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功创业者致富历程

成功创业者致富历程

成功创业者致富历程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

看看那些创业者的致富历程,学习他们,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

从故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37岁走上创业之路,用11年时间把公司做到100亿他是一个勇于冒险的“离经叛道”者:从高薪IT软件写手进入携程负责营销,实现“鼠标到水泥”的转变;后在携程纳斯达克上市后“激流勇进”,拉起一支毫无酒店业经验的队伍,成功创办7天连锁酒店。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掌门人,他37岁时创办的7天连锁酒店在3年之内就已跻身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一线阵营。

而如今他拥有的铂涛集团,市值也已超100亿。

说起铂涛集团,大家未必都认识。

但要是说起7天酒店,那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估计没有不知道的。

7天酒店正是铂涛集团的前身,创始人郑南雁。

2021年7天酒店成立,11年后的今天,铂涛不再只有7天一个品牌,市值也已超过100亿,但当我们找上门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我们还是能够从他身上看到创业人的影子,或许是因为他依然保持着创业时期的勤奋。

他说,酒店人靠的就是勤奋但凡是极具成功的企业,它的成功往往是极具优秀的创始人所撑起来的。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对自己如何严苛,如何用自己的价值去带动企业的价值。

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

创业之初,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回忆起创业时期,他之前身边的一位副总裁说,刚开始的时候,任何事情郑总都会亲力亲为。

当初,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带着我们团队所有人去酒店做检查。

当时店面还不足10家,然后他就带着我们一家一家的跑。

到了店里他不让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在一旁看他检查哪些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第一次去检查,郑总就直奔客房的卫生间去,然后俯身用手去擦拭马桶的周围。

擦完一看手是脏的,我们当时有点尴尬,谁都没有说话,郑总也没有说话。

但是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后来再去店面检查的时候,郑总调侃说还需要去卫生间吗?后来郑总说:“看一个酒店的好坏,就看它的卫生间。

卫生间是最能说明一个酒店品质如何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一个环境一般的地方睡觉,但是没人喜欢在一个环境一般甚至有点脏的卫生间洗漱装扮。

”做酒店,要学会拒绝传统,这或许是最大的挑战起初创业,郑南雁其实并没有多少经验,但他非常清楚:酒店属于传统行业,所以很容易做成传统品牌。

但是必须要跳出来,否则说不定哪天就跟着传统一起死掉了。

他最喜欢对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微乱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

”这种微乱,会让人的思维保持活跃,会让品牌保持活跃。

他鼓励所有人都畅所欲言,鼓励基层员工与自己对话,说出只有基层员工才能了解的酒店状况。

他强调信息透明,让所有人都实时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而不是后院已经着火,前方还在忙着打战。

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在旧的认知里。

他每一个决定,都是大家碰撞后的结果,拒绝一个人说了算。

发散思维才能不被传统化。

事实上,7天的出现,确实给酒店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

保持空杯心态,想进军酒店新领域他可以说是中国酒店行业的大佬,他用7天酒店的成功证明了他在酒店行业的地位。

几乎没有人再可以对他指点酒店的江山了。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外界都知道,郑南雁近年对客栈领域兴趣渐浓,他看中这个市场,但想要做好这个市场,之前的经验未必能够帮到他。

所以在这方面,他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

之前有一位客栈行业的创始人去见郑南雁,说是取经实则可能是想要获得投资。

这是郑南雁第一次深度接触和了解客栈领域的创业人。

具体过程我们无法了解,但是我们后来知道,他确实投了那位创业人一笔钱。

他说:“我在客栈领域是零,但我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和他一起学习。

”所以,前段时间,云掌柜做了一期客栈的经营课堂会,请的主讲人是刚刚获得3000万投资的蜜月客栈诗莉莉创始人许先生。

课堂过程中有人惊奇地发现,郑南雁竟然也在这场课堂中,只不过角色确是一个默默旁听的学员。

这位诗莉莉的创始人,仅仅是一个90后的年轻人,对郑南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晚辈。

但他似乎默认客栈领域自己才是晚辈,别人是前辈。

真正成功的人,永远会保持一种应有的谦逊,保持一种空杯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取能量,重新出发。

否则,成功只是一时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实就是保持终身学习。

11年不变的是,他对酒店的极度热情云掌柜的课堂结束之后,诗莉莉创始人认为郑南雁既然来听自己讲课,说明对自己的项目感兴趣,或许也应该去找这个大哥谈一谈。

许先生说:“当我决定去铂涛集团找大哥的时候,我发现我竟然只能用拦截的方式找到他。

恰好得知他第二天会在公司,无奈我只能连夜把商业计划书赶了出来,决定第二天过去“冒然访问”。

我听说大哥是一位感性的人,然后就写了一段能够让他感动的话,告诉他诗莉莉正在做什么,而我又想找他做什么。

第二天早晨7点钟我准时到了铂涛大厦,我到的时间有点早,当时公司还没人,我心里有点惶恐,不知道大哥见到我会是什么反应。

7点半的时候,大哥出现了,他是第3个到公司的人。

我过去和他打招呼自报家门,大哥说你跟我去办公室吧,虽然我今天很忙,不过还是愿意和你聊一聊。

当时我就在想,大哥对酒店真的是一种热爱,所以创业这么多年,铂涛市值已超100亿,依然还是秉持着这么勤劳的工作状态,那一瞬间,我真的深受他感染。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热爱,所以他对酒店创业人都有一种情怀在其中,愿意帮助更多的酒店创业人。

见面过程中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很诧异,我在向大哥递名片的时候,大哥说他有我的名片。

那是两年前在一个酒店论坛上我递给他的,当时我才刚刚创办诗莉莉。

从郑南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奋、他的热情、他的专注,所有这一切,都投身于他所创办的酒店。

如今,他是中国酒店最佳创新人物。

他是酒店行业唯一获得“赢在未来·商界领军人物”大奖的CEO。

他是唯一获得“十大时代营销人物”称号的酒店业人士。

如此多的唯一,让这位“离经叛道”的创业者成为了真正的酒店人。

初中毕业从800元到168亿:奥飞娱乐蔡东青的传奇创业史2021年9月10日,奥飞动漫顶着“中国动漫第一股”的光环顺利上市。

上市后,蔡东青也成为了亿万富豪,202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蔡东青以43亿元身家位列富豪榜第222位,而去年2021年更以168.3亿元位列富豪榜第72位。

地道的农家娃,到坐拥168.3亿元2021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数据,单位为人民币的富豪,动漫第一股——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的经历颇具传奇,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中国沿海企业家的奋斗史。

没有华丽的简历,也没有煊赫的身世,更没有令人艳羡的学历,蔡东青身上有的是上一代沿海企业家明显的风格:低调、务实、智慧、坚韧、变通。

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蔡东青把每一次失败都转化为获得更大成功的转机。

因此他也常常自称是“失败的赢家”。

令很多人好奇的是,一个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小伙子是如何成为一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掌舵人?生产“小喇叭”起家1969年,蔡东青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是老实的庄稼人,祖父早年在新加坡做生产,后回乡务农。

70年代初期,蔡东青的两个弟弟相继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就依靠父母在田地干活,用收成去换回所需。

日子十分艰难。

1986年,蔡东青初中毕业,面临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帮助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

说是选择,其实也别无选择,书是无钱再读了,17岁的蔡东青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做的事。

80年代中期,潮汕大地已吹遍改革之风,光是澄海西门,蔡东青所住的附近管理区,就有许多个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塑胶玩具、塑胶制品。

这些作坊规模不大,设备简陋,但所生产的—些制品却很有销路。

蔡东青动心了,他想自己也可以来仿效,别人能做我就能做。

东凑西借,蔡东青用800元购置了一台老式铸塑机,用人工手压完成操作。

生产什么,蔡东青也有了目标:塑料小喇叭。

这是一种可以吹出声响的玩具,适合低幼儿童。

因为左右邻居多数都生产小喇叭,所以开工之后,蔡东青便在琢磨,如何能提高质量,超过周边这些先他一步的人。

蔡东青跑到孩子堆里,仔细探听孩子们的想法。

有一天,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因吹不响手中的喇叭而急得哇哇哭,蔡东青连忙将自己生产的一支吹得很响的喇叭给了男孩,男孩子破涕而笑。

蔡东青知道了,喇叭最重要的是音色好、音量大,同时颜色也要鲜艳、漂亮。

这些都成为了蔡东青严把质量关的标准。

果然,蔡东青的小喇叭吹响了,周围的客户、销售商都找上门来订货。

在为外地客户托运货物时,蔡东青又一次捉摸,别人都是一箱装2000支喇叭,我是不是可以装多一些呢?经过试验,蔡东青的货箱里装的喇叭是4000只,从而降低了一半的运费。

蔡东青的家庭小作坊虽然极其简陋,但效益却相当不错。

初次涉足商海,蔡东青对自己的成绩还是满意的。

这一次,蔡东青与朋友合作,开办了—间较大规模的工厂,但蔡无奈由于两人思路不和、产品不对路,投资全部赔光,蔡东青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败的打击。

结果合作失败,蔡东青赔进了前一段自己辛苦赚来的利润。

沮丧之余,蔡东青意识到自己是一时冲动、不够冷静;同时也更坚定了继续走玩具生产这条路的信心。

仿制义乌“大喇叭”获创业第一桶金第一次失败打击后,蔡东青一度感到迷茫,不过,坚韧的他并没有放弃。

通过仿制义乌生产的大喇叭,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订单纷至沓来。

这次成功也给蔡东青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从1987年、1988年到1990年间,蔡东青开始生产大喇叭,他又回到了早两年的状态中,对产品质量—丝不苟,对市场销路及时掌握。

生产、销售—直顺利。

两三年时间,蔡东青赚回了一定的资本。

发展有了一点小规模,蔡东青开始思考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工厂,也就是说,选择什么项目开发、上马。

喇叭虽然吹得响,也只是喇叭。

这时,日本的四驱车技术传到中国,玩具市场也有人开始生产四驱车。

得知这一信息,蔡东青立即赶到省城广州,在各大商场儿童柜台前考察。

果然,四驱车已赫然上架,前来询问、打听的家长很多。

蔡东青想到一位前辈告诉他的话:“必须领先用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如此方可赢得市场。

”蔡东青感到这一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就是四驱车。

嗅到四驱车风潮虽蔡东青将四驱车引进到内地市场,产品一炮而红,深受青少年喜爱。

但,面对全国成百上千家玩具制造企业,一个四驱车很容易就可以被仿制。

如何让产品脱颖而出?蔡东青敏锐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过举办四驱车大赛,蔡东青的四驱车热销全国,年销售破亿元,占同类产品五成市场。

1992年,蔡东青办起了颇具规模的“奥迪塑胶玩具厂”。

奥迪——奥妙、智慧的启迪,这是蔡东青为自己企业树的名、定的位,也由此拉开了奥迪走上以高科技为指导的玩具生产之路。

也许是“奥迪”这名起得好,也许根本就是蔡东青预测市场极其准确,奥迪四驱车推出后,立即在玩具市场引起极大反响,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奥迪四驱车”是根据机械原理,利用干电池作动力,在设定轨道上,驱动四轮高速行驶的一种儿童智力玩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