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谢谢
1894-1913年商办工矿企业发展状况表
时间 工矿企 资本总额 业总数 资本占有率(其 余为官办、官商 合办、外商企业 共同占有) 9.6% 41%
1894年 1913年
53家 463家
469.7万元 9080.1万元
张謇 晚清状元,近 代著名的实业家、教 育家,他一生创办了 20多个企业,370多 所学校,为我国近代 民族工业的兴起,为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宝贵贡献。
1894-1913年大事表
时间 1894 1895 1898 1899 1900 1901 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马关条约》的签订 胶州湾事件 戊戌变法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清末新政
1905
1911 1912
科举制废除 同盟会成立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历史1班 方雨木
1884年,周滢跟着养父周老四来到关中, 输光钱财的周老四将周滢卖到沈家当丫头。 周滢逃跑时躲进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的轿 中,颇具商业头脑的周滢得到了吴蔚文的 赏识,被获许留在吴家。沈星移怀疑沈家 大少爷被吴聘暗杀,出手将其打伤。为救 昏迷的吴聘,周滢嫁入吴家冲喜。吴聘身 亡,吴家处境困窘,周滢决定要重振吴家 东院。周滢入股陕西织布局,却遭受了朝 廷反对洋务运动势力的打击,陕西机器织 布局面临重建。为救深陷牢狱的周滢,吴 家交出陕西机器织布局的所有股份以及与 洋商的生丝合同换得周滢一命。出狱后的 周滢重燃斗志建立泾阳布厂,吴家产业再 次有了新起色。庚子国难,周滢用自己的 方式担起了吴家大业的重振之风,又引领 了动荡时局的改革之路
•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 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面,每天 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 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的 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按例治罪”,李福 明的机器厂被迫关闭。
近代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图
特点:集中在沿 海地区,尤其是 长三角地区。
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1.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出现,促进 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促进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转变。 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 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革命派,发动 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 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 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和内在动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趋势
???
思考,为什么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材料一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已经增至9.6亿多 美元······” ——林增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 材料二 ......其他外资开设的工厂有:英商江苏药水厂、白礼氏洋烛厂、精艺木行,美 商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美光火柴厂,德商大华利卫生食料厂,挪威商斯堪 脱维亚啤酒厂。 —《普陀区志》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材料三 “(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 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 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马关条约· 第四款》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奖励工商
• 1898年7月5日,光绪帝下谕奖励新学人材,谕令说:“各省士民 著有新书,及创新法,成新器,堪资实用者,宜悬赏以 劝。”“所制器给券,限年专利售卖。”“其有独力创建学堂, 开辟地利,兴造枪炮厂者,并照军功例赏励之。”12日,清廷颁 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共12款,具体规定了奖励办法。 • 清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十六日(1903年9月7日)置商部,掌商务及 铁路矿务等事。置尚书、侍郎、左右丞、参议等官,分保惠、平 均、通艺、会计四司,各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另有司务所, 设司务。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将工部 并入商部,改称农工商部。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
钦 点 翰 林 院 修 撰
赐 进 士 及 第
殿 试 第 一 甲 第 一 名
贵 府 少 大 老 爷 张 謇 恭 应
捷 报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欲国之强,当先教育,欲兴教育,先兴实 业 ”,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本。” ——张謇
•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 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 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 日盛一日。捐我 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 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 利之不保,我民 日贫,国于何赖?” • —《大生纱厂厂约》
“实业救国”思潮与收回利权运动
• 材料四:甲午战后开始兴起了一种实业救国的思潮,到了辛亥革命 (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甲午战争后,陈炽宣称:今后 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 策·劝工强国说》) • 20世纪初,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张謇认为: “欲国之强,当先教育,欲兴教育,先兴实业 ”,称实业、教育为“富 强之本”。 • 材料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或通过贷款,或独 资经营,或通过合办,攫取了大量的路权矿权,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 主权利益。 20世纪初,在各阶层广泛参与的背景下,掀起了收回利权的 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创办的部分实业
通州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
私立南通学院
通海垦牧公司
观察张謇创办的部分企业观察其特点
名称பைடு நூலகம்
通州大生纱厂 崇明大生分厂 广生榨油股份有限公司 通州大兴机器磨面厂 阜生蚕桑染织公司
地点
南通 上海 南通 南通 南通
1895-1913我国民族工业分布图
特点:主要投资于轻工业,轻重比例 失调
材料: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 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 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 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列强经济入侵的双重影响
• 列强的经济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 化了社会矛盾,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 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同时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 者的破产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提供商品市场)促进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资料选编》
材料三
清廷岁入8000万两
• “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 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六个月内 交情,第二次伍干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 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 年内交清,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 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 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 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 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 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 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