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基因遗传病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1.简单讲: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被视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
)遗传病(经典遗传学认为,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
)等位基因(般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修饰基因(某些基因对某种遗传性状并无直接影响,但可以加强或减弱与该遗传性状有关的主要基因的作用。
具有此种作用的基因即为修饰基因。
)系谱(所谓系谱是从先证者或索引病例开始,追溯调查其家族各个成员的亲缘关系和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或某种性状分布)情况的资料,用特定的系谱符号按一定的方式绘制而成的图解。
)系谱分析(对具有某种性状的家系成员的改善分布进行观察,通过对该性状在家系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复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群体中存在于同一基因座上,决定同一类相对性状,经由突变而来,且具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互称为复等位基因。
)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外显率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在杂合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
当外显率低于100%时则为外显不全或不完全外显。
)隔代遗传(双亲正常,子女患病,子女的患病基因来自父亲,这种遗传现象称为隔代遗传。
)近亲(是在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个体间的关系。
)亲缘系数(两个近亲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具有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亲缘系数。
)交叉遗传(XR患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其携带者母亲,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也就是从男到女再到男,这个现象就是交叉遗传。
交叉遗传是XR病致病基因遗传的特点。
)二、问答题:1、遗传病的特性答:(1)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中(2)遗传性(垂直传递):遗传病一般具有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的特性(3)终生性:虽经治疗可以改变遗传病的表型特征,但却不能改变细胞中已发生改变的遗传物质(4)先天性:个体一出生就发病的特性,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在出生时就发病(5)家族性:遗传病特别是显性遗传病往往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但具有家族倾向的疾病却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夜盲症。
2、试述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的依据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disease, single-gene disorder)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疾病。
这对等位基因称为主基因。
可分为核基因的遗传和线粒体的遗传两种。
核基因遗传的单基因疾病根据致病主基因所在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显隐关系的不同,可分为5种:1. 常染色体显性;2. 常染色体隐性;3. X伴性显性; 4. X连锁隐性;5. Y连锁3、试举例说明AD病的6种遗传方式答:①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与患病纯合子(AA)完全一样。
例: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短指②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介与患病纯合子(AA)和正常纯合子(aa)之间。
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侏儒)③共显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表现出来。
例:人类ABO血型,MN血型和组织相容性抗原④条件显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条件下,表型反应不同,可能显性(发病),也可隐性(不发病),这种遗传方式叫显性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叫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
例:多指(趾)⑤延迟显性遗传:基因型为杂合子的个体在出生时并不发病,一定年龄后开始发病。
例: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共济失调综合征,遗传性舞蹈病⑥从(伴)性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于性别差异而出现男女分布比例或基因表达程度上的差异。
例:遗传性斑秃4、为什么说AD病的患者基因型大多为杂合子因为在AD病中,根据分离定律,基因型AA中的两个A,必然来自一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如此,只有当父母都是患者时,才有可能生出AA型患病子女,而实际上这种婚配机会是很低的。
现实社会中看到的一般都是杂合子患者(Aa)与正常人(aa)之间婚配,其所生子女中,大约有1/2是患者且为Aa基因型。
故而,大多AD病患者基因型为杂合子。
5、试述AR病的特点(1)患者多是Aa婚配所出生的子女,患者的正常同胞中2/3为携带者(2)AR病的发病率虽不高,但携带者却有相当数量(3)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会增高6、XR病致病基因的遗传有何特点答:1. 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在系谱中可能只有男性患者。
男性的发病率等于致病基因的频率。
2.双亲正常,儿子可能发病,女儿一定正常;儿子患病,则母亲一定是携带者,其女儿有1/2可能为携带者。
女性患病,则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3.存在“交叉遗传”的特点,即男性患者的治病基因只可能来自母亲,将来也只可能传给他的女儿,也就是女-男-女的遗传现象。
7、为什么说XD病:(1)患者大多为女性;(2)女性患者基因型大多为杂合子;(3)杂合子的女性患者病情较轻答:问I:男性只有一条染色体,X染色体上存在致病基因才致病,而女性有两条X 染色体,任何一条染色体上有此基因都可以致病,因此XD病患者大多为女性。
问II:①遗传的角度:若该女性患者是纯合子,那么她的双亲应该都是患者,而男性患者本来就少,一对男女相遇且都是患者,并且还要相爱结婚生子,这个概率是很小的。
所以大部分的女性患者是杂合子。
②变异的角度:若一女性为患者,则她可能她的父亲患病或她的母亲患病或都患病。
若她为纯合子,则来自她父亲或母亲的X染色体就要突变为致病基因,而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每10万个或1亿个碱基在每一世代才发生一次基因突变,况且即使发生了突变也不一定变异为致病基因。
因此大部分的女性患者是杂合子。
问III:胚胎发育到16天后,有1/2的基因失活,因此,在杂合子的患者中有1/2的细胞中的致病基因失活,仅有1/2的细胞表达致病基因,而男性患者的全部细胞均要表达致病基因。
所以,杂合子的女性患者的病情比男性患者轻。
.8、为什么AR病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会显著增高答:由于两个近亲配偶可能从共同祖先传到相同的基因,所以当其中一个是某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时,另一个很可能也是携带者,因此他们婚配生育时两个相同阴性基因必然要比随机婚配时高。
隐性遗传病基因在人群中是稀有的,将人群中携带者频率设为p,在随机婚配情况下,杂合子相互婚配的概率是很低的,他们生出患儿概率是p2/4,而若是近亲婚配则生出患儿概率为pr/4,而p﹤r,故近亲婚配的风险要比随机婚配高r/p(>1)。
隐性遗传病发病率越低,群体中杂合子频率越低随机婚配生出患儿的概率也越低,但对于近亲结婚而言,绝对危险率也有所降低,但相对危险率增高。
第二章多基因遗传病发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数量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之间变异呈正态分布,受环境因素影响。
)质量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之间变异是不连续的,不受环境影响。
)微效基因(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称为微效基因。
)积累效应(若干对基因作用积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性效应,称为累加效应。
)易患性(变异)(:指在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个体患某种多基因的可能性。
其本质是数量性状。
)发病阈值(指个体的易患性打到或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患病,把该种限度的易患性叫发病阈值)遗传度(又称遗传率,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
)•问答题:•数量性状的遗传有何特点;(1)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2)每对基因的等位基因之间是共显性的;(3)微效基因,积累效应;(4)每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为什么说易患性变异的本质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之间变异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遗传性状。
易患性变异是在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体患某种多基因病的可能。
(1)从遗传基因上来说,易患性变异为个体患多基因病的可能,因而受多对等位基因(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控制;(2)群体中的易患性变异呈正态分布;(3)易患性变异也受环境因素影响;以上特点都与数量性状的特点相符,因而说易患性变异的本质是数量性状。
•群体易患性高低的表示方法、衡量标准、测量依据分别是什么;表示方法:群体的易患性平均值衡量标准:群体发病阈值与易患性平均值之间的距离测量依据:群体发病率•对多基因病作遗传咨询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患病率与亲属级别。
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而且随着与患者亲缘关系级别变远患病率而剧减,向群体发病率靠拢(2)亲属中受累人数。
当一个家庭中患病人数愈多,则亲属再发风险愈高(3)患者患病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证明其易患性远远超过发病阈值而带有更多的易感性基因,其易患性更接近阈值。
(4)性别。
群体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
群体中患病率较低的但阈值较高的性别的先证者,其亲属再发风险相对增高;相反,群体中患病率相对高,但阈值较低性别的先证者,其亲属再发风险相对较低。
•若某多基因病,发病率为10%,请用正态分布的曲线表示。
第四章动态突变复习思考题•动态突变的概念;DNA中的重复单位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基因突变•动态突变的特点;(1)在动态突变中,重复单位的大小3个bp-33个bp长度不等(3bp多见)(2)重复单位拷贝数增加是使基因功能发生改变而不是单纯作为遗传标记而存在(3)这种拷贝数的增加即突变,是不稳定的,它可能随着世代的传递进一步扩大或减小•动态突变的意义;动态突变改变和丰富了经典遗传学有关突变的概念。
•为什么说动态突变不仅改变而且丰富了经典遗传学有关突变的概念;(1)动态突变使子代染色体不同于亲代染色体(2)认识到突变并非只有碱基的置换、插入,基因的缺失、融合,重复序列的拷贝增加也叫突变(3)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重复序列的拷贝数成正相关(4)动态突变使遗传病的“早现”现象得到合理解释,即子代发病年龄逐代提前,逐代加重,是重复序列拷贝数在传代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结果(5)许多动态突变所致的遗传病都有“基因印迹”现象,包括父亲印迹和母亲印迹。
父亲印迹指父源传递的突变引起,母亲印迹指母源传递的突变引起(6)动态突变也发生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
因此亦是导致嵌合体的另一重要机理•试述脆性X综合征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理、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的特点。
脆性X综合征的分子基础是由于X染色体的长臂的末端出现动态突变,既DNA中重复单位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基因突变。
导致脆性X综合征的这段重复单位为CGG,而CGG可以在单链形式下进行分子内折迭形成发夹等结构,CGG折迭所形成的DNA 结构可以影响DNA和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因此在X染色体的末端会出现“缢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