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目录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建筑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火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车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安全疏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疏散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消防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给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灭火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烟与排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电气......................................................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防应急照明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航站楼(以下简称航站楼)的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航站楼的防火设计。
1.0.3 航站楼的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民用机场的类别和航站楼的实际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航站楼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民用机场航站楼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内供旅客办理进出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建筑物。
2.0.2 公共区航站楼内供旅客使用的区域。
2.0.3 出发区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出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区域。
2.0.4 等候区航站楼内旅客经过安检后等候登机的区域。
2.0.5 到达区航站楼内供旅客办理进港相关手续及相应服务的区域。
2.0.6 行李提取区办理行李托运的旅客提取行李的区域。
2.0.7 登机桥由航站楼建筑主体结构延伸而成的固定段和专业设备厂家生产的活动段组成的设施,固定段连通等候区和到达区,活动段连通飞机。
3 基本规定3.0.1 航站楼应按其内部用途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各功能区的防火设计应根据该区域的建筑特性、实际用途、火灾荷载、人员密度等进行确定,做到安全可靠、运行管理方便。
3.0.2 根据航站楼的建筑面积,可划分为一类和二类航站楼。
航站楼的类别划分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表3.0.2 航站楼的类别划分3.0.3 航站楼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高架桥和地下部分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级及不同耐火等级航站楼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要求。
3.0.4 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库、停车场或地下商业设施等与航站楼相通的部位,应采取防止火灾相互蔓延的措施。
与其他使用功能的民用建筑合建或贴邻建造时,应采取防火措施与航站楼分隔,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要求。
3.0.4 当航站楼的建筑面积小于3000m2时,可采用胶合木结构建筑。
航站楼的出发区,当其室内梁底距地面的高度大于13m且空间内的店铺及值机柜台等均设置有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其屋顶承重构件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结构或胶合木结构。
3.0.5 航站楼内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3.0.6 航站楼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
4 建筑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一般规定4.1.1 航站楼应布置在机场油库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其总平面设计应根据机场规划,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4.1.2 航站楼不应布置在甲、乙类厂房(仓库),甲、乙、丙类液体、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附近,并应符合本规范表的要求。
4.1.3 公共区与非公共区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公共区中的商业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靠建筑外墙一侧。
4.1.4 航站楼内不应布置存放甲、乙类物品的储藏间。
销售用化妆品、白酒等商品,其储存量不应超过**。
4.1.5 航站楼内不应设置对外开放的汽车库、屋顶停车场。
4.1.6 燃油或燃气锅炉应布置在航站楼外;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柴油发电机房等用房,宜布置在航站楼外;当受条件限制必须与航站楼贴邻时,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旅客集中场所;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航站楼内时,不应布置在旅客集中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4.1.7 航站楼内的燃气管道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有关规定。
燃油储罐布置在航站楼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间总储量不应大于5m3;2 应布置在建筑的靠外墙位置;3 不应邻近重要设备房或工作用房及旅客集中场所。
防火间距4.2.1 航站楼与周围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未作规定者,应按重要公共建筑根据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确定。
表4.2.1 航站楼与周围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4.2.2 当丙类厂房,丁、戊类厂房(仓库)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航站楼与其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较高一面外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2 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不设天窗、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保护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
4.2.3 航站楼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屋面15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且不开设门窗洞口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2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当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置天窗、屋顶承重构件及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
3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当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4 相邻两座建筑物,当相邻外墙为不燃烧体且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每面外墙上未设置防火保护措施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小于等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4.2.1规定减少25%。
消防车道4.3.1 航站楼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4.3.2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5 m,其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5 m。
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4.3.3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8 m×18 m。
4.3.4 消防车道可利用高架桥和机场的公共道路。
消防车道的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均应能承受消防车满载时的轮压。
5 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5.0.1 航站楼内的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类航站楼的出发区、等候区可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行李提取区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
位于局部夹层的到达区可与出发区、等候区划分为同一个防火分区;2 一类航站楼内非公共区的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有关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的规定;3 二类航站楼的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4 地下设备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2。
5.0.2 航站楼内非公共区内、等候区以及地下层与地上层之间设置的中庭、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要求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防火分隔:1 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B类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 h 的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3 中庭应按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4 自动扶梯或敞开楼梯周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h的防火卷帘,且应在防火卷帘旁设置宽度不小于0.9 m的防火门。
5.0.3 航站楼内开放的公共区内设置的中庭、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可只在其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800mm的挡烟垂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