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部疾病

脑部疾病

临床表现疼痛为三叉神经痛最突出的特点,表现有以下几点:
1、疼痛的性质突发性的阵痛,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抽痛,犹如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或电击撕裂样痛,多在谈话、进餐或洗脸时发生,每次历经数秒或数十秒至1~2min,疼痛立即向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区域的范围扩散。

疼痛常达到如此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严重者咬牙,用力揉搓面部,并且躲避开谈话的人。

颜面发红、咀嚼肌和面肌痉挛,故称单面肌痛性肌痉挛现象或称痛性抽搐。

疼痛可骤然消失,在2次发作期间完全无痛,如同正常人。

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常在受凉感冒后出现,间歇期长达数月或几年。

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

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一。

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表情沮丧痛苦,乃至失去生活信心而轻生。

有些患者早期,呈季节性发作,疼痛在每年的春天或秋天的一定时间,呈周期性发作,而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3个月不等,然后无任何原因的自然消失。

直到下一年的同一季节开始发作。

2、疼痛部位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较多,双侧少见,后者也常从一侧开始,而后累及对侧,且两侧疼痛发作区不一定对称。

以一侧为主,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第2支或第3支或第2、3支两支内的区域。

而后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支。

但不扩散越过中线而至对侧。

如第1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2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第3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

3、触发点(扳机点)50%以上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便可引起发作,这样敏感的区域范围局限、集中在一点或两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

一个病人可有数个触发点,部位常见于患侧上下唇、口角、鼻翼、颊部或齿龈等。

凡是刺激和牵动此点便引起发作。

从此点开始,立即放射到其他部位。

面部刺激包括谈话、唱歌、进食、洗脸、剃须、刷牙及风吹等。

4、其他症状由于疼痛并面部肌肉痉挛性抽搐,口角可向患侧歪。

发病初期,面部、眼结合膜充血发红、流泪、流涕等。

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

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

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5、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查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部分病人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之外,均无阳性体征发现。

少数病人,发病后期,多因采用过酒精封闭及射频治疗后,患侧疼痛区域内感觉减退,以致部分麻木。

对于这种情况应作详细神经系统查体,以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诊断根据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发作性疼痛及其临床特点,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不难确定。

1、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发作性剧痛:刀割样、烧灼样。

2、临床特点:骤发、扳机点、阵发、反复;痛性抽搐。

3、确定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

脑出血前兆症状有哪些?广州脑科医院专家指出,脑出血一般发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几分钟,但脑出血还是有其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一些早期信号,这就是脑出血的前兆症状,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下面脑科专家就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
脑出血前兆症状有哪些
一、头晕
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甚至晕倒在地。

当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

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出血时。

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导致脑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二、意识障碍
突然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

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寓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三、口腔
突然口歪,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与人交谈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四、眼部
突然感到眼部不舒服,瞳孔突然异常,大多由颅内压增高引起,有时还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脑出血。

大多是暂时性观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五、其它
突然感到全身疲乏、田木、无力、活动不使、出虚汗、低热、胸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呢、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广州脑科医院专家温馨提示:当出现上述脑出血前兆症状时,专家建议患者或患者家属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脑出血病情恶化,造成重大伤害。

生活中,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较常见和严重的疾病。

解放军第421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介绍,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其他急性脑血管病高。

因此,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细致周到地进行分析,力争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

那么导致脑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

脑出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主要分布在大脑基底节的豆纹动脉、桥脑、大脑白质和小脑。

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

或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穿通动脉管壁中的内膜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纤维样坏死,在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CAA):又称“嗜刚果红血管病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好发。

由于脑皮质和软脑膜易发生脑血管淀粉样变,故该病变所致的脑出血总发生于脑叶,大脑半球深部组织、脑干和小脑很少受累。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

4、抗凝剂和纤溶剂:如用肝素或阿斯匹林治疗亦可引起脑出血。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6、颅内恶性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黑色素瘤等,发生肿瘤卒中时可形成脑内出血。

7、其他病因有: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出血性脑梗死等。

如何诊断脑出血?
解放军第421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介绍,首先,要掌握脑出血所具有的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

其次,还要掌握脑出血自身的特征。

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

同时,还有明确定位体征。

发病后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因脑机能损害的局灶性定位体征。

其三有显着的急性脑循环障碍。

发病后急剧发生弥漫性、全脑性症状,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内脏功能受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