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作者:孙雪菲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6期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十七大报告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提法,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将
其改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给了所有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教育者们一种新的
希望,一种莫大的鼓舞,因为“现代”二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新的目标
和内涵。
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采取新思路、新理念、新教法,集中精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大
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们也应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
特色职业教育道路。
(一)规模发展与调整结构并重
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在数量上大力加快发展,更要注重结构上与经济社会建设对接。
具体来说就是职业教育应“规模发展与调整结构”齐头并进,即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
新要求去做,围绕现代产业建设、产业升级对劳动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院
校学科设置、专业设置,大胆尝试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让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
好地投入到我国经济建设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并重
在我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应面向民众、服务社会。
高职院
校应跳出教育固有模式,做到“跳出教育去教育,跳出教育去发展教育”,职业教育办学
宗旨应是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其培养出的毕业生应是在各行各业中
具有较高服务意识、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技术型人才,而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在
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意识的去灌输、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只有这样,职业教育
才能够更好的立足并发展下去。
二、积极创新,勇于开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上开
宗明义提出“不念报告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是一种报告形式的创新,同时是一种工作
方法的创新。
与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相比,时间尽管短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是
分量更厚重、任务也更艰巨。
这是我党不断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对今
后工作创新的一种启示和引领。
(一)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学情的发展变化,对于如何按照就业市场要求,加快教学方
式的变革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
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毕业生,要求我们
以对党、对校、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敢于面对并认真探索解决之策。
现目前,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方面与本科院校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比如,很多高职院
校在学生学习管理、生活方面比较刻板,压制甚至是忽略学生本应有的创造性,按照这样
严格的办学老思想、老规矩、老套路、老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思想僵化、自学能力较差、自卑心理严重、综合素质不高的典型“专业机器人”而非“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
高职院校应大力鼓励开发学生潜能,利用职业院校自身所特有的较大规模的实训车间,引
导学生自己动手,而非一昧的模仿,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怕出错,注重学生如何纠错,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和自信心。
(二)立足高职本土,大胆尝试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教育类型,必然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事实上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由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
生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构成,比如我国台湾地区就是如此,而在我国大陆地区,
到目前还没有本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可以说高职教育还处于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过渡
阶段。
从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职业院校的重视,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大
胆尝试,课程设置、学科建设方面勇于探索,不拘常规,不要照搬,积极引入西方先进的
职教理念,尝试国际办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会发展成与普通高
等教育并驾齐驱的局面。
三、改进教风,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风气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任何事业的成败兴衰。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勤奋好学、学以
致用”在内的八个良好风气。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教育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一
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职业院校教师一定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重要性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少
一点无所谓的交际、娱乐活动,多挤一些时间抓教学;带着问题工作,抓住教学内容重点,减少教
学工作的盲目性;融会贯通地学,做到真学、真懂、真用;边学边讲、学讲结合,做
到理论联系实际。
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条件下,科学新技术转变成商品的生产
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形下,职业院校更应紧抓市场经济脉搏,结合就业市场实际抓好教学,
以便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二)学以致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历来强调“学而优则仕”与“经世致用”,即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
我们应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如何尽快把
知识转化成、应用于发展生产力上。
当然,任何事情一分为二的看,这种办学思路能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学生务实精神,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功利性色彩较浓,“用”是学的唯一宗旨,这样必然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脱离了以职业热爱为前提的应有
轨道。
所以教育工作者者还应把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让其在
快乐中学,在兴趣中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国人在复兴中华之路上走得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