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配线架电子配线架结构框图:第一章:关于电子配线架的一些常见问答。
1、电子配线管理系统与普通布线系统的区别在哪里?普通配线架电子配线架答:电子配线管理系统和常规布线系统所存在的区别1)做到通断实时监测功能,能对其通断端口的位置做准确定位。
2)做到对系统端口增加,移动和改变的实时监测功能.3)可以有效控制和实时发现非授权的任何操作.4)可以实现对端口应用的监控,,做到对错误信号的实时检测.并且对运行状态自动生成打印的中文报告单,方便领导的审阅。
5)能查询所有设备的上层信息(IP地址和MAC地址)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并和其物理端口位置相连接,并且能通过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查询设备的详细信息。
6)支持CAD图形介入,能通过图形直观查询终端设备的位置。
7)IE界面,WEB管理方式,能远程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对于出差和远在外地的IT管理人员有极大的方便性。
8)可以实现在IT SERVER上的控制指令的发送电子工作单,通过现场的控制板做到对系统连接和通断任务的准确操作,任何错误的操作均能立即发现并得到更正。
并在现场通过LED 灯的显示帮助完成所有转接。
9)所有设备均为标准19寸机柜,可以和布线系统配线架以及网络设备共享空间。
所有设备均只占有1U的安装位置,缩小了安装空间。
2、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双配线架管理方式还是单配线架管理方式?为什么?答: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双配线架管理方式,双配线架模式3、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跳线采用的是专用跳线还是普通跳线?答:采用的是RIT的专用跳线10针,但是仍然为标准RJ45方式,国际标准中RJ45为10针方式,在信息传输中只采用8针,RIT的跳线为10针,但是其中有一针为备用,目前的第九针为扫描信息的采集,所以该种信息采集方式不影响通讯信息的传输性能,包括衰减,串扰,回波损耗等。
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采用何种扫描方式,为何种通讯协议?答:采用全时段扫描方式,保证实时观察到所有信息的变化。
扫描仪和配线架之间的通讯协议为RS485。
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扫描仪和配线架之间采用何种线缆连接?答: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扫描仪和配线架之间采用RIT专用的扁平通讯线缆。
由扫描仪背面的26针通讯接口接出,转成两个14针的通讯接口,再和两个24口配线架相连。
每个配线架背板的一侧均有一个14针的通讯接口。
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扫描仪和扩展仪之间采用何种线缆连接?答: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扫描仪和扩展仪之间采用常规的5类,超五类或者六类4对双绞线缆。
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扩展仪和主机之间采用何种线缆连接?答: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扩展仪和主机之间采用常规的5类,超五类或者六类4对双绞线缆。
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软件应该安装在什么应用环境下?答:在WINDOWS2000和WINDOWS2003下,个人版和服务器版都可以。
但是PV4E中文版只能安装在WINDOWS2003下。
RiT电子配线管理系统如何增加布线链路的安全性的?答:我们可以设置重要的链路为安全链路,对其作三步骤地安全保障:1)如果安全链路发生线路问题,会立即发通知(EMAIL或者SMS)到需要得到通知的人员身上,以保证维修的及时性。
2)每5分钟对线缆PING一次,随时发现问题。
3)设置操作权限,没有权限的人员无法对线路作任何操作。
第二章:有关电子配线架的硬件结构总体逻辑框图:1、电子配线管理系统主机master:PVMax主机管理物理层网络结构.主机控制所有的下行扫描仪,管理所有扫描信号的运算.主机位于系统的最高层,有能力对整个系统监视和控制.主机包括一个SNMP代理协议,允许管理软件接受所有相关联的数据.它具有选择,储存和从扫描仪通过扩展仪传输通断数据向PatchView系统工作站更新.有两种类型的主机:4端口主机–可监视达到4个通讯间8端口主机–可监视达到8个通讯间通过铜缆连接主机和扩展仪,最大长度为1,200m。
每一个下行端口可连接一个配线区域.扫描仪可通过主机的下行端口直接和主机相连,但是每个扫描仪必须是能控制一个独立的管理间。
PVMax主机可连接和监视所有的扫描仪,它主要的功能是扫描任意两个端口的通断信息.同样也可以管理和控制控制面板,LED的操作以及在系统中的任意设备。
PVMax主机-8端口主机模块和LED显示放大:注意:8端口主机是建立在两个4端口主机上的。
2、电子配线管理系统扩展仪expander:PVMax扩展仪,通过扩展仪的下行端口层叠连接到主机上。
每个主机的下行端口连接到每个管理间的第一级扩展仪上。
通过高一层扩展仪的下行端口可以层叠更多层次的扩展仪。
扩展仪允许所有的设备通过其上行端口连接到扩展仪的下行端口,扩展仪是扫描仪和主机之间的连接,因此允许主机和扫描仪在系统中通讯。
每个第一的扩展仪安装在分隔的不同的管理间,第一级的扩展仪直接连接到主机前面板的其中一个下行端口。
扫描仪连接到PatchView 扩展仪的下行端口。
每个扩展仪最多可以连接8个扫描仪。
3、电子配线管理系统扫描仪scanner:PVMax扫描仪通过扫描仪连接线缆连接至智能配线架上,扫描仪监视配线架上的所有端口.附加的中央扫描功能,扫描仪扮演了一个界于控制面板,和主机之间的媒介。
控制面板可以和任意一个扫描仪连接,通过扩展仪接受从主机发送/接收的指令。
扫描仪有两种类型:PVMax扫描仪–包含12个连接块可支持24个配线架PVMax小型扫描仪–包含6个连接块可支持12个配线架PVMax扫描仪-背面PVMax小型扫描仪-背面4、电子配线架panel:双绞线电子配线架光纤电子配线架5、电子配线管理系统控制板:PVMax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端口和PVMax扫描仪连接。
通过控制面板可以知道技术人员对于系统的通断和连接进行操作。
对于控制板的重要三个功能中的一个,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在配线架上的LED灯的显示了解不同的操作需求,LED的连续亮或者不停闪烁可以判断对端口是拔插或者连通。
第三章:电子配线架工作原理电子配线架其基本网络数据信息流向及信息交互逻辑和原理图如下:工作原理:电子配线架上连扫描仪,扫描仪上连主机,主机上连电脑服务器,通过电脑服务器中的软件可以查看并管理最底层的配线架状态。
当系统工程较大时,有很多配线架,这时需要引入扩展仪,通过扩展仪可以连接多个扫描仪,从而连接更多的电子配线架。
PV4E软件运行屏幕电子配线架的软件是PATCHVIEW,通过软件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与电子配线架相连的端口和硬件信息,除此外还可以设置将系统消息自动以邮件或者短信形式发送到系统管理员。
其中最大亮点是支持CAD图形介入,能通过图形直观查询终端设备的位置,能让管理者感觉到在电脑上能够操作真实设备的感觉。
第四章:有关电子配线架的几点个人看法有关电子配线架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到底什么是电子配线架呢?千家网资深人士提出:电子配线架是一种布线管理系统,它可实时探测配线架之间跳线的链接关系并将探测到的链接关系即刻生成链接数据库,还可根据探测到的跳接变化实时地自动更新链接数据库。
从中可以看出电子配线架一共有三条原则:1.可实时探测配线架之间跳线的链接关系;2.可实时地将探测到的链接关系生成数据库;3.可根据探测到的跳接变化实时地自动更新数据库;所以电子配线架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通过对整个网络基础设施的控制来监控连接情况和所有的联网设备,进行连接检查和维护,并保证基于连接的安全。
他能够自动发现连接和实时分析物理层。
把操作控制扩展到端口级别,向用户提供基于连接的安全和连接认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管理费用并使物理层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目前电子配线架的实施方案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有三种实现方法:1)采用多针跳线(比传统8针网络跳线多1-2针)进行端口间的通讯。
2)采用触发式在端口内进行感应。
3)RFID。
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根据用户具体需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目前比较多地被各大布线品牌所采用的是多针跳线的解决方案,多针跳线的方案具体可以细分成并行和串行扫描这两种不同的子解决方案,串行方案多采用九针跳线,其中八针为传统的网络通讯,多余的一针为电子配线架系统扫描用途。
该方案的好处是实现比较简单,能够实时的监测端口间的连接状况。
但是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是扫描速度较慢,特别是当系统点位数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采用轮询扫描方式的串行扫描的速度明显降低,无法满足实时的需求。
另外一个问题是九针跳线只能实现双配线架的解决方案;所谓双配线架,指的是从设备到设备的整个通道中,必须存在有2个电子配线架,因为系统扫描仪必须通过两个电子配线架之间才能够识别端口,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将交换机的端口映射到一个电子配线架上再与永久链路的电子配线架连接才能实现通讯。
这就间接的增加了整个布线系统的成本。
为了能降低成本,提高扫描速度,就出现了十针跳线的解决方案,十针跳线其中八针为网络通讯,多余的两针用于扫描端口,虽然比九针方案只多了一针,但是可以提供丰富得多的功能。
首先因为采用并行的扫描方式,实时性就大为提高,即使整个布线系统扩大到一定程度。
电子配线架系统仍然保证基本在实时反映端口间的连接状况。
其次能够实现单配线架的解决方案,电子配线架直接用跳线与交换机连接,这样比双配架方式就省去了一个配线架。
当然单配架的是实现同时也依赖于SNMP协议的支持,如果交换机关闭端口那单配架方式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就大大缩水了,另外如果交换机采用非网管型光模块,那对单配架的方式也会有影响。
另外,因为采用并行扫描模式的电子配线架内部元器件的数量比串行模式多了很多,所以单个电子配线架的成本也相对上升了些。
但是如果考虑到可以采用单配线架以及实时扫描等优点,整个系统成本还是降低的。
还有部分布线品牌采用的是端口感应的扫描方式,具体就是在各个端口内部有感应装置,能够实时的感应到跳线的插入,从而实现对网络端口的监控和管理。
该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采用普通跳线就可以实现。
缺点是首先无法了解端口间的对应关系,因为无法在端口间建立通讯。
其次是无法监控端口间的连接是否良好,比如是否断线。
实现方式简单,同时支持双配架和单配架的方式,所以系统实现的成本较低。
目前有少部分布线品牌采用了RFID的方案。
该方案具体的实现方式是在电子配线架内部集成了RFID的扫描主机,在跳线上安装了RFID感应芯片,通过跳线内的芯片存储的编号来实现对端口连接对应关系的管理。
该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了目前非常成熟的RFID方案,并且能够将标签功能整合到管理软件中,通过RFID可以实现非常方便的标签管理,应用非常灵活。
缺点是成本较高,所有的跳线均带有RFID芯片。
目前该方案仅在欧洲有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