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劳动力现状及其特征分析劳动力资源是社会的基本财富,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在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社会安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户籍人口三千多万,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但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发达程度赶东部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
如何从重庆市的基本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五普和历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劳动力资源总量、分布及其特征,对进一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重庆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断改善就业状况和优化经济结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据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重庆市劳动力资源总量2307.61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80.7%;其中就业人口1668.83万人。
二、劳动力结构特征(一)劳动力性别构成从劳动力性别比看,2009年全市劳动力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下同)为109.1,男女性别比相差不大,男性略多于女性。
分城乡看,城镇男女性别比为119.0,而乡村为101.0。
城镇劳动力性别比大大高于乡村,说明乡村外出务工的还是以男性劳动力为主。
(二)劳动力平均年龄分析2009年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全市劳动力年龄结构呈金字塔状,16-24岁组占8.3%,25-34岁组占15.0%,35-44岁组占31.6%,45-54岁组占20.2%,55-64岁的占17.6%。
65岁以上的占7.3%。
通过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表计算,重庆市劳动力平均年龄为44.1岁,其中城镇地区平均年龄为40.9岁,乡村地区为47.0岁,乡村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9岁,高于城镇地区6.1岁。
图1 重庆市2009年劳动力年龄金字塔图2 重庆市2009年城镇地区劳动力年龄金字塔图3 重庆市2009年乡村地区劳动力年龄金字塔资料来源:重庆市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三)劳动力文化素质2009年重庆市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约占3.5%,小学文化程度占36.7%,初中文化程度占42.0%,高中文化程度占10.7%,大专及其以上占7.1%。
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8.4年。
城乡之间劳动力文化素质存在明显差距,城镇劳动力人口文盲率为1.6%,而乡村为5.3%;劳动力人口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城镇已达33.3%,接近全国发达城市水平,而乡村只有4.1%。
表1 重庆市2009年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城乡构成单位:%全市城镇乡村100.0100.0文化程度 100.05.31.6文盲、半文盲 3.521.849.9小学 36.740.743.3初中 42.03.718.6高中 10.70.49.3大专 4.60.0本科及以上 2.55.4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4 9.7 7.2资料来源:重庆市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四)劳动力就业状况全市劳动力人口中就业人口1668.83万人,其中城镇地区就业人口717.88万人,城镇地区调查失业率比2008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三、就业人口构成状况(一)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重庆市大农村、大城市的二元化城市格局,导致重庆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仍占据主体地位,到2009年末第一产业就业人口733.68万人,第二产业355.69万人,第三产业579.46万人,一产业就业人口分别高出二、三产业377.99、154.22万人。
从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44.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1.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4.7%。
图4 重庆市2009年产业结构图单位:%44.0 21.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10》。
(二)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2009年在国民经济的19个行业(注:在国民经济的20个行业中,重庆市国际组织行业为0 ,所以称19个行业,下同)中,就业人口较密集的前六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占44.0%;制造业占11.6%,批发零售业占8.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8.1%,建筑业占7.9%,住宿和餐饮业占5.4%。
以上六个行业合计占总就业人口的85.8%,而其余行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均低于5.0%。
因此,重庆市就业人口主要集中于以上六个行业。
表2 重庆市2009年就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单位:%行业占就业人口比重合计 100.0农、林、牧、渔业 44.0采掘业 1.3 制造业 11.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5建筑业 7.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5批发和零售业 8.8住宿和餐饮业 5.4金融业 0.6 房地产业 0.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0.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1教育 2.2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6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10》。
(三)就业人口的职业分布在我国7个职业大类中,重庆市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所占比重最大,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就业人员,占60.9%;其次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5.0%和14.7%;按从事智力型(职业大类1—3,下同)和体力型(职业大类4-6,下同)职业划分,2009年重庆市就业人口从事智力型职业的就业人口比重较低,占9.2%;从事体力型职业的就业人口比重较高,占90.6%。
由于不同职业所表现的劳动强度和特征各有差异,使得男女在各职业的分布也各有不同。
从表3中可以看出,性别比最高的职业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性别比为289.9;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性别比为261.6;而商业、服务人员和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性别比低于100,分别为77.9和90.8。
表3 重庆市2009年就业人口职业构成职业分类编号比重(%)性别比(女性=100)合计100.0109.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 0.7 261.6专业技术人员 25.0114.6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3.5196.0商业、服务人员 414.777.9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560.990.8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15.0289.9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70.2134.4资料来源:重庆市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四)就业结构的区域差异表4数据显示,重庆市就业人口结构地区差异较大。
在一小时经济圈,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最多,占一圈就业人口总数的41.6%,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的格局。
而在两翼地区,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的产业都是第一产业,其中渝东南翼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达到70.0%,两翼产业结构呈现“一、三、二”的格局,这与重庆市大乡村,大城市的二元特征相吻合。
值的注意的是两翼地区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都偏低。
表4 重庆市2009年分“一圈两翼”的就业人口产业构成单位:%地区合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市100.0 44.0 21.3 34.7一小时经济圈100.0 32.7 25.7 41.6 渝东北翼100.0 56.8 16.5 26.7渝东南翼100.0 70.0 10.9 19.1资料来源:重庆市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四、劳动力的地区分布特征(一)劳动力城乡分布2009年重庆市拥有城镇劳动力764.51万人,所占比重为44.6%,乡村劳动力951.15万人,所占比重为55.4%。
(二)劳动力地区分布从地域分布来看,一小时经济圈的劳动力数量最多。
2009年,一小时经济圈劳动力占全市劳动力比重为60.7%,渝东北翼劳动力占全市劳动力比重为29.5%,渝东南翼劳动力占全市劳动力比重为 9.8%。
与此同时,一圈两翼劳动力人口占常住人口的差异并不明显。
总体上看,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翼劳动力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稍高,分别为58.0%和58.5%,而渝东南翼比重稍低,为55.6%。
五、劳动力资源供需特点(一)劳动力资源总量供需差异。
2009年重庆劳动力资源供给总量2307.61万人,而就业人口为1668.83万人,减去非经济活动人口仍有46.83万人的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利用,这一方面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将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不安定。
(二)性别供需差异。
2009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男性劳动力资源供给与就业人口之间的差异显示,男性劳动力资源富余24.9%,女性劳动力资源富余33.6%,比男性高出8.6个百分点。
说明社会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相对男性较少,女性在寻求工作时比男性稍显困难。
(三)各年龄段供需差异。
由重庆市劳动力资源供给与就业人口年龄差异可以看出,劳动力供需差异最小的是30-34岁、35-39岁、40-44岁这三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其供需差异占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比重都在10%以下,分别为9.1%、7.7%、7.2%。
由于这三个年龄段劳动力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经验丰富,专业知识也比较能适应工作要求,工作较为稳定,因此供需矛盾较小。
而供需差异最大的是16-19岁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其供需差异占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比重达到80.5%,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人口大部分为在校学生,并且这部分劳动力大多为新增劳动力,工作经验不够,因此社会需求较少。
20-24岁和25-29岁年龄段分别有32.9%和12.7%的富余劳动力。
可见,虽然20-24岁和25-29岁这两个年龄段劳动力的需求较多,但是由于这两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大多处于工作不稳定期,一部分在求学,一部分工作转换频率较快,因此出现这种差异。
(四)各种受教育程度供需差异。
重庆市劳动力资源供需的文化程度差异仍然较大。
从劳动力资源供给与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看,劳动力资源富余程度最高的为文盲和半文盲,富余64.3%;其次为高中,劳动力富余47.0%;再次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劳动力富余40.0%;第四位是大学专科,富余29.8%。
(人口处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