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颐和园有关资料

颐和园有关资料

颐和园有关资料
颐和园占地面积290公顷原名清漪园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并称为五园。

是清朝的皇家园林。

最开始是为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庆祝五十大寿修建的。

因为乾隆皇帝的母亲信佛,所以在翁山的圆镜寺基础上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

并将山名更名为万寿山、山前的西湖更名为昆明湖。

昆明湖是取自汉武帝打云南的典故,借此希望自己也能够像武帝那样开疆拓土。

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个寿桃,所以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希望他的母亲健康长寿。

(其实颐和园最开始是为解决京城水源问题,引水用的。

把昆明湖又人工扩大了一倍,并把挖出的泥土堆在了万寿山的东侧,形成现在的摸样。

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名称也可以追溯到金代,但是篇幅有限,在此就不细说了。

)后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三山五园(三山是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把三山五园一个没落全给烧了。

颐和园是光绪年间借着训练海军的名义重修的,实际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漪园就改名了,叫颐和园。

颐和是颐养天年、颐养充和之意。

意思就是这里是给太后养老的地方。

不过第二次鸦片战争颐和园再一次遭受炮火被毁。

于新中国成立后再次重修。

所以颐和园是三建两毁。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是皇上及太后处理政务的仁寿殿(原名勤政殿),皇上的卧室玉澜堂(同时也是光绪皇帝的“监狱”)皇后隆裕的卧室宜芸馆(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楼)慈禧太后的卧室乐寿堂还有园中之园谐趣园(谐趣园著名的是园中八趣:时趣、声趣、书趣、楼趣、桥趣、画趣、廊趣、仿趣)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木自亲码头、德和园戏楼、长廊、云辉玉宇(星拱遥枢)牌楼、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祈树林)琉璃牌楼、智慧海、四大部洲、青宴舫、苏州街、铜牛、十七孔桥、廓如亭、西堤六桥、景明楼等。

我主要说一下园中八趣中的楼趣。

谐趣园中有座书楼叫主心楼,这个楼从外面看是一层,但是从谐趣园里看是座两层的小楼,所以称楼趣。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主题