如将简述题的形式改成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那么考生也不必惊慌,因为不成熟的、未经检验的题型必然会兼顾大众,以大家满意为基本原则。

参照以上分析,并结合《考纲》,本人认为《三国演义》、《子夜》以及《堂·吉诃德》这三部作品应该特别重视。

三、高考阅读题型及示例分析1.高考题型分析:四题中,中外名著各两篇,以简述题的形式来检测。

试题主要类型:归纳简述能体现作品主题或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重大事件;分析简述能体现主要人物典型性格的事件或场景。

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对作品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简要分析。

2.题型示例分析:根据《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叙述时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地、人、事、因、果,使答题符合要求;重点放在体现主题和主要人物性格的精彩场景,要进行相关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够全面掌握、灵活运用。

四、解题指导1.要明确文学名著题的拟题角度和形式,了解这种题型的规律、特点。

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又多以简答等题型方式对考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

2.要明确名著题的答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①注意对名著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比如积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精神等知识。

②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

是纯叙述的角度还是要求有适当的人物评价,或者是揭示作品的主题意义,绝不能有半点的含糊。

③注意答题的切入点。

是从情节角度,还是从人物角度入手要判断清楚,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是从事件涉及人物名字入手,还是材料涉及的事件名称等,都要做到对号入座。

五、常见错误1.局部失真,重心不明,字数太多。

例如:简述《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故事情节。

同学答题示例:一个什锦春意香袋,被王夫人发现。

王夫人认为这是王熙凤的,前去质问,却得到否定的答案。

她们一致认为这里肯定存在一些有伤风化的丑事,于是她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对大观园的抄检。

许多人,包括:晴雯、宝玉、黛玉、探春、惜春、迎春,还有他们的侍女,都被王夫人和王熙凤搜查一翻,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结果没有找出这个春意香袋的主人,却无意发现了另一桩糗事。

自己糗事被曝光王夫人很是尴尬,丢尽了脸面。

也无心继续抄检大观园了,就此告一段落。

(206字)错误分析:香袋是傻大姐发现的,而非王夫人;叙述时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抓住情节高潮部分;尴尬的是善保家的,而不是王夫人。

参考答案: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

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

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116字)2.字数超出,叙述重点错误,横加分析。

例如:简述在“抄检大观园”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的故事。

同学答题示例:晴雯——抄检大观园中,晴雯最无辜。

却先遭谗陷,被王夫人痛骂,所以抄检之夜她的态度也最激烈。

她兜箱底倒物的举动,突出表现了她内心的愤怒与火暴性情。

然而,结果对她十分不利,她成了抄检的最大受害者。

晴雯的命运,集中反映了宗法社会中大家庭家长们的刻薄无情。

(124字)错误分析:加粗部分属横加分析,叙述重点错误。

参考答案:晴雯: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都倒出。

检查结果并无“私弊之物”。

后受王善宝家的挑唆,被逐出了大观园。

(108字)3.文不对题,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例如:请简介《家》中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和叛逆性格的人物。

(示例略)错误分析:正确的答案应选觉慧,但由于情节不熟悉,人物性格了解不清,而选择了大哥觉新或二哥觉民。

4.审题不明,情节杂糅,重心不明。

例如: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一个令你难忘的场景。

同学答题示例:欧也妮因将金子送给堂兄弟而被父亲关禁闭,葛朗台太太从此一病不起。

后来老葛朗台虽因担心女儿要继承母亲的遗产而采取了和解,可是梳妆匣引起的争执几乎使欧也妮付出生命的代价,她的母亲终因承受不住这样的刺激而丧生。

最后欧也妮按照父亲的愿望放弃了对母亲的继承权。

错误分析:没有注意到题目是要求简述一个场景,而把多个情节糅在一起,造成重心不明。

六、关于答题的技巧我们接着来谈文学名著答题的技巧。

当然,技巧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我不想也不可能强求一律。

在此,我从命题者的角度,从一般答题的角度,谈一些共性的东西,供大家参考。

1、解答情节场景故事类的试题时,一定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体现“四要素”,避免断章取义,支离破碎。

既然是故事,它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内发生的,必须有人物,还要有一定的经过,即前因后果,这些是构成故事的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过”这四个要素,做到缺一不可。

例如“简述瑞珏惨死的悲剧”这一题目,参考答案是这样的:“高老太爷死了。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

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会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要过桥’的城外去分娩。

觉新明知是鬼话,却不敢保护妻子,瑞珏迁到了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

瑞珏难产,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条件,瑞珏叫着:‘明轩……救我……’悲惨死去。

”这个答案就具备了“四要素”:时间——“高老太爷死了。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地点——“‘要过桥’的城外”;人物——“陈姨太、瑞珏、觉新”;事件——“起因”是“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会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要过桥’的城外去分娩”,“经过”是“觉新明知是鬼话,却不敢保护妻子”,“瑞珏迁到了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瑞珏难产,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条件,瑞珏叫着:‘明轩……救我……’”,“结局”是“瑞珏悲惨死去”。

这样一来,整个故事非常完整,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了。

2、解答人物形象类的试题时,既要概括答出人物的典型性和性格特点,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揭示人物的这些特征,二者缺一不可,以便得到较理想的分数。

这正像老师上课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样。

例如,解答“简述方鸿渐这个人物”这个题目时,参考答案是:“方鸿渐是一位受西学影响但又缺乏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他旅欧留学买了张博士文凭,回到上海后,爱情上几经悲欢离合,又失业无着,只好到三闾大学去任教。

然而那里也是一片乌烟瘴气,他在学校内部的争斗与倾轧中到处碰壁,最后被解聘。

返回上海后,他糊里糊涂地娶了孙柔嘉,又因参与报社集体辞职,和孙柔嘉发生严重争吵并分手。

”这其中,“知识分子”属于人物的典型性;“受西学影响但又缺乏独立人格”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其余大量的内容则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揭示方鸿渐这个人物的特征的。

类似这样的解答,全面具体地分析了人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解答文学名著阅读试题时,要做到既详尽又不罗嗦,既注意字数限制又不患得患失。

因为试卷中有明确的字数要求,字数太多或太少都不行,会影响你的得分:字数太多,显得罗嗦,试卷容纳不下,写了等于白写;字数太少,不够具体,答题效果不佳,照样很不划算。

因此,答题之前要先行构思,想好解答的内容,组织好先后的顺序,并大致测算好字数,才提笔答题,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作业布置完成《创新方案》中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