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性情绪疗法及其应用

理性情绪疗法及其应用

理性情绪疗法及其应用
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王逸伦学号:
一:
1.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具有较强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

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
理解人们周围的心情,性格不是太爽朗,办事情热情忽高忽低,踌躇不前。

2.情绪转换频率:比较快。

3.处理方式:遇到坏情绪或困难的时候,可以做到接纳身边的一切,改变所处环境,自己
找些陶冶性情的爱好,锻炼身体,写写日记,为自己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可以用认同的口吻同别人说话,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诚意与关怀。

学会分享,有意识的引导自己来表达感受,和别人一起分享表达的感觉,学习情绪的分享。

学会区分,区分自己行为的正确性。

通过区分让自己明白自己行为的界限,让自己的行为上更准确,稳重。

区分好自己情绪的正面与反面。

还需要驾驭自己的情绪,驾驭,协调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自我情绪的驾驭,做到避免行为失误,提高自己的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1.理性情绪疗法: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
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核心:1、强调非理性信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认为真正导致求助者问题的因素是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它使得求助者在理解自己生活状况时出现抽象化、绝对化和普遍化的特点,这已被临床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认为求助者不仅具有发展自己的好的倾向,同时还具有产生非理性信念的不好倾向。

使求助者学会理性的生活方式。

2、强调工作者积极、主动介入个案辅导过程.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影响求助者,
帮助求助者消除各种非理性信念。

3、采取开放的态度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4、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
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或应该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
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

5、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作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6、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

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

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

上述三个特征造成了病人的情绪障碍,因此本疗法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病人改变其认知,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的不良影响。


1.某某是高三年级的女生,成绩优秀.家庭关系融洽,无家庭压力。

她说:“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我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窒息的学习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

学习成绩自寒假统考以来一直下降,尤其是强科数学也处于下滑趋势。

为此,我整天惴惴不安。

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大家都不敢松劲,别人都在专心致志、不浪费每一秒钟,而我却不能集中精力,现在一做数学题就心慌。

虽然我学习的愿望很强烈,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如果这样下去我怎么参加高考呢?当我面对书本却无法投入进去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很绝望。

我想休学复习明年再考,这样成功的机会是不是大一些?”师:那你为什么要放弃今年的考试机会呢?
某:因为我的成绩在下降,学习状态一直也不好,我曾试着努力改变,可没用。

哎,看来,今年肯定考不上大学了。

我:你是怎样努力的,能谈谈吗?
某:我一直在鼓励自己,我把每次考试都看成高考,尤其考数学时,考前曾对自己说:“这是我的强项,一定要考好。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我:你认为要通过高考,应保持一种怎样的学习状态?
某:心境应一直平和良好,成绩应该稳步上升或不退步,学习注意力应高度集中,不分心,还有……
反正现在非常糟糕。

我: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你能详细告诉我吗?
某:我的名次已降到全年级120名,原来在全年级前50名。

特别是数学竟然达不到优秀分数。

而其他同学都进步了,学习也很专注。

这时她内心的一些不合理观念和思维已经开始暴露出来。

她对自己要求完美,由于学习上的挫败感,使她想以逃避的方式摆脱现实危机。

如果她能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许会有帮助,于是我们的谈话继续:
我:自上学以来,你的成绩一直很好吗?
(她想了一会儿)
某:也不是。

我中考时成绩不错,刚升入高中时出于不适应,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结果期中考试在班里排30多名。

我:你是说现在的状态是高考压力大导致的吗?
某:应该与这个有关吧。

我:其实在你之前,你们班就曾有两名同学因跟你类似的情况前来咨询。

(确实如
此)
听到这儿她很惊讶,自言自语地说;原来不只我有这样的烦恼啊!
我:以前碰到困难时情绪低落,又何况面对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呢?现在紧张、担忧是正常的。

其实,高考是知识积累和心理素质综合较量的结果,谁能尽快做好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心理素质,谁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不要对自己要来太苛刻、太完美,否则是自寻烦恼。

(她似有顿悟)
我:你感觉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是吧?你怎么知道他们都在专心学习呢?
某:他们都对着书本一动不动,丝毫没有走神、焦躁的样子。

我:你情绪不好、学习不投入的时候是什么样?别人是否能察觉?
某:一般是不愿说话,胸口憋闷,只有特别亲近的人能感觉到,如妈妈和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当你为现状而病苦时,别人能够觉察你的内心活动吗?
某:小会.我的痛苦一般不表现在脸上。

我:那么我们险仅仅通过表情和动作认定别人的内心非常平静、注意力非常集中吗?
某:看来不能……
此时她固有的观念在动摇,借此机会,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内涵,即: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的名言),让她认识到应客观、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推断,并告诉她,面对不好的学习状况,我们应该努力接受现实,逃避高考、放弃努力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使你陷入更严重的情绪困扰中。

同时指出她错误的考试心态,那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她总担心这次考砸了怎么办。

由于惧怕失败,便整天想避免失败,于是时时刻刻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

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求败心理”。

(听到这里,她沉思了一会儿)
某:的确如此,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紧张、不安中学习,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担心在高考中出现,从而抑制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你目前的最低分数是多少?
某;也超过了去年的本科分数线。

我:那你考上大学没问题啊!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某:我要考山大、浙大这样的一流大学,可我现在的成绩…
我:你是说你离目标有些距离是吗?请你告诉我从什么时候树立这个自标的?
某:大概在高一时。

我:以那时的成绩你觉得能考上大学吗?
某:不能。

我:那当时你为什么不放弃而现在却退缩呢?
某:可是现在时间已很短了……
我:可你毕竟还有机会啊!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轻易认输!难道你是一个轻言失败的人吗?
接着我给她讲了爱迪生等人创业成功的故事,鼓励她树立信心。

之后,她有些兴奋地说:“是啊!我现在应该努力争取成功才对呀源来自己的问题是源于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而这些观念细加分析,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怎么会一直痛苦了这么久却找不到原因呢!”
至此,在我的引导下,她已找到了自己问题的根源。

为巩固咨询效果,我又给她讲了一套用来缓解考试焦虑的自助性认知矫正策略。

步骤如下:
(1)检查自己的担忧。

要求她把自己有关高考的担忧写出来,将担忧的各项程序加以排列。

(2)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

分析自己所担忧的事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找出认知错误。

(3)与担忧质辩。

要求她针对担忧的不合理处,用事实、常理予以驳斥,并对不合理的担忧作“危害分析”。

(4)得出合理的反应。

她最终参加了高考,取得了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