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版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版


事物内部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 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那 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 色等都改变了,失去了它的整个存 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 才能获得它的地位。”
——黑格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荆轲是一个刺杀秦始皇最有名的人物,是燕太子丹 派他去刺杀的,据说燕王要荆轲去刺杀秦始皇,叫美女 为荆轲弹琴,荆轲很喜欢那双弹琴的手,多次说“但爱 其手”,燕太子丹竟然残忍地将美女的手砍下来送给荆 轲。这被砍下来的手,再不是弹琴的手了,失去了人手 的功能和意义。如果离肢的手要有意义的话,除非放到 另一系统之中,作为人体解剖标本。这说明了手离开了 身体就不再有手的功能,所以说事物离开了联系就失去 了意义。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 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 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
本质同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 程度的范畴。
闪电是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云层
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
过程。
-
+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A、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的感官可以直接 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 思维才能把握。
第一章 世 界的物质 性及发展
规律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形式有两类:A、外在形式
它是和内容不直接相关 的非本质的形式,它的 改变不直接涉及事物的 内容。
B、内在形式
它和事物的内容紧密相关,是事物的本质的形式, 它的改变会引起事物内容的变化。碳原子的结合 方式不同,形成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形态。
金刚石结构图
石墨结构图
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A、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对立的。
一个和尚担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辨析题:
有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 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千真万确的。
参考答案:
(1)唯物辨证认为,任何事物都它的整体和部分两个 方面。整体和部分既有严格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不可分割。
(2)命题中“三个和尚”构成一个整体,如果三个和 尚能搞好分工,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三个和尚就会都有 水喝。各局部以有序、合理、有效、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 ,就会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反之,如果三个和尚不相互配合,甚至相互推委,结果当 然是“没水喝”,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自然界中有“变色龙” • 人类社会中例子比比皆是,“美国大
选”;日本人篡改历史、霸占别国领土 等等。
B、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联系和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 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没有 不表现本质的现象,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 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 反映。
一切以条件、 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
对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
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二、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普遍联系观点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 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 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 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 物的普遍联系。
面揭示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彼此 制约的一对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 结果。

风吹草动
2、因果联系往往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即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前因后果”。
但并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虽然时间上前后相继,但 彼此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因为一年四季的更 替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第二 一事物同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二)物第三质,整的个客世界观是实 相互在联系性的统一整体。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 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 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 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 的画面”[1]。
联系的普遍性
说出有关联系的若干 成语, 并说明该成语中所说的 联系属于哪一种类型?
关于联系的成语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爱屋及乌 围魏救赵 牵一发而动全身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窥一斑而知全豹 瞎子摸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守株待兔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叶知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丢卒保车 舍车马保将帅 一招不慎全局皆输 时世造英雄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盘根错节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一丘之貉 同病相怜 知微见著 同舟共济 杯弓蛇影 虎父无犬子 一石三鸟 声东击西 实践出真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形影相吊 权衡利弊 从小见大 形神兼备 树倒猢狲散 群龙无首 鸟无头不飞 人无头不走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课堂练习 1
说出有关事物发展的 若干成语, 并说明该成语中所说的 发展属于哪一种类型?
关于发展的成语
突飞猛进 扶摇直上 一日千里 集腋成裘 水滴石穿 一本万利: 蒸蒸日上:雨后春笋: 欣欣向荣: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如日方升: 高歌猛进:乘风破浪: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非昔比: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星火燎原 鹏程万里: 水涨船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循序渐进:后来居上 后生可畏 凤凰涅盘 优胜劣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新陈代谢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沧桑之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虎踞龙盘今剩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 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二,现象是个别和具体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 的一般。 下列现象各异,引力相互作用是一般。
房屋倒塌
苹果落地




人造卫星
吉林陨石
第三,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 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水有三态,但 它们都是水的表 现或现象,其 本质仍然是:
H2O
溶解

凝固

第四,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 现象单纯、深刻。
总星系和宇宙大爆炸理论
恩格斯
讨论:是否可以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3、联系具有多样性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印巴因克什米尔问题在边 境集结重兵
印巴交火,百姓遭殃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 门 失 火 殃 及 池 鱼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偶 然




(一)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 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 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 发展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 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唇 齿 相 依 唇 亡 齿 寒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 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 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 系。
3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 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 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原因一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 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 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 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 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 免的。
原因二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 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 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 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 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关于禁止月饼过度包装暂行办法》
• 在一些大卖场记者看到, 8个简单包装的粽子配上 一座开过光的佛像开价 88元;竹筒粽以礼盒形 式出售,附带上洋酒、 巧克力,价格马上蹿到 188元。一位促销人员告 诉记者,其实里面的粽 子与2元一个的普通粽子 没什么区别,就是包装 豪华并且加上了礼品。
(二)现象与本质
人的体形、外 对于人体而言 貌、衣着是形式
人的骨骼、肌肉、 血液等是内容
衣着
体形
外貌
骨骼 肌肉 血液
B、内容和形式又是统一的。
•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物质世界 思维 语言
内容
形式/ 内容
形式
内容


与 形
形式/
式 内容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 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 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
(“两小儿辩日”)
3、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正确把握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的认识 活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任务就 在于准确辨别真象和假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为此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进而通过技术手段 和理论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运动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