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达
•
如同晋江帮占据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半壁江山,桐庐帮也在各路资本混战 的快递业“三国”中居其一。申通、中通和韵达的董事长们,都来自桐庐县 钟山乡附近的村子。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几个村子散落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大山里,进山的路全是用水泥铺成,蜿 蜒曲折却很平整,经过一小时车程,当公路两边出现一些中西混搭风格的别 墅时,子胥村到了。 子胥村是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的老家。村里人讲,几乎每户人家都有 人投身快递行业,并且几乎都效力于申通。子胥村各处坐落着约30多幢别墅, 这些别墅的主人都是全国各地申通网点的老板。 对于陈德军来说,少年时的回忆更多是苦难。陈德军在子胥村长大,在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失去了顶梁柱,使原本不富裕的家一下 陷入了困境,阵德军和母亲、妹妹一家三口人靠几亩田种茶叶、养猪为生, 每年几百元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计捉襟见肘。
韵达
分享人:马光谱、(2011143137)
韵达
目录: 1.韵达之前 2.韵达简史 3.民营企业SWOT分析 4.韵达文化 5.韵达小知识
1,韵达之前
首先,介绍韵达的创始人,聂腾云。但在介绍他之前,还要介绍 一下他的哥哥,聂腾飞。 民营快递“桐庐帮”的引路人——聂腾飞
民营快递“桐庐帮”的引路人— —聂腾飞
•
•
•
1996年下半年的一天,桐庐子胥村人邓德庚,跟以往一样一边在田头拾 掇蔬菜,一边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一条关于农民进城搞快递的新闻,引起 了他的注意。“快递是一门新兴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业的 发展前景广阔……”听着广播,再想想村子里在外做快递的乡亲们大都赚了钱, 邓德庚萌发了搞快递的念头。
于是,聂腾飞和詹际盛两人萌生了中间帮忙 跑腿的想法——帮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 送达上海。主意一定,聂、詹二人双双从工厂 辞工,成立了一家名为“盛彤”的公司。聂腾 飞自任总经理,和詹际盛分驻杭州、上海。 模板提供者 1993年,杭州到上海的火车票价 15元,聂 腾飞常坐的一趟车是晚上八九点出发,次日凌 晨三四点到;而每单的收费是100元。依靠这 中间的高毛利,让他们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500,000 个可下载的 PowerPoint 模板、 。那一年,他们赚了近 2万元。因为业务常常 动态剪贴画、背景和视频 要跑上海,他们把快递名字定为“申通快递” 。这是国内第一家民营特许加盟的快递企业。
•
出了子胥村,继续往深山里走,分别是歌舞村和夏塘村。歌舞村是中通 快递董事长赖梅松的老家,夏塘村是申通创始人聂腾飞和韵达快递董事长聂 腾云两兄弟的老家。这两个村子同样是别墅林立。在夏塘村,聂家修筑在河 边的两栋豪华别墅特别扎眼,门前一座“腾飞桥”横跨河上,是为纪念“桐 庐快递第一人”聂腾飞而修。1999年,聂腾飞因车祸英年早逝,申通交给他 老婆的哥哥陈德军掌管。
•
• •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两人管这种业务叫“代人出差”。这种前所未有的业务一经推出,大受杭 州贸易公司们的欢迎。即使起步阶段每天只有一单的业务量,100元的价格减 去15元的车票,85元的高毛利,也让申通得以生存壮大。第一年,在奔波的 艰辛中,申通赚了近2万元。 1994年,聂腾飞利用赚来的钱,在上海开设了快递网点,负责收取外贸 回函送回杭州,并请来小舅子陈德军帮忙坐镇上海。而詹际盛离开申通,和 弟弟詹际炜另起炉灶,打起了“天天快递”的招牌。 随着业务的扩大,聂腾飞发现,人手不够用了。他很快想到了桐庐的家 乡人。快递这个行业对于快递员的信用有着硬性需求。而江浙人历来重视宗 族观念,来自乡里乡亲的快递员,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带着包裹和信件中途 消失。因为一旦他这么做了,就将被全村人抛弃,永远都不能回到家乡。
•
• •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喻渭蛟原来从事建筑装潢,小有资产,却不幸在一次工程项目中亏损殆尽, 不得已才开始从事快递业;赖梅松原是木材供应商,在朋友的怂恿下投入500 万元加入快递行业;聂腾云原在啤酒厂做销售,业余兼职做快递,却慢慢积 累起了快递的从业经验。 桐庐快递大军就这样在偶然的机会下慢慢成形。桐庐快递的业务扩展到 哪里,桐庐人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桐庐人的关系网就铺到哪里。 一个桐庐人的快递样本
聂腾飞是桐庐快递史甚至中国快递史上 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是桐庐快递的引路人。 1993年,刚刚20岁的聂腾飞立志走出大 山,来到杭州一家印染厂做工,并在此认识 了后来的妻子陈小英。陈小英来自夏塘村不 远的潘畈村(现子胥村),在她哥哥陈德军的 介绍下到同一家印染厂打工。浙江淳安人詹 际盛,当时也在印染厂打工,并和聂腾飞成 为了朋友。 这家印染厂,汇集了日后所有和申通创 立相关,且对中国民营快递颇具影响的人物 。 一次偶然的机会,聂腾飞和詹际盛发现 了一条生财通道:杭州很多贸易公司的报关 单需要送到上海,为了不耽误货物出关,往 往报关单第二天就必须送到上海,而当时的 邮政速递最少需要三天时间。
•
•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凭着山里农民的朴实本质,加上一张总是露着坦诚笑容的“娃娃脸”,邓德 庚很快赢得得了客户的信赖,业务也慢慢多了起来。两个月后,他平均每天 的业务量已经达到到30多单,公司开始有盈利了。但是,他的快递事业并没 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当时,国家对快递业务市场并未完全放开,“因为没有身份,我们就像 快递游击队,常遭围追堵截,我们常常把快件塞在腰上来躲避检查……”邓德 庚在金华的“快递游击队”成了被工商邮政联合执法的全国第一案例。公司 所得的第一笔共7000余元的业务收入,还未到账就被执法部门没收了。辛苦 两个月,不仅未赚到一分钱,还惹来一身麻烦,甚至连基本的日常生活也成 了难题。 邓德庚感到十分委屈,我一不偷,二不抢,凭着勤劳和诚信混口饭吃, 为什么就没有我立足之地呢?这“老板”还能当下去吗?他的哥哥更是流着 泪说:“我们混不下去了,还是回家吧!”可他却坚决地摇头:“如果我们 现在回家去,那真是输光赔到底了,再说家里借的8000元钱我们拿什么还呢? 还是得做快递!”
•
• •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聂腾飞的成功,吸引了桐庐的亲戚朋友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江浙人天生 就是做生意的料,他们愿意为了赚钱而远走他乡。聂腾飞想到:如果大家分 散到各个城市,就可以把沪杭的线状业务变成区域乃至全国的网状业务,如 此一来申通的业务量将呈几何数级增长。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分配利益。聂腾飞的办法是:向总部交纳几百元的押 金就可以开网点。寄件网点独占快件的收入,并负担运费,而收件网点义务 无偿地派送快件。比如杭州网点把一份快件100元的收费全部纳入自己腰包, 再花15元的火车票把快件送到上海,上海则必须接收杭州的快件,并无偿地 把它送到本地收件人手里。反之从上海到杭州亦是如此。 就这样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随着聂腾飞把“申通”的业务逐步扩 大到长三角,桐庐的快递从业者也从夏塘村和子胥村,扩展到了钟山乡,乃 至桐庐的所有辖区。这些“申通”的跟随者中,喻渭蛟的妻子张小娟曾是 “申通”的财务,赖梅松的合作伙伴曾经是“申通”的分公司经理,聂腾云 其时跟随着哥哥聂腾飞在“申通”负责慈溪分公司,日后他们分别创立了 “圆通”、“中通”和“韵达”。
申通和韵达两个公司,申通交给他老婆的哥哥陈 德军掌管。
1999年,聂腾飞因车祸英年早逝,申通就分拆成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 • 商界导读:中国民营快递为何发韧于桐庐?“四通一达”的恩怨交织背后,是 怎样的乡土逻辑? 桐庐乡桐庐帮 从杭州驱车向西南90公里,便可达位于千岛湖畔的桐庐县。桐庐群山耸峙, 富春江由南而北纵贯全县,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便是描绘的桐 庐山色。 一进县城,江岸几幢新建的商务大厦颇有气势,然而过了富春江,这个县 城的老底子却显露无疑:低矮陈旧的楼房,狭窄的街道,公交车是破旧的小 巴,人力三轮满街揽客。出租车很少,从不打表。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1997年大年初六,邓德庚到亲戚在苏州开办的快递公司当起了学徒。他学习 能力强,不到半年便基本掌握了快递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更看清了民营快 递行业的发展潜力。同年8月,他和哥哥一起,用借来的8000元钱加盟了申通, 踏上了前往浙江金华的创业历程。 这8000元是邓德庚的父母走了十几个地方借到的钱,他揣在身上只觉得 沉甸甸的。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让父母过好日子!来到了陌 生的金华,邓德庚和哥哥在靠近火车站的地方租了房子,然后忙碌地安装电 话、印发名片。两个人的“公司”虽然还是个空壳儿,但邓德庚觉得当老板 的感觉好极了! 当时只有23岁的邓德庚,每天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到处跑。不到两个月的 时间,就把金华城里的大街小巷全跑遍了。无论看到什么单位、公司,只要 看见门口挂着块牌子,他就跑进去套近乎、分名片。那些鄙夷不屑的目光, 傲慢的话语,他全不放在心上。有脾气大的老板,甚至当面将他的名片扔在 地上,他把名片捡起来,笑嘻嘻地再重新递上去。
•
• • •
•
桐庐野史 ——县城里的中国快递权力图
• 浙江淳安人詹际盛,当时也在这个印染厂打工,并和聂腾飞成为了朋友,后 来他创立了天天快递。这座不知名的印染厂,汇集了日后所有和“申通”创 立相关,且对中国民营快递业颇具影响的人物。 1993年,20岁出头的聂腾飞和詹际盛发现,杭州很多贸易公司的报关单 需要送到上海,若通过邮政来投递,最快也需要三四天。为了不耽误货物出 关,这一过程往往时间紧迫,报关单第二天就必须送达到上海。杭州的贸易 公司普遍为此头痛。 由此,两人萌生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快递雏形”的想法——帮助这些 贸易公司把报关单在第二天送到上海。 于是,聂腾飞和詹际盛双双从印染厂辞职,创办了申通公司,聂腾飞任总经 理。当时杭州到上海的火车晚上八九点出发,次日凌晨三四点到,票价15元。 两人商定:聂腾飞白天在杭州拉业务和接单,每份报关单收100元,晚上坐火 车到上海,第二天凌晨詹际盛在上海火车站接应,再把报关单投递到上海市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