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受器

感受器

纤维膜 眼球壁: 血管膜 视网膜
眼球的内容物:
眼球:
房 水 晶状体
玻璃体
眼副器: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
一、眼球
(一)眼球壁
1、纤维膜(fibrous tunic):
1)角膜(cornea): 角膜透明:
角膜由外向分为5层:
(1)角膜上皮: (2)前界膜:
(3)角膜基质:
(4)后界膜:
(5)角膜内皮:
3、玻璃体(vitreous body) 飞蚊症:
(三)光在眼 内的传导途径: 自学
二、眼副器: (一)眼睑(eyelids)
1、皮肤: 睑缘腺(又称Zeis腺 “麦粒肿”,俗称“针 眼”: 在睑缘处还有一种汗腺 称睫腺(又称Moll腺)。
2、皮下组织: 3、肌层: 4、睑板: 睑板腺:
霰粒肿:
触觉小体
环层小体
肌梭
(二)根据感受器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可分为:
1、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2、内感受器(interoceptor):
1)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 2)内脏感受器(visceral receptor):
(三)根据适宜刺激的性质可分为:
1、光感受器:如眼。
耳 轮
外 耳 耳屏 门
耳垂
(二)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分部:
形态:
结构:
(三)鼓膜(tympanic membrane) 位置:
结构:
形态和分部:
二、中耳(middle ear)
(一)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的形态与分部: 鼓室上隐窝: 鼓室本部: 鼓室下隐窝: 鼓室可分6个壁:
pigment epithelium)
胞质内含有许多黑色素颗粒和吞 噬体,可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 遇强光时突起伸长,遇弱光突起缩 短。
色素上皮细胞可吞噬视细胞脱 落的碎片。 色素上皮细胞还能 贮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 红质的形成。
2、视细胞层:
主要由视细胞 (感光部) 组成(又称感光细 连接纤毛 胞). 外突 在视细胞之间 内节(蛋白 由米勒细胞 质合成部位) (Mü ller cell )将其 隔开。
2、睫状体 (cilliary body)
睫状突: 睫状小带:
1)睫状肌层: 睫状肌收缩时: 睫状肌舒张时: 2)血管层: 3)睫状体上皮层:
3、脉络膜(choroids)
三、视网膜(retina)
•视网膜分区: 视部 视盘 黄斑 盲部 锯齿缘 •视网膜分层: 1、色素上皮层(retinal
2)第二条途径: 声波
神经性耳聋:内耳螺旋器、蜗神经或听觉中枢障碍 引起的听力下降。
(二)前庭与位觉斑
1、形态特点: 后方: 前方: 外侧壁:
圆囊:
球囊:
位觉斑:
2、位觉斑的结构特点:
支持细胞 毛细胞
支持细胞: 位砂膜 毛细胞:
3、位觉斑的主要功能:
(三)半规管和壶腹脊
1、骨半规管:
2、膜半规管:
2)巩膜(sclera)
角膜缘 巩膜静脉窦 小梁网 筛板
二、血管膜(vascular tunic)
从前向后可分为: 1、虹膜(iris): 瞳孔 前房 后房 虹膜角膜角。
虹膜内的肌纤维排列方式有两种:
1)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开大。
2)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 缩小。
人一个眼内可含有约12000万个视 杆细胞,700万个视锥细胞。
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 胞;猫头鹰等夜间活动的动物只有视 杆细胞、鸡等白昼活动的动物只有视 锥细胞。
3、双极细胞层(bipolar cell)
1)弥散双极细胞:
2)侏儒双极细胞: 在双极细胞层内还有水 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 细胞三种中间神经元。
外 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胞体
内突
1)视杆细胞(rod cell): 外突称视杆 内突末端与双级细胞形成突触。 功能:感受暗光或弱光刺激。 视紫红质
位于外节膜盘上由11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
在光 刺激下 分解成
视黄醛 视蛋白
引起视杆细胞 产生神经冲动
2)视锥细胞cone
cell)
外突:呈圆锥形,称视锥,内突: 末端膨大与双级细胞形成突触。
第三节 前庭蜗器 (vestibulocochlear organ)
前庭蜗器又称耳(ear),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 成,外耳和中耳主要起收集和传导声波;内耳位觉 和听觉感受器。
一、外耳(external ear)
包括耳廓、外耳道、和 鼓膜三部分。
(一)耳廓(auricle): 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构成。
内侧壁: 鼓岬, 前听窗(卵圆窗): 窝窗(圆窗: 2、听小骨(auditory ossicles) 锤骨: 镫骨: 砧骨:
3、肌:
(二)咽鼓管(auditory tube)又称耳咽管
形态特点:
咽鼓管的咽口:
功能:
(三)乳突小房(mastoid cells)和乳突窦 ( mastoid autrum)
第十章
感觉器(sensory organs)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感受器(receptor): 2、感觉器( sensory organs ): 如:视器、前庭蜗器、皮肤等。
3、感觉(feeling):
二、感受器的分类:
(一)根据结构特点:
1、结构简单型: 2、结构复杂型:
游离感觉神经末梢
5、睑结膜: 球结膜
结膜穹隆。
(二)泪器(lacrimal apparatus)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泪腺:浆液性复管
状腺。
2)泪道:
(1)泪点: (2)泪小管: (3)泪囊: (4)鼻泪管:
(三)眼球外肌(ocular muscie)
运动眼球的6条肌: 4条直肌均起自总腱环,分 别止于眼球的上、下、内、外 巩膜的前半部。 上斜肌使眼球转向外下方。 下斜肌使眼球转向外上。
内界膜 视神经纤维层 节细胞层 内网层
节细胞层
双级细胞层
内核层 外网层 外核层 外界膜 视锥视杆层
色素上皮层
视细胞层
色素上皮层
(二)眼球内容物: 1、房水(aqueous humor)
房水的产生:
房水回流:
房水的功能 青光眼:
2、晶状体(lens)
视近物时: 视远物时: 老花眼: 白内障: 近视眼:
granulosum): 4)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6)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 (2)朗格汉斯细胞 (Langehans cell):
(3)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2、真皮(dermis)
支持细胞: 毛细胞:
终帽:
当头部转 动时,可产生 旋转感觉。 晕车、晕船:
第四节 皮肤(skin)
(一)主要功能
(二)组织结构:
表皮: 真皮:
皮肤附属器:
1、表皮(epidermis) 1)基底层 (stratum basale) 2)棘层(stratum spinosum):
3)颗粒层(stratum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盖 膜
4、声波传导途径: 1)第一条途径: 声波 蜗窗第二鼓膜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脑 蜗神经 蜗管内淋巴及螺旋器 前庭节外淋巴 鼓室节外淋巴
前庭窗
蜗孔
外耳道 鼓膜 鼓室内空气 蜗管内淋巴及螺旋器 鼓室节外淋巴 蜗窗第二鼓膜 蜗神经 脑 3)第三条途径: 声波 颅骨 骨迷路 前庭节和鼓 脑 室节外淋巴 蜗神经 蜗管内淋巴及螺旋器 传导性耳聋:鼓膜或听骨链障碍引起的听力下降。
2)骨蜗管分部: 前庭节: 鼓室节:
蜗 孔: 外淋巴: 蜗小管: 蛛网膜下腔:
3、螺旋器(spira
(1)支持细胞: ①柱细胞: 内柱细胞
organ)
内毛细胞
外柱细胞
内隧道
盖膜
外毛细胞
外指细胞
内柱细胞 外柱细胞
②指细胞:
盖膜
外毛细胞
内毛细胞
内指 细胞
外指细胞 内外柱细胞
内指细胞 外指细胞
(2)毛细胞(hair cell)
可分为乳头层和网 织层。
1)乳头层 (papillary layer)
2)网织层(reticular layer):
鼓室外侧壁
乳突小房和乳突窦内表面衬以粘膜并与鼓室的粘膜 相连,患中耳炎时易引发乳突炎。
三、内耳(internal ear)
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骨迷路:
膜迷路:
外淋巴:
(一)耳蜗(cochlea)
形态特点:
窝顶:
窝底: 结构特点: 1、骨蜗管:
2、膜蜗管(membranous cochlear duct)(又称中间阶) 1)形态及结构特点: 骨螺旋板: 螺旋韧带: 膜螺旋板: 鼓室唇: 前庭唇: 盖 膜: 膜蜗管:
膜蜗管有三个壁:
(1)上壁:即前庭膜, 中间为结缔组织,连绵被有 单层扁平上皮。
(2)外壁:为增厚的骨
膜,有2~3层上皮细胞,因 有丰富的血管又称血管纹。 参与内淋巴的形成。
(3)下壁:由基底膜和骨螺旋板组成。下面覆有单
层扁平上皮,上面有螺旋器。
基底膜内的结缔组织中有从内向外呈放射状的纤维, 称听弦。基底膜和听弦从蜗底到蜗顶逐渐增宽。 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科蒂氏器),为听觉感受器。
4、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1)侏儒节细胞:
2)弥散节细胞: 节细胞的轴突向眼球后 端集中,穿出巩膜组成视神 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