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五篇范文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五篇范文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五篇范文第一篇: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关键词】危重症患者;?c内营养;错位输注防范【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肠内营养(EN)是通过口服或管饲等途径经患者胃肠道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支持治疗方法。

因肠内营养制剂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多种途径使用,使用简单方便,利于肠道吸收,可维持肠粘膜的功能和患者肠道完整性,调节肠道菌群;肠内营养制剂符合生理状态,可避免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易位,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尤其对于ICU等危重症患者可缩短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2]。

但临床上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物质的同时并发症也随之而来,临床常见并发症多见有:胃肠道反应,吸入性肺炎,咽部和食管粘膜损伤,代谢并发症和焦虑等[3]。

但如过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注至血液循环系统,将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至患者死亡。

现将我科为防止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错位输注至静脉循环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1.预防肠内营养错位输注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1 肠内营养错位输注至静脉的危害由于ICU危重症患者病情重,患者多伴有神智不清,昏迷等意识障碍,留置各种管路,补液量大,使用多种仪器支持治疗,并且因限制探视等规定导致缺少家属陪伴,多数患者无法表达身体不适等情况。

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工作认真严谨,勤观察,认真核对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肠内营养制剂富含异种蛋白,脂肪微粒,纤维素等,分子量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错位输入可出现高热,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是违反操作规程出现的严重并发症[4]。

少量错位输注即可引起患者心率失常,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依照操作流程规范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深刻认识错位输注可引起的严重后果,并且通过多方面防范防止错位输注的发生。

1.2 对象及方法我科重症监护床位共5张,主要收治肝病危重症患者,所收治患者常见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因病情危重患者多留置深静脉置管补液治疗及胃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用,需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患者采用口服或经鼻胃肠管持续输入。

住ICU期间限制患者家属探视。

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注,我科自2016年6月起采用有色标石标记肠内营养专用输液杆,以区分静脉补液。

因患者病床床头所置输液杆多为银白,且经常随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的不同而随意移动,输液杆没有醒目标石,无法区分作用,因此起不到警示作用。

对此情况我科护理人员将床头常用银白色输液杆使用有色胶带自下而上全部缠绕固定,人为区分出不同颜色以作警示,有色胶带现采用紫色纸胶带,紫色输液杆制作完成后可明显区别其他输液用输液杆。

因我科患者常用鼻胃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无需经常变换位置,因此规定紫色输液杆统一放置于患者床头右侧,不得随意移动位置,并且科内统一规定紫色输液杆只能安放肠内营养输注泵及悬挂床头听诊器用,不得挪作他用.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通过营养管路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输注,专人看护,输注过程患者床头抬高30-45°,防止误吸,每四小时回抽一次胃液观察胃潴留情况及胃肠营养管是否通畅,输注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排便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对于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注至血液循环系统应坚决避免,有色输液杆当班护士随时维护,发现色彩脱落应及时补色处理。

科室内安排专人不定期检查专用输液杆使用状况。

科内所有床位均应采用统一且醒目颜色作为标石,尽量做到不随意更改颜色,如必需更换颜色或增加其他颜色输液杆以作他用,应及时通知到每一位医务人员,防止差错发生。

3.结果反馈自专用肠内营养杆应用至今,标石醒目,利于区分,使用过程操作规范,无肠内营养错位输注发生。

参考文献[1]包亚红.危重证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3):186-187[2]秦永双,张传莲.集数化护理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安全不良事件的研究.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3):179-181[3]赵媛媛,张梅.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与康复,2012,11(3):222-224[4]曹一波,马晶等.肠内营养错位输注静脉1例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96-97第二篇: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鼻饲管固定】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方法:采用分叉交织法、蝶翼法、吊线法、固定带法、挂耳法固定【间断鼻饲】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解释,取得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

3、胃管外端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准备温度38~40oC),再注入温度适宜的肠内营养(准备温度38~40 oC),注入的量需根据医嘱决定,最后注入温开水10-20ml。

4、然后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夹子夹紧或胶布裹紧。

有盖子的胃管直接将盖子盖紧。

【肠内营养输注】1、肠内营养配置后置冰箱保存,24h内使用,输注前30min-1h取出恢复至室温。

2、尽量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

无肠内营养输注泵时建立输液巡视单,根据医嘱和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滴速。

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并回抽胃液,胃液量小于200ml,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若胃液量大于500ml,说明有胃储留存在,应暂时停止输注向医生报告。

3、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

速度由每小时25-30ml开始,根据病人情况每日增加10-20ml不等。

4、营养液输入的温度一般为35oC-37oC左右,寒冷季节输注时先加温再输入,常用的加温方法有:恒温器加温法、热水袋加温法。

5、每2-4h用温开水10-20ml冲洗体内导管一次,输注管道每日更换一次。

管腔较细的经皮内镜下造口管或鼻饲管经常冲洗以防堵塞。

6、经营养管给药时,先将药物碾碎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20ml冲管,以防阻塞营养管。

7、对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不良者要防止返流、误吸的发生。

8、采用30-45o半卧位喂养,控制速度。

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用力咳嗽、吸引器吸引等方法清除气管内液体或颗粒。

9、记录24h尿量、排便次数与性状。

根据医嘱监控血糖的变化。

10、肠内营养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

出现症状,立即停止肠内营养。

11、高温季节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对于输注速度较慢的,可用250ml 输液瓶分装输注。

12、可根据病人治疗及活动需要,采用持续输注法和循环输注法。

【注意事项】1、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时每班检查鼻胃管是否在胃中。

其它营养管在喂养之前,必须确证管端的位置。

2、胃内喂养时,床头抬高30-45o,气管切开者气囊充足可减少误吸。

3、喂养时掌握好三度:速度、温度、浓度。

速度由慢到快,温度30-40oC为宜(鼻饲管末端夹加温器),浓度由稀到浓。

4、鼻饲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营养袋及输注管每24小时更换,每次输注的肠内营养悬挂于常温中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5、管道的维护:为避免发生堵管并确保管道长期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液时,用30~50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管道,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一次。

6、鼻部护理:经常更换固定管道于鼻部的胶带。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鼻部皮肤和鼻腔,如有必要,使用能去除胶带的试剂。

如果胶带下的皮肤破损了,应拔除鼻胃管并通过另一侧鼻腔重置一根新管。

对破损皮肤加强护理。

可用0.2%碘甘油涂抹局部,如有必要,局部使用消炎剂或保护物。

7、口腔护理:即使患者不能进食,对口腔,牙齿和嘴唇的良好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患者每天刷牙1~2次。

如果是昏迷患者,应每天冲洗口腔数次(1/4h)。

为防止嘴唇脱水及增强患者舒适度,应使用润唇膏。

8、不要在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导丝,以免钢丝刺破管道或进入侧孔引起胃肠道损伤。

9、更换时间,普通鼻胃管两周更换一次、带导丝鼻胃管45天更换一次。

10.评估营养状况。

每天留24尿测定氮平衡,每周称体重1-2次;测定血浆蛋白1次周,测定上臂臂围等参数。

第三篇: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一、肠内营养的定义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在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

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PEG)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PPT10 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PEG 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