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唱练耳中听觉能力的训练
摘要:视唱练耳主要包括看谱即唱与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否正确的表达一首视唱曲的音准感、乐感等,都要通过我们的听觉能力去衡量。
只有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
可见,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视唱练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视唱练耳;听觉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3-0128-01
视唱练耳顾名思义就是指视唱与练耳两大部分,主要包括看谱即唱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同时,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是有很大联系的:听觉能力的训练内容主要体现在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方面,而视唱能力的训练则是把这些内容用声音表达出来。
是否能够正确的表达一首视唱曲的音准感、乐感等,都要通过我们的听觉能力去衡量。
可见,听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视唱练耳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视唱练耳中的听觉训练大致可以分为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这五个部分的听觉训练。
一、单音的听觉训练。
首先把所有的单音先分成几个音组(主要以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的g之间的单音训练为重点),从标准音开始,分别与它向上和向下的基本音级构唱,比如:向下■向上
■。
通过以上的反复训练,可以听辨出从小字组的f到小字二组g 之间的任意一个基本音级,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加入变化音级的听辨,如升f、降b等变化音;以同样的方法再进行其他音组的训练。
最后把所有的单音融汇到一起,五个、十个或几个音为一组的练习。
以上听觉训练不仅对单音的练习有一定效果,同时还为旋律音程的训练做了好的准备。
二、音程的听觉训练。
主要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训练。
旋律音程的练习在单音听觉训练中已提到,重点是和声音程的听觉训练。
同时发声的两个音便是和声音程。
我们一般对于较高的那个音或者是与标准音距离较近的音比较敏感,因此先听辨出该音,然后根据此音向上或者向下的度数听出另一个音,再通过音程的色彩明暗程度来判断该音程的性质。
此练习的前提条件是要先分辨出大、小、纯、增、减音程的协和程度以及它们的色彩特点。
三、和弦的听觉训练。
以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的训练为例。
原位三和弦的三个音是三度叠置起来的,由于根音与五音形成了五度的关系,因此只要听出有五度的音程,再根据其中任何一个音,便可写出另外两个音。
而转位三和弦主要是以“三度+四度”、“四度+三度”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四度音程在转位三和弦中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听出有四度关系的两个音,再向上或向下构出另外一个三度音,即听辨出转位三和弦。
与音程的听辨方法类似,要求先分辨出大、小、增、减三和弦的色彩明暗特点。
四、节奏的听觉训练。
在训练之前要先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节奏是指在音乐不断发生的时间内,来体现音乐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而节拍则是把这些长短和强弱关系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次序循环重复;节奏强调音的长短,节拍则侧重于音的强弱。
再对节奏进行最基本的分类,按照节奏型的形态大致可以分成:平均型节奏■(两个八分音符)、附点型节奏■(小附点)、切分型节奏■(小切分)、连音型节奏■(三连音)等;按照节拍还可以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等。
并且还要掌握最基本的节奏型(如2/4、3/4、4/4、3/8、6/8等)以及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如2/4强弱、3/4强弱弱、4/4强弱次强弱等)。
在这些工作都做好的前提下再采用填空、改错等方法来训练这些基本节奏型,并用正确的记谱法记录。
例如填空:教师可以把一段节奏板书下来,留出若干空,然后由教师完整的把节奏打出来,让学生填充空缺的节奏型,最后再把完整的节奏读(打)熟练。
以上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把这些最基本的节奏型熟记在心,强化对节奏的记忆,才能进行更深化的训练,同时也增加学生练习节奏的兴趣。
五、旋律的听觉训练。
首先要确定该旋律的拍号与调式调性,再写出它的音与节奏。
可以先从练习乐句开始,到乐段再逐渐加长旋律的听写训练。
这一部分的训练比较难,它不仅要以单音、音程、和弦、节奏的听觉训练为基础,还要求我们能够听辨出曲子的调式调性,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感受出中国与西方作品的差异,可以说
是非常具有综合性的一项训练。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以“听”为前提。
对一首作品的音准及乐感的把握,都要通过我们的听觉能力去判断与衡量。
因此,要把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作为前提,才能提高我们的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对音准、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快慢与和声的张弛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训练过程中更要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入繁的原则,一步步的加强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闫春雷.视唱练耳中内心听觉的培养与训练[j].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