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生《中国茶文化》期末考试试卷A.doc

云南农业大学本科生《中国茶文化》期末考试试卷A.doc

□I ?
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试卷(A卷)《中国茶文化》
(课程代码)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一、填空共30分,每小题1分。

I
:1. 茶文化所具有的特性是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
I
; 国际性。

I
:2. 在普洱茶固态发酵中,微生物可以分解大分子的—有机质,产生
I
; 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

I
:3. 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

I
:4. 洛伐他汀普洱茶是由红曲霉—发酵剂生产的。

I
;5. 茶调饮的方式有很多种,采用酥油茶调饮的民族是藏族—o
I
! 6. 2008年出台的国家标准中对普洱茶的定义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I
: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
I
: 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I
:7. 茶马古道—是古代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其
I
: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茶马互市。

8.饮茶可以提神醒脑,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o
9.红茶依制作工艺不同可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

10.普洱茶冲泡过程中用于分茶的器具是—公道杯。

11.云南古树茶包括栽培型、野生型、过渡型。

12.冲泡绿茶最佳的茶具是:玻璃杯。

13.古今对茶叶的称呼最多的是:茗—、荼。

14.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对形成普洱茶独特品质有重要作用,所含有的茶多
酚、儿茶素含量都高于—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

15.七子饼茶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1973—年云南开始普洱茶熟茶生
产。

16.云南大叶种茶树按树型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 _______ 、灌木型
17.哂青茶的干燥工艺是。

18.茶叶的品饮类型式样繁多,以茶汤制作的方法来分有—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等。

19.普洱茶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效果,其中效果最好。

20.小绿印—是一种俗称,指的是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7542七子饼茶。

21.白茶属于微发酵茶。

22.茶艺表演的服饰应大方,衬托主题。

23.泡茶时,茶叶投放量、—茶水比例、泡茶时间是决定茶汤的三个要素。

24.“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指的是—西湖龙井
25.宋—朝紫砂茶具开始出现。

26.将茶树上采下的鲜叶加工成毛茶的过程称为茶叶初制—
27.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除了—清还有调饮。

28.茶叶中呈现涩味的内含物质主要为_茶多酚o
29.冲泡普洱熟茶时一般采用的器具是—紫砂壶。

30- 普洱茶原料加工的干燥方式主要是—摊晾晒青。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现于茶的(C)
A、食用功能
B、饮料功能
C、药用功能
2.“茶道” 一词最初见于(B)。

A.汉代B、唐代C、宋代
3.茶文化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C)。

A.物质(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精神(文化)层
4、以下哪道工序不属于绿茶加工工艺(D)。

A、杀青
B、揉捻
C、烘干
D、做青
5、以下哪种茶不属于绿茶:(C)o
A、眉茶
B、珠茶
C、普洱沱茶
D、龙井茶
6、属于扁炒青的茶叶是(C)。

A、碧螺春
B、庐山云雾茶
C、西湖龙井
D、雨花茶
7、君山银针的原产地是(D)。

A、江苏苏州市吴中区
B、浙江杭州
C、福建武夷山市
D、湖南岳阳
8、碧螺春茶的外形特征表现及要求是(B)。

A、扁平、挺直、光滑、尖削匀齐
B、条索纤细、卷曲似螺、毛毫披满全身
C、细紧、匀齐、显锋苗、有金毫
D、细圆紧直
9、产于安徽的传统名茶有(D)。

A、安吉白茶
B、坦洋工夫
C、金骏眉
D、六安瓜片
10、以下哪种器具不属于评茶用具(C)。

A、审评杯
B、感量0.1g天平
C、漏斗
D、叶底盘
三、判断题共10分。

(每小题1分)
1 >盖碗又称"三才碗”,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

(/)
2、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线。

(/)
3、茶文化三个主要社会功能是益思、明目、健身。

(x)
4、接待蒙古族宾客,敬茶是应用双手,以示尊重。

(/)
5、瓷器茶具按色泽不同可分为白瓷、青瓷和玉瓷茶具等。

(x)
6、陆羽《茶经》指出:其水,用矿泉水上,溪水中,井水下,其溪水,拣乳泉池急流者上。

(x )
7、茶艺表演时音乐的作用是营造艺境。

(/)
8、氨基酸具有兴奋、强心、利尿、调节体温、抗酒精烟碱等药理作用。

(x)
9、春茶维生素的含量高于夏、秋茶。

(/)
10、“茶醉”时可以通过喝糖水,吃水果等方法来缓解。

(/)
四、名词解释9分,每小题3分。

1.茶文化
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是以茶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2.茶艺
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3.茶道
茶道指的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理念通。

即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 道德修养的一种形式。

第5页(共8页)
五、简答题22分。

1.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7分)
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揭示出高度的
%1•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君了之交淡如水;寒夜客来茶当酒。

%1.高雅与通俗的结合:高雅的茶诗、茶画;通俗的茶摊、茶馆
%1.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富营养保健功能;精美的茶具、多彩的茶品,艺术化的茶艺。

%1.实用与娱乐的结合:茶产业出口创汇、创收;生态茶园旅游观光。

总之,在茶文化中,蕴涵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2.浅谈茶艺和茶道的关系。

(7分)
艺”是泡茶,饮茶之术,是中华茶文化的主体内容,是一个可见可摸的物化的室内艺木,是一个能展示过程,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在细细品啜一杯香茗的同时,不仅讲求表现形式,而且还注重精神内涵,将饮茶放到精神享受、艺术享受的层面上。

“道“是指导茶艺之理念,是茶艺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注重精神内涵。

有道无艺,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3.怎样理解茶与人生的关系?(8分)
六、谈谈你对学习《中国茶文化》的收获和体会。

(9分)
第8页(共8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