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嘎达梅林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嘎达梅林人音版

嘎达梅林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学生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感受歌曲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知识参差不齐,理解的程度不一。

3重点难点
1、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2、分析作品的内容,使学生能感知嘎达梅林的事迹是如何用音乐来讲述、表达的。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人们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常爱用歌声乐器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和乐器。

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两个问题。

2、蒙古族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碧草蓝天、牛羊成群,人们喜欢摔跤赛马,跳舞唱歌,更爱拉马头琴。

二、教学新课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

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

“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总之,对“ 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
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

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

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

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唱民歌《嘎达梅林》。

三、课堂练习:
分组演唱,看学生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播放独唱的《嘎达梅林》)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表达本课节的收获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
嘎达梅林
1=D 4/4 蒙古族民歌
七、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