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学期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B、“观”C、“放”D、“看”E、“读”F、“记”5、特殊的测量方法:A>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B>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6、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2、测量工具:三、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五、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1 ~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5.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四.运动快慢(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计算公式:变形:5.速度单位: m/s km/h 1m/s=3.6km/h 。

6.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自行车速度:5m/s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7.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8.速度图象:9.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10.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 2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可以通过转换法来研究某些物体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铃实验①实验说明:②实验方法:2.无线电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声波。

4.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5.声速:①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②340m/s③回声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1)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

(2)频率①频率定义②单位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3)超声波的应用(4)次声波的应用2.响度响度表示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和有关。

3.音色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音色不同,声波的也不同。

②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4.乐音与乐器(1)打击乐的鼓振动发声。

敲的快音调高、用力敲响度大。

(2)弦乐器是弦的振动发声。

弦的长短、粗细影响音调。

~ 3 ~(3)管乐器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空气柱的长短影响音调。

四、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①声传递信息的例子②回声定位2.声与能量①声传能量的例子②扬声器实验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噪声的定义:①物理角度②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来源3.人们对声音的强弱进行了分级,用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符号是。

4.噪声的危害5.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6.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①。

②。

③。

7.禁止鸣笛标志~ 4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 ℃(2)摄氏温度的规定(3)摄氏温度的读法。

3.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分类。

(3)温度计的使用:A: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B: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缩口.三、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5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A: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B: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C: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3)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四、气化和液化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①一是温度达到沸点,②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E.液体沸腾实验(见附页)④蒸发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6 ~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温度条件剧烈程度影响因素温度变化降温致冷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相同点⑥汽化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五、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

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复习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90 92 94 98 98 97 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_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 7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请指出丙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

6.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7.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___ 。

8.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A所示,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0.小红和小兰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所示。

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12.分析评估C、D两套装置。

参考答案1.6;水沸腾过程温度保持不变2.98;小于 3.甲 4.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5.96 6.略7.用初温较高的水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8.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9.火焰太小(环境温度太低,散热面积太大等) 10.水的质量不同 11.煤油 12.D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C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 8 ~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发亮的电灯等。

而像月亮、电影银幕、宝石、平面镜等物体,本身并不能发光,因而它们都不是光源。

注意:依靠反射光而发亮的物体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